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本宗要(1卷)〖新罗太贤撰〗

菩萨戒本宗要(1卷)〖新罗太贤撰〗

ID:8926147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12

菩萨戒本宗要(1卷)〖新罗太贤撰〗_第1页
菩萨戒本宗要(1卷)〖新罗太贤撰〗_第2页
菩萨戒本宗要(1卷)〖新罗太贤撰〗_第3页
菩萨戒本宗要(1卷)〖新罗太贤撰〗_第4页
资源描述:

《菩萨戒本宗要(1卷)〖新罗太贤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No.1906大賢法師義記序 大薦福寺僧道峰撰                      吾觀。悠悠群動。營塵業。以增夫漏根。遑遑眾人。攀垢緣。以津於惑樹。譬乎空花起滅火輪施馳。故真梵哀夫。運之以寶筏。世雄宰化授之。以金章。若賾其精微。冥厥中祕。則超識妄海。遺捐汨紛。宅神靈卿。擇用恬止。自天鼓始奏於光曜。道實正真。世眼初滅於堅林。理唯一悟。至乎千歲之後。二宗肇興。執有則遣空。著空則遣有。各據邊岸。未涉中源。嗟乎德風。罷熏。仙露失味。大義將喪。孰云提綱。則五日傳照於五天。還舒麗景。千部飛聲於千古。再樹洪勳。信夫繼燭傳燈。春蘭秋菊。然應五百。而傑起。其誰歟。即東國

2、大賢法師其人也。玄風清邈。道氣孤雄。龍章鳳雛之姿。河關缶聳之量。踰弱冠之歲。栽覺樹於青丘。將成立之年。泛慈舟於陸海。而跡幽期遠。遂潛用。韜光嗟義苑之彫榮。歎法橋之墜構。因述瑜伽纂要三卷。造唯識決持一卷菩薩戒本宗要一卷。并本母頌一百行。用傳來葉。並詞妍理邃。文約義豐。彪炳之惠日增明。釆^4□之覺山踰麗。庶使迷於岐路。直觀南指之車。昧其形顏。仰鑒西秦之鏡者爾。大賢法師義記序菩薩戒本宗要一卷青丘沙門大賢撰            勇士交陳死如歸丈夫向道有何辭初入恒難永無易由難若退何劫成丈夫欲取三界王當揮智劍斷眾魔吾於苦海誓無畏莊嚴戒筏攝諸方今依此經釋持犯要。略有三門。

3、一申經意門。二能所成門。三修行差別門。一經意者。經曰。梵網經盧遮那佛說菩薩心地品。梵者。能淨之義網者。攝有情義謂此經者。乃至有頂。生死大海拘持有情。終致無上寂滅之岸。無盡饒益諸飢渴類。如世網故。由斯世尊。因梵網說一部宗心。生長萬德名為心地。No.1906大賢法師義記序 大薦福寺僧道峰撰                      吾觀。悠悠群動。營塵業。以增夫漏根。遑遑眾人。攀垢緣。以津於惑樹。譬乎空花起滅火輪施馳。故真梵哀夫。運之以寶筏。世雄宰化授之。以金章。若賾其精微。冥厥中祕。則超識妄海。遺捐汨紛。宅神靈卿。擇用恬止。自天鼓始奏於光曜。道實正真。世眼初滅於

4、堅林。理唯一悟。至乎千歲之後。二宗肇興。執有則遣空。著空則遣有。各據邊岸。未涉中源。嗟乎德風。罷熏。仙露失味。大義將喪。孰云提綱。則五日傳照於五天。還舒麗景。千部飛聲於千古。再樹洪勳。信夫繼燭傳燈。春蘭秋菊。然應五百。而傑起。其誰歟。即東國大賢法師其人也。玄風清邈。道氣孤雄。龍章鳳雛之姿。河關缶聳之量。踰弱冠之歲。栽覺樹於青丘。將成立之年。泛慈舟於陸海。而跡幽期遠。遂潛用。韜光嗟義苑之彫榮。歎法橋之墜構。因述瑜伽纂要三卷。造唯識決持一卷菩薩戒本宗要一卷。并本母頌一百行。用傳來葉。並詞妍理邃。文約義豐。彪炳之惠日增明。釆^4□之覺山踰麗。庶使迷於岐路。直觀南指之

5、車。昧其形顏。仰鑒西秦之鏡者爾。大賢法師義記序菩薩戒本宗要一卷青丘沙門大賢撰            勇士交陳死如歸丈夫向道有何辭初入恒難永無易由難若退何劫成丈夫欲取三界王當揮智劍斷眾魔吾於苦海誓無畏莊嚴戒筏攝諸方今依此經釋持犯要。略有三門。一申經意門。二能所成門。三修行差別門。一經意者。經曰。梵網經盧遮那佛說菩薩心地品。梵者。能淨之義網者。攝有情義謂此經者。乃至有頂。生死大海拘持有情。終致無上寂滅之岸。無盡饒益諸飢渴類。如世網故。由斯世尊。因梵網說一部宗心。生長萬德名為心地。二能所成門者。略有二門。一能成相門。二所成相門。一能成者。如經曰。一切有心者。皆應攝佛

6、戒。謂無上乘。至深至廣。以至深故。極之良難。由至廣故。一切成因。一塵微渧山海本故。由比諸佛制戒無礙。但解語者。所發之心。由種姓力皆成因故。此復云何。謂如有一人決定。希求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盡有情界。至丈夫行。爾時於此解脫分心。由羯磨緣。得菩薩戒。一切惡者。從初發心乃至菩提。所斷及捨一切雜染。一切善者。從初發心乃至菩提。所生及得一切清淨。有情界者。窮未來際所荷負。一切求道莫大斯。焉名至丈夫。何者鳳凰之卵雖未破穀自在超境之勢。初發之心雖在纏裏。便有近物性蚊虻興舉翼。而無翳天之用。二乘出染而無覆生之功。如經迦葉菩薩頌曰。發心畢竟二無別。如是二心先心難。自未得度他。是

7、故我禮初發心初發已為天人師。勝出聲聞及獨覺。如是發心過三界。是故得名最無上二所成相者。如經曰。一切菩薩已學。一切菩薩當學。一切菩薩今學。已略說波羅提木叉相貌。謂菩薩戒依實取捨。不同餘戒佛。知時宜。說輕為重。說重為輕。故於三際。戒相決定。然望聲聞。略有三種不同分相。一受不同分相。謂菩薩戒。除具七遮。一切受得。如本業說。六道眾生受得戒。但解語得戒不失。佛子三世劫中。一切佛常作是說由此亦有自受之法。又雖犯重。若非七遮。現身得受。不同餘戒。如本業主說。十重有犯無悔。得使重受。瑜伽亦爾。然此經中。約犯七遮。密意總說。犯十重者。現身不得戒。二犯不同分相攝大乘說。菩薩性罪不

8、現行故。與聲聞共相似。遮罪有現行故。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