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第四》讲要四书集注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四书集注

ID:8968478

大小:8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13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四书集注_第1页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四书集注_第2页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四书集注_第3页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四书集注_第4页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四书集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里仁第四》讲要四书集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當前位置:首頁-傳統文化  每週一字德育故事智慧話語讀經教室時尚話題家庭教育處世之道科學發現傳統文化影音藝苑宗教教育祭祖報恩儒學簡介童蒙養正讀書趣談各地諺語禮記選解四書集註德育課本 《論語‧裡仁第四》講要選錄(一)◎子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居於仁者所居之裡,是為美。不擇處仁者之裡,隨意而居,安得為有智者。古語,千金置宅,萬金買鄰,又如孟母三遷,皆是擇仁之意。廣義而言,交友,求配偶,皆須擇仁。皇《疏》:「中人易染,遇善則善,遇惡則惡。若求居而不擇仁裡而處之,則是無智之人。故雲焉得智也。沈居士曰,言所居之裡,尚以仁地為美,況擇身所處,而不處仁道,安得智乎。」◎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皇《疏》:「約,猶貧困也。樂,富貴也。」不仁之人,不可以久處貧困。久困則為非。不可以長處富樂,長富則驕奢淫佚。仁者安仁,仁者天賦仁厚,為仁無所希求,只為心安理得,否則其心不安。是為安仁。知者利仁,智者知行仁為有利於己而行之也。交友必須知其仁與不仁,不仁者無論貧富皆不可交。李二曲《四書反身錄》曰:「吾人處困而學,安仁未可蹴幾,須先學智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孔子說,唯有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公冶長篇》,孔子答復子張說:「未知,焉得仁。」《顏淵篇》,孔子答復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仁者有

3、智,能克己復禮,不妄為好惡,故唯有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無惡的惡字,《釋文》有兩種讀音。一讀入聲,作善惡之義講。一讀去聲,作好惡之義講。劉氏《正義》,程氏《集釋》,皆說:「案前後章皆言好惡,此亦當讀去聲。」孔安國注:「苟,誠也。言誠能志於仁,則其餘終無惡。」朱子《集註》:「苟,誠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誠在於仁,則必無為惡之事矣。」今以惡字作好惡之義講,則此章是說,誠然能志於仁者,便無所憎惡之人。志於仁者,能以仁厚待人。遇好人,固然能以善心待之。遇惡人,亦能以善心勸之改惡向善。所以,一個人果然志於仁,即無所惡之人。俞曲園《群經平議》說:「

4、上章雲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此章雲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兩章文義相承。此惡字即上章能惡人之惡。賈子《道術篇》曰,心兼愛人謂之仁。然則仁主於愛,古之通論。使其中有惡人之一念,即不得謂之志於仁矣。」◎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孔安國注:「不以其道得富貴,則仁者不處也。」何晏注:「時有否泰,故君子履道而反貧賤,此則不以其道得之,雖是人之所惡,不可違而去之。」皇《疏》:「富者,財多。貴者,位高。乏財曰貧。無位曰賤。」富貴是人之所欲,但如不以其道得之,

5、仁者不處。不處,即是不居,亦可說是不取之意。富貴可得,但因不合道理,而不取。這不是普通人,而是仁人。孔注甚得經義。貧賤是人之所惡,何氏以為,君子行道,應當得富貴,而反得貧賤,這就是不以其道得之。例如《尚書伊訓篇》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作善是得富貴之道,如果作善,而得貧賤,即是貧賤不以其道得之。君子深知,時代有否有泰。在否閉之時,雖然履道,而反得貧賤,亦可違而去之。假使去之,則必去其所行之道。故君子寧守其道,而不去貧賤。何氏之注可從。孫奇逢《四書近指》說:「人初生時,祇有此身。原來貧賤,非有所失也。至富貴則有所得矣。無失無所得,有得有所失,故均一非道。

6、富貴不可處,以其外來。貧賤不可去,以其所從來。孔子樂在中,顏子不改其樂,全是於此看得分明,故不為欲惡所乘。」孫氏此說大有道理。「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孔安國注:「惡乎成名者,不得成名為君子。」君子去仁的去字,作捨棄講。惡乎的惡字,讀平聲,作何字講。乎,是語助詞。君子捨棄仁,何得成名為君子。君子希望成賢成聖,必須行仁。但是,何謂仁,如何行仁,皆非人人所能瞭解。君子行仁,未能完全至於仁,首須能近乎仁。例如恕道,剛毅木訥,皆是近仁。又《禮記中庸》:「子曰,力行近乎仁。」孔穎達疏:「以其勉力行善,故近乎仁也。」孔子教人孝弟忠信,即是重要的善行,故能力行孝弟忠信,亦即是近乎仁

7、。近仁即能至於仁。不近仁,則遠仁,遠則去仁,不能成其為人所稱的君子。如何不去仁,下文云:「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終食之間,就是吃一頓飯之間。違仁,即是去仁。造次,馬融說是急遽,鄭玄說是倉卒。造次就是倉卒二字的轉音。邢《疏》說,急遽、倉卒,皆是迫促不暇之意。顛沛,馬融注為偃僕。君子既然不可去仁,則須經常保持仁心,雖在一食之間,亦不能去仁。造次必於是,急遽時,其心亦必在仁。顛沛必於是,在偃僕之際,即是遭遇危險,甚至面臨死亡之際,其心亦必在仁。此為君子須臾不可離仁之義。自「君子去仁」至「顛沛必於是」。古注與前合為一章。陳天祥《四書辨疑》說:「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