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27105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12
《2011年晨曦杯论文(陈凤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运用远教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运用远教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内容摘要:远程教育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丰富了师生的视野,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下载适用资源作为指导,帮助自己制作课件、设计教学,将远程教育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合理利用远教资源有利促进教育教学的优势。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教学模式师生互动探究体会体验感悟整合教学近几年,远程教育的实施对农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有利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变革和发展。远程教育所提供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的丰富了师生的视野,如“示范课例”、“教学资源”、“课堂实录”、“
2、教案实例”、“媒体展示”、“习题精选”、“扩展资料”等资源使一线的老师们从“黑板加粉笔、教材加教参”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了出来。如今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下载适用资源作为指导,帮助自己制作课件、设计教学,将远程教育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合理利用远教资源有利促进教育教学的优势,现结合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一、远程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释疑解难,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农村小学而言,远程教育资源中“课程资源”可以查到丰富的学科相关资料,在有限的教室里,仿佛有了一个奇
3、妙的图书馆。这对于缺乏资源的农村师生来说,无疑如鱼得水、雪中送炭。在教学《詹天佑》的研讨课上,为了让学生突破课文的重点,有效地理解“人字形线路”、“两端向中部凿进”、和“中部凿井法”这一难点,我利用远教资源,下载和自制有关课件,先引导学生画图理解,再向学生课件操作演示,这样,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重点,释疑了难点,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创新思维,还有领悟詹天佑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通过以上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把多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将多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更深入
4、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3运用远教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二、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激发想象,感悟品味。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呈现学习内容,指导学习方向,让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等器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听觉能力、视觉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得到强化,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如学习《莫高窟》一课时,由于学生都没有去过墩煌,都没有见过壁画飞天、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为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我根据下载的资源并自制课件,让学生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
5、的爱国主义教育。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意识众所周知,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性学习为投入型学习,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远程教育则在这方
6、面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工具。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丰富多彩,所有这些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很难接受,收效甚微,而利用远教设备下载的资源结合教学实际配以声音、图像、文本等信息,就能生动的再现课文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悟。如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可通过远程教育设备为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画面,直接展示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重难点词语形象地理解,深刻地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并且通过引人入胜、化静为动的画面能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间,感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的感情,这不仅大大充实、拓展了教育信息的表
7、现力,学生也会因亲自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悦,学生学得高兴,知识体会深刻。四、利用远教资源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如《黄山奇松》教学中,3运用远教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的优势,集中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
8、“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出示课件图片或录像,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