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优生学困生培养总结

小学学优生学困生培养总结

ID:8952262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3

小学学优生学困生培养总结_第1页
小学学优生学困生培养总结_第2页
小学学优生学困生培养总结_第3页
小学学优生学困生培养总结_第4页
小学学优生学困生培养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学优生学困生培养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学优生学困生培养总结时光如梭,一学期的工作结束了。一学期以来,在学校领导、老师们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在学困生培养工作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措施地实施落实学困生培养的内容,使学生能较好的得到发展。通过思想教育,学习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如同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差的病根。因此,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差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差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然后有的放矢,帮助他改正。二、晓之以理,施之以情。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困生更需要集

2、体的温暖与师生的爱和信任。因此师生关系融洽是转化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差生,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要与优生一视同仁;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然后晓之以理,施之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巧妙地使之密切与老师们结合,达到交流、融洽感情的目的。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三、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表现为对个人的自我尊重,也要别人尊重自己的权利和人格。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自卑心理

3、,唤起自尊心,培植自尊心。所以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对学困生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2)让学困生获得成功。只有当他们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成功的欢悦时,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和愿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以适当的鼓励。(3)让学困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能担任一定职务,在集体中发挥作用。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

4、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总之,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并不是肥沃的田野。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要获得丰收,需要辛勤耕耘,加强田间管理,更需要温暖的阳光、湿润的雨露。只有教师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才能滋润出一批批破土而出的幼苗。只有同时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首页123尾页优生当然应该是指品学兼优的学生,但在不少教师、家长的眼中,所谓优生更多的是指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也被称为尖子生)。因此,这里有必要对

5、优生作个大致的界定这里所说的优生,是指品德、学习和各方面能力都优于同龄人的学生。培养优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素质教育并非是一刀切的教育,而是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教育。尽可能挖掘并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各方面都获得理想的发展,成为教育者所期望的优生,最终成为对民族对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应该说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当我们从新生报名册上与优生初次见面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们能成为优生,是学生家长和小学老师共同教育的结果。现在进入初中,要成为优生,同样需要从零开始的教育。尤其要看到这些优生的两重性

6、: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比一般学生相对要好一些;另一方面,他们除了仍然存在着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具体说来,优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2.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3.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演说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4.课外涉猎比较广泛,爱好全面,知识面较广。5.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

7、,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6.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自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7.在畸形的升学率压力下,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钩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8.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以上几点,只是就一般优生的共性而言,当然不一定每一个优生都是如此。多数优生基本如此,只是有的侧重于某些方面,有的偏重于另外的特点而已。还需特别指出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一些教育者只注重优生的学习分数,一好遮百丑、晕轮效应,把他们的优点有意无意地夸大;而

8、把他们所独有的思想、行为缺陷忽视了。根据我的体会,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一般说来,优生智商较高,即使不那么刻苦,他们的学习也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