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

ID:8966425

大小:4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3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_第1页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_第2页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_第3页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_第4页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藏俊著《唯识比量钞》解题  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  肖平[[1]] 唯识比量又称“真唯识量”,是玄奘在印度求学期间针对小乘论师般若毱多(praJA-gupta)[[2]]就大乘唯识提出挑战而立的一个比量。就此“唯识比量”,古往今来有很多的传说,对其在学理上的意义,也有很多褒贬不一的看法。不过,本文的写作目的并不是为了陈述这些争论的来龙去脉或评价其中的是非曲直,而旨在向学界介绍一部由日本僧人藏俊所撰写的以唯识比量问题为主题的著作《唯识比量钞》,概述其大致内容、研究情况以及馆藏信息等,以供国内因明及唯识学

2、界同仁参考。 一、版本及流通情况 本书全称为《因明疏唯识比量钞》,书内上卷落款处则有“唯识比量问答”之标记,据此可知本书内容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的,可能是为论议[[3]]所做。作者日本兴福寺僧人藏俊(1104-1180),因其曾较长时间住在兴福寺菩提院,故另有菩提院藏俊之号。根据日本因明学研究巨擘佐伯良谦(1880-1963)介绍,“此书现流,是解释著名玄奘三藏之唯识比量之书,由二十条目构成”[[4]],但没有具体指明藏书地点。有关版本情况,武邑尚邦(1914-2004)在《因明学——起源与变迁》中指

3、出,“就抄本情况,佐伯良谦师仅言现流,而未指出其藏在何处,而如今发现藏在法隆寺。此书为《唯识比量钞》菩提院抄下,亦名《唯识比量问答》下”[[5]]。菩提院即兴福寺菩提院。据此可知本书出自藏俊之笔。不过,从武邑尚邦的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藏于法隆寺的版本仅有下卷。根据蜷川祥美近年来的调查,本书目前一共存有五个版本,即龙谷大学图书馆藏元文元年抄本、龙谷大学图书馆藏元文文化四年抄本、成田佛教图书馆藏宽正七年抄本、大谷大学图书馆藏文化四年抄本、大正大学图书馆藏宽正七年抄本[[6]]。在此基础上,蜷川又根据上述五个

4、版本着手翻刻[[7]]、日式转读以及出处调查等一系列研究工作,目前已完成前十二条目的整理工作[[8]],为我们了解本书全貌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二、条目及内容概要 本书由上下两卷构成,上卷有十六条目,下卷有四条目,合计二十条目[[9]],卷首及卷末均有“唯识比量问答”字样,故知为一问一答形式。现根据蜷川祥美之翻刻本以及龙谷大学藏本将具体内容扼要摘录如下。首先是上卷。共有十六条目。 (1)十八日无遮大会一本条目共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十八日的所指,即十八日指的是当月的第十八日,还是指经过了十八日?第二个问题是玄

5、奘当时为什么要立唯识比量?就第一个问题,答者举出众多例证证明是经过十八日,而不是当月的第十八日。就第二个问题,玄奘除了在曲女城设十八日无遮大会外,后又赴钵罗耶伽国大施场设七十五日道场,目的都是为了破除小乘对大乘唯识之攻讦。 (2)三藏比量证文二本条目提出的问题是,玄奘究竟依据何种经论而立唯识比量即“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犹如眼识”的?答者曰:根据《唯识论》第七依《华严》《深密》《楞伽》《阿毗达磨》《厚严》等六经立四量,进而通过日本学僧护命(750-834)关于四量的解释以及《大

6、乘掌珍论》中的相关论述加以论证。 (3)真故真性同异三本条目提出的问题是,“此量真故,为同清辨量真性,有不极成过耶”?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问者又接着追问,“清辨立皆空,护法立中道,真性不极成。不极成,故有为不极成,有有为法一分不极成之失”。答者则以清辨与护法各有不同传承,其真性真故所指不同作答。 (4)真故言入不入有法四本条目提出的问题是,“真故言入有法以不”?针对这个提问,答者首先列举出日本南北各大派别就此问题的争论,最后则肯定了入的论点。 (5)极成之言简法五本条目提出的问题是,“《疏》云极成之言简

7、诸小乘后身菩萨染污诸色,一切佛身有漏诸色,亦简诸十方佛及佛无漏色,若立为唯识有自他,所别不极成失”。答者从比量的分类和比量与极成的关系等加以论证。 (6)极成色体六本条目提出的问题是,“有法所言极成色者,其体何物”?答者举出四种说法,即“本质影像色”“唯影像色”“本质色”“眼所行共许色”,并指出“前三不正,第四为正”。接着问者又就“色体”的具体分类及其相关问题继续提出问题,答者则旁征博引,其中包括日本古代因明论师行贺(729-803)、善珠(723-794)等的相关论述一一作答。 (7)违宗过七本条目提

8、出的问题是,“言违宗者自教相违,如胜论师立声常也。有法举菩萨染污色,佛身有漏色,立唯识之时,岂有违宗耶。其心不明,何可通耶”?答者首先举出菩提院先德空晴(876-957)曾经提出此立量因“立敌不共许”而有违宗之过的说法,接着列举出《大疏》就违宗的定义,以及《富贵上纲》中的相应解释,最后告诉问者可根据以上两者思量其意。 (8)自许之言八本条目提出的问题是,“共比置自许其义,然既共比量何云自许。若言自许,岂共比耶”?接着举出新罗顺憬(生没年不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