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

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

ID:8938196

大小:85.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4-12

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_第1页
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_第2页
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_第3页
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_第4页
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第一篇:课文雷雨教学方法初探《雷雨》这篇课文上完了,让我特别欣慰的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的回答是那么富有想象力,那么富于创新。从《雷雨》一课的教学效果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应该体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激活认知起点。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结果。”导入这一阶段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课文的愿望。在上课前,教师就借助猜谜语、录音创设与课文有关的雷雨情境,让学生

2、回答听到了录音中的什么声音。很好地唤起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关雷雨的记忆,进而激发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去阅读课文。这样做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使之成为学生认知的起点,新知的生长点。也合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二、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为了体现小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彻底改变过去繁琐的提问、分析和讲解,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比如在教学1--3自然段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中生动逼真的雷雨前景象。让学生仔细看、认真听,并思考:雷雨前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3、之后我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把雷雨前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学生的朗读形式富于变化,有自由读、挑战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在脑海中唤起了课文中所描绘的雷雨前的景象,并体会到了用词的准确,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教师抓住象声词“哗,哗,哗”,通过个人读、展示读、小组读、齐读,从逐步递加的人数及朗读的气势上,让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受到雷雨一开始就下得大、猛。而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及时给予评价赏识,使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格外高涨。二、自主合作学习、自主质疑释疑。《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自主质疑释疑的学习

4、方式。为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愿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活动中放开思维,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4-6自然段时,借助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动画展现雷雨中的景象,让生仿佛身临其境。学生带着“雷雨在下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这一贯穿4-6自然段的中心问题去看动画,自主学习,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在学完4—6自然段后,教师注意给予学生提问的空间。学生提出了疑问:“树啊,房子啊,为什么看不清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好地解答了小伙伴提出的疑问,培养了学生自主质疑释疑的学习习惯。在雨后的教学中,教师

5、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去读,自主选择小伙伴交流,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在互评互比的合作学习中能使读者和听者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个环节学生非常积极,"我来,我来"的声音此起彼伏,课堂气氛异常热闹!老师真不知该请谁好,从学生的反应中可以看出,自主选择学习的(请继续关注.HaOWORD.)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效果很好。四、创设情境,放飞想象,开拓创新意识。在雷雨后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雨后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雨后的美,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想说、乐说、有话可说。在此基础上,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6、,说出了许多生动鲜活的句子。最后,教师还创设雨过天晴后的情境,让生表演小动物是怎样出来活动的。学生的表演热情特别高。学生在这种特意创设的情景中,迸发出了创新的火花,创造性地表达心中所想,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在《雷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在旁相机给予一些学习的引导,因此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第二篇:谈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谈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人教版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就有略读课文,三上的32篇课文中有8篇是略读,占总数的25%;四上的32篇课文中有14篇

7、是略读课文,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占到了50%左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编辑的用心。但是,很多老师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也存在着略读课文怎么上的问题,什么可以略,什么不可以略?略读课文可以上成精读课文吗?还有,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学中,略读课文把握的不好。这些问题都困扰着我们,所以,略读课文的专项研讨变得非常重要。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这些话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道出了略

8、读课文教学的重要功能。《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一、明确目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对略读课的教学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