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

ID:8933595

大小:6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12

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_第1页
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_第2页
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_第3页
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_第4页
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的思考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与思考王天蓉柳栋  网络,在这里特指互联网。所谓基于网络应用,就是通过建立一个主题学习网站,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情境,学生与教师在平台上实现基于丰富资源的交互式学习;也包括仅仅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与搜集的学习活动。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含义,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000年9月,国家教育部完成了对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修订,明确将探究性学习摆到突出位置,重点培养学

2、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探究性(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更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教学整合,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是与互联网技术的整合,是否成为一个最佳结合点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本文根据不完全统计,就目前所了解的部分小学正在开展的“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作一个简要的分析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目前正在开展的“基于网络应用的探究性学习”的小学,比如有:上海市虎林路小学的“Inter

3、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互动拓展阅读”;上海市月浦新村小学的“Inter环境下,小学生综合主题单元探究活动”;上海市六一小学的“网络环境下儿童哲学学习”;上海市彭浦新村第一小学的“网络伙伴学习”;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基于网络运用的小学生综合主题活动”;北京丁香胡同小学的“主题化互联网教学”;杭州胜利小学的“网络综合主题探究”;上海市宝山区一中心小学的“基于互联网资源的社会课探究活动”;上海市宝山区三中心小学的“基于网络应用的创造发明探究活动”……  1.从学习的目标来看  通常设定的本体目标有“问题意识”、“信息素养”、“实践能

4、力”、“情感体验”、“协作合作”等,并能把网络信息素养、探究学习和学科领域相关目标统一起来进行思考。  2.从学习的课程形态来看  ·有学校独立开发的校本课程。如上海市六一小学的“儿童哲学课程”。  ·有基础学科的拓展延伸,或跨学科的主题研究,但课程相对独立。如上海市虎林路小学,主要是就语文基础教材中阅读文章或主题进行专题性的阅读拓展,但它区别于基础教材中的阅读学习;上海市月浦新村小学,结合自然常识、社会等学科进行有主题范围的探究活动。  ·有结合基础学科融合式的探究学习。如上海市宝山区一中心小学,结合社会课“香港和澳门”一

5、课,学生进行专题性的学习研究。  ·由原来学生的兴趣活动发展而来。如上海市宝山区三中心小学、杭州胜利小学的创造发明活动等等。  3.从学习的内容上看  内容:  ·基础学科知识的拓展延伸。如上海市虎林路小学的拓展阅读。  ·某一学科领域的问题。如上海市宝山一中心小学的社会课学习。  ·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具体现象或问题。如上海市宝山区三中心小学的创造发明、上海市六一小学的儿童哲学。  ·与社会生活相关又涉及跨学科内容。如上海市月浦新村小学的综合主题学习。  内容组织:  一般以探究的大主题为基本单元,在学习网站上建立一个主题

6、学习内容资源区,主要包括主题介绍、专题咨询、分类导航和相关链接等。  4.从问题探究的开放程度来看  按照各个学校实践情况,对于问题探究一般都采取半开放的策略,就是教师给定一个共同的范围或主题,然后由学生提出一个在该主题范畴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交全班讨论后由教师协调、学生按照研究兴趣相近组成研究小组。根据实践教师的反映,这样操作的主要原因:  ·一是大主题集中便于学生研讨与交流。  ·二是导师一般由执教的教师负责,因此指导的力量非常有限,大主题的集中有利于教师统筹指导。  ·三是由于小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信息的能力还很有限,

7、因此需要教师做一定的信息代理,大主题集中有利于教师集中为学生做必要的信息代理。  5.从问题探究的方法来看  在现实情境下,上述学校开展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常用的方法是文献法、观察法和调查法,也涉及到少量的实验法和模拟法。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方式,最常用的是文献法和调查法,但是许多学校更多的是把网络作为一种资源和交流工具,因此注意虚实情境互相结合的学习。  6.从学习的组织形式来看  集中上课时,教学单位主要还是原来的教学班(40人左右),或是重组的教学班(一般20~30人)。另外,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主要采取合作小组形式进行,小组

8、一般由3~5人组成,每个小组按兴趣分组,并协同完成同一课题。下一轮的研究再按兴趣重新分组。  为了避免集中上课时一人一机造成的小组协作不够、缺乏人与人直接面对的研讨机会与气氛,同时也为了缓解计算机配置上有限的数量,一般在集中学习时采取一个小组一台计算机,大家合作并分工搜集、浏览信息,按照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