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黑格尔的哲学比喻浅谈哲学的自我理解

以黑格尔的哲学比喻浅谈哲学的自我理解

ID:8956561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3

以黑格尔的哲学比喻浅谈哲学的自我理解_第1页
以黑格尔的哲学比喻浅谈哲学的自我理解_第2页
以黑格尔的哲学比喻浅谈哲学的自我理解_第3页
以黑格尔的哲学比喻浅谈哲学的自我理解_第4页
以黑格尔的哲学比喻浅谈哲学的自我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黑格尔的哲学比喻浅谈哲学的自我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黑格尔的哲学比喻浅谈哲学的自我理解  中图分类号:B516文献标识码:A:1003-9082(2015)09-0386-02  渴望拥有一双洞察的眼睛,如清泉一样真挚,望向来路的时候,历史的真实会淙淙流动于心;如星辰一样璀璨,望向去程的时候,宇宙的真理会因这眼睛的注视而在虚无广袤的黑暗中显现。  哲学是以个人的名义来书写人类的故事,也是以人类的名义来书写个人的故事,且真正的哲学是有“我”的哲学,这是肯定了人与哲学的不可分关系;马克思在《莱茵报》中写到过:“哲学已经成为了报纸记者”,言下之意即,哲学是时代思想的“把关人”,而非人主观的思维活动或思维形式亦或思维结果。我想,哲学所

2、探讨的,不论本原也好,存在也罢,或都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当然也有异曲同工,但不论什么时代,人们对于哲学本身的追问是没有停止过的,对它的回答也是百家争鸣的,所以,当我们今天来讨论哲学自身的理解时,绝不是徒劳的空泛之谈,这关于宇宙、自然的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之学的探求,恰恰是通往人类自由殿堂的必经之路。  一、庙里的神  黑格尔比喻“庙里的神”是使庙成其为人们膜拜的庙的“灵光”,而哲学则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人类社会推崇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按黑格尔的说法,正是哲学之光的普照,得以使人之为人,继而为人般地去生活,去建造不被虚无主义所击溃堡垒――――人

3、类最终的避难所。而这种哲学之光,我们则可以把它看做一种最高理念,黑格尔称其为“绝对精神”,而人应当是与之相配的,才能获得美好的生活,要与之相配,就唯有通过哲学的学习,人才能趋向高尚。  不难发现,其实中西方很多领域是相通的,包括艺术、文学和哲学领域。黑格尔的此比喻,就好比古代中国所讲求的君子的生活之道,在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同样的观点:“山高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就是说,一座山,一汪水,有其价值之处也在于是否有使“山”为山,“水”为水的“灵光”,讲求的是“惟吾德馨”,这里的“德馨”可看做理念、理性,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规范人生以获得高尚人生的、出自普遍的理

4、性。正因为有了这种“灵光”,一切才有判断的尺度。在这一比喻意义上,哲学似乎更是一种判断的最高理念。  但我个人认为此种比喻是有局限性的,它的局限性就在于其割裂性和架空性,忽视了经验性的东西,认为一切由理念而来,而古代中国的君子之道则更重视从生活中体验寻求德馨。  二、厮杀的战场  黑格尔的第二个比喻,即“厮杀的战场”,之所以这样比喻,是因为黑格尔发现几乎历史上每一位哲学家都认为自己发现了哲学的真谛,他们自认为寻找到的是最终的真理,或者相信他们已建立了最完善的哲学体系,例如康德曾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就自诩过自己所建立的这种哲学体系的完满性,他们已终止了一切哲学混乱,但事实是总有不

5、断的后者对前者进行批判,以灌入新的哲学内容,当然,这是哲学史的一大特征,即被迫在终点上做起跑点。哲学不轻易认为任何知识是理所应当的,它对任何知识的答案都从深层的角度来提出问题,从新的起跑点来解决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哲学就是小白鼠跑铁环,它并没有陷入皮罗主义的怀疑论,对什么都持怀疑态度,进而导致“悬隔判断”,它的意义在于康德所言的“何以可能”的追问和解答。  所以黑格尔说到:“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它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着肉体死亡了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上死亡了的系统,在这里面,每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埋葬了另一个”。是的,这样看

6、来,“厮杀的战场”好像没有开出“新的生命之花”,那么这种无休止的“死亡填充”又能否促成智慧呢?黑格尔意识到了此问题,同时也指出每一个被埋葬的是因时代所决定的,是无法避免的,这种哲学的相互批判并不会就此导致哲学的消亡,只是“被埋葬的”终究跳不出时代的圈子,因此而局限而已。  那么,我可否用更恰当的比喻来形容这种哲学的自我批判性呢?个人认为,哲学的此种批判性更像是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绘画的一种――素描,每一笔单线条都是每一位哲学家不同的思想,有些交错,代表着有异同之处,有些互相垂直,代表着有相悖之处,再有些线条彼此不相交,代表着哲学家们的思考对象或领域不同,也有后一笔盖住前一

7、笔的痕迹,但是整幅画素描画像的完成缺任何一笔不可,也不存在埋葬之说,整一副素描就是哲学史,亦或就是我们讨论的“哲学”。  三、花蕾、花朵和果实  黑格尔的第三比喻是一个美丽的比喻:“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同样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不但彼此不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