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第四》讲要(三)四书集注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三)四书集注

ID:8976658

大小:8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3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三)四书集注_第1页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三)四书集注_第2页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三)四书集注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三)四书集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每週一字德育故事智慧話語讀經教室時尚話題家庭教育處世之道科學發現傳統文化影音藝苑宗教教育祭祖報恩儒學簡介童蒙養正讀書趣談各地諺語禮記選解四書集註德育課本 《論語‧裡仁第四》講要選錄(三)◎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位,是官位。立,是在官位而有建樹之意。勿愁無官位,但愁如何建樹。勿愁我不為人知,但可求其可以為人知之之道。建樹不必有位,立德立功皆是。求為可知,學仁義可耳。◎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參

2、,從古從眾讀森。孔子呼曾子之名曰:參,吾之道,汝可一以貫之。曾子應之曰唯。孔子出。門人不解,乃問曾子,何謂也?曾子答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貫者貫穿,以一理貫穿萬事,則萬事皆有其理。孔子之道,一理分為萬事,萬事歸於一理。有入世者,有出世者。而能一以貫之。然出世之道非常人所能瞭解,故曾子以忠恕答之。何謂忠恕,漢注盡己之謂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謂恕。忠恕之道仍在世間,但與出世之道相近。《中庸》引孔子曰:「忠恕違道不遠。」既曰不遠,即是近之。近則可以由事入理,而能一貫矣。◎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孔安國注:

3、「喻,猶曉也。」喻,曉,即是知的意思。君子但知公義,小人但知私利。小人所知之利,不只在錢財,一切有利於己者,皆必為之。君子小人,一言難辨,此以公義私利說其總則而已。◎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賢人高於君子,見之者,當自思維,我當學習,與之齊等。不賢,非謂小人,惟下於賢人而已,見之者,當自反省,我亦如此不賢乎。於是乃能德學俱進。◎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幾,微也,人之過,在幾微發動之時,易於改正,故為人子者,見父母之過於微起時,即當諫之,不俟形成大過。若見父母之志不從其諫,則又尊敬

4、,而不違其諫勸之初衷,繼續進諫。然而屢諫不從,甚至受父母之怒斥,亦不辭勞苦,不怨父母,諫之不已。或,勞者懮也,諫而不入,深恐父母卒成大過,乃懮之而不怨。勞字兩義並存。◎子曰:父母在,不遠遊,游必有方。方,鄭注為常,《曲禮》所游必有常是也。朱注為方向,本於《玉藻》,「親老,出不易方。」父母念子之心,無時或釋,故父母在世,子不能無故遠離,遠離須有正常之事。或為遊子者,隨時函報行蹤,免為父母所繫念。◎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此章與《學而篇》同,《集註》胡氏謂為復出,而逸其半。先儒考漢《石經》亦有此章,當是弟子

5、各記所聞。劉氏《正義》云:「案《論語》中重出者數章,自緣聖人屢言及此,故記者隨文記之。《春秋繁露祭義》篇,孔子曰:書之重,辭之復,嗚乎,不可不察也,其中必有美者焉。」鄭注曰:「孝子在喪,哀戚思慕,無所改其父之道,非心之所忍為也。」恭錄自《論語講要》雪公講述,徐醒民教授敬記前頁後頁 大方廣網站 網站導航-聯係信箱北京大方廣文化公益部恭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