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句话出自哪本书?(考查教材宋元明部分)A.A.《艺概》
B.B.《沧浪诗话》
C.C.《岁寒堂诗话》
D.D.《石洲诗话》
正确答案:B2.“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的景象符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哪一品()(教材隋唐五代文论,视频课件第十五至十八讲)A.A.冲淡
B.B.典雅
C.C.纤秾
D.D.绮丽
正确答案:C3.刘勰《文心雕龙》中,能够体现作者对于个人性情和文章体式之间关系的理解的是()(教材南北朝部分,视频课件第七、八、九讲)A.A.情采篇
B.B.体性篇
C.C.原道篇
D.D.丽辞篇
正确答案:B4.“独抒性灵,不
2、拘格套”是以下哪位文论家的观点()(教材明代部分,视频课件二十二到二十四讲)A.A.李贽
B.B.袁宏道
C.C.周敦颐
D.D.曹雪芹
正确答案: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与元九书》的作者是()。正确答案:白居易6.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提出“发愤著书”的是()。正确答案:司马迁7.大音希声,()。正确答案:大象无形8.梁启超对小说的看法体现在他的论文()中。正确答案: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9.“童心说”的提出者是()。正确答案:李贽10.“性灵说”的提出者是()。正确答案:袁枚11.“诗穷而后工”的提出者是()。正确答案:
3、欧阳修12.张炎在《词源》中,认为词创作的最高标准是()。正确答案:清空13.盖文章,(),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正确答案:经国之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解释“知人论世”。(教材先秦部分,课件孟子部分)正确答案:要充分论证孟子说这句话的语境,以及这句话产生的历史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请阐释钟嵘“物感说”这一概念。正确答案:具体结合《诗品》展开论述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4、6.请阐释“童心说”这一概念。正确答案:具体要谈到明代的历史语境,以及这一概念本身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论述《沧浪诗话》的主要思想。(教材宋元明部分,课件严羽部分)正确答案:主要论述他的以禅喻诗以及他对当时宋代诗论的反思。严羽《沧浪诗话》,是一部以禅喻诗,着重于谈诗的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由于诗的形式和艺术性也是诗学中重要的问题,所以它对于后来的诗论和某些诗人的创作,会发生相当大的影响。同时又由于作者的论点有主观唯心论的倾向,所以难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却也招来了比较多的非难和攻击。现在加以整理,以供研究我国古
5、典诗歌和文学理论上工作者的参考。 《沧浪诗话》附见沧浪吟卷,自言见到宋本;明都穆重刻沧浪先生吟卷,亦言元刻本。今以宋元本均未见,置不论。其别出者以说郛及津逮秘书二本为最流行。此后各种翻刻之本,大抵不出此三种。但此三种实亦同出一源,无大区别。校释之语以一部分是旧稿,原系文言,虽经删改,未必能改得纯粹。为求统一起见,即此校释说明,也不免难些浅近文言,这是需向读者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分析李贽的文学思想。(教材明代部分)正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主要论述“童心说”以及李贽的时代意义。李贽的文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宝
6、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开放性思维和“异端”个性是其文学思想的两大支柱,而“童心”则是其文学思想的内核。李贽以“童心”为统帅,还具体阐释了以“性情”为出发点的文学创作规范和以“化工”为尺度的审美准则。因此,在古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时代意义和美学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如何理解“诗言志”这一诗学命题。(教材先秦部分,课件孔子部分)正确答案:对于“诗言志”理论的认识,重在明确三个层次:其一,要回避单一的“以志释志”,“以诗言诗”的阐释状态,将“诗言志”作为整体的理论,而不单是一个词语或概念,结合它的思想基础或关系概念作
7、更完整的理解。其二,在此基础上,披除杂陈,超越单一的“政教”、“言情”的片面归纳,看到中国古人重人、重人格的一脉思路,发现其真实而合理的内核,即人格内涵,得出人格诗学这一结论,拓展中国诗学的新视野。其三,“诗言志”的人格内容,于内在的角度,表现为理性的内在消融和单一的心理因素的超越,进而以潜气内转、整体和顺的人格结构灿然于前;于外在的角度,更多的则是人格内潜的无意识表现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简评刘勰的“物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