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914783
大小:5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4-12
《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教学实录河南省实验中学初中语文组王桂荣学习目标: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重点: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难点:准确并全面把握诗歌的复杂情感。课型:专题复习课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教具:多媒体、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古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一枝奇葩,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古诗歌渗透到了我们成长的每一阶段,从呀呀学语时跟母亲背诵“床前明月光”“离离原上草”到求学阶段接触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是包
2、罗万象。所以很多同学也会活学活用,“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下课零声——忽如一夜春风来”、“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批评——风刀霜剑严相逼”……(生大笑)师:可是谈到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一节课和大家共同探讨诗歌鉴赏中的如何把握情感(师板书课题)【导入方法二】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痴如醉的艺术神魔,它就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的情感光芒能直抵读者的内心深处,激发读者的灵感,感召读者的人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代诗歌,一
3、起触摸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吧!二、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师:理解古诗词情感是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常考点,也是应试中的难点。古诗词语言精炼典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这给理解古诗词情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实,只要掌握了方法,找到解读情感的切入点,如同有了开启情感迷宫的钥匙,就能够登堂入室,感悟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有了破译古诗情感密码,就能领略古诗词艺术殿堂的华美。(一)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一读题目-----把握作者情感的流向。师:题目,是流露作者情感的一双眼睛。诗题对诗歌的内容有或明或暗的提示作用,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出诗歌的内容
4、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及情感基调。比如送别诗的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怀古诗则多用“感、怀、忆”等字眼,这些字眼直接点明了诗歌的题材、思想内容。下面我们一起细读诗题,抓诗题中的关键字,体察作者的思想情感。(带领学生一起细读诗题,抓诗题中的关键字)师:《春夜喜雨》生:从“喜”字可以看出作者喜悦之情。师:《潼关怀古》生:从“怀古”字可以看出作者怀古伤今之感。师:《天净沙秋思》《渔家傲秋思》《夜雨寄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从“思”“寄”“忆”中流露出思念家乡之情。师:大家能否从学过的赠别诗歌中筛选出这样的诗歌
5、题目,用这种方法找题眼这种方法,触摸一下诗人的情感脉搏。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送”,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劝勉祝愿之情。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送”,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惆怅伤感之情。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寄”,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挂念关心之情。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赠”,可以感知此诗抒发作者忆友怀旧、劝勉祝愿之情。………师:从“送”“寄”“赠”“忆”等词中可以初步感知这些诗中,主要抒发依依不舍、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等感情。但
6、我们须注意注意区分词牌、曲牌与题目,情感与曲牌词牌无关。(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师:诗歌的题目往往能流露作者的情感,如果细读了这些诗歌的题目,把握住了这些不同类型诗的特点,也就基本上把握了诗歌感情的流向。但要进一步把握诗人感情。还需要掌握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二----知作者。(二)破译古诗情感密码之二知作者----洞察作者情感的窗口1.探讨形象与情感的关系。师:“文如其人”,鉴赏诗歌,讲究知人论世。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提醒大家注意:“知人论世”的前提是要了解三种诗人
7、:1、教材中学过的诗人。2、熟悉的诗人。3、注释中提供了介绍或背景的诗人。十几年的古诗词熏陶与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熟悉的诗人形象,及他常在作品中抒发的情感,并举一个实例。生:李白在我心中是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他常抒发怀才不遇的失意,更多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乐观自信。如《行路难》。生:杜甫在我心中是一个心系天下苍生、忧国忧民的形象,他诗歌的主题思想就是忧国忧民。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生:陶渊明是一个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他们诗中常流露热爱自然闲适自在的情趣。如《归园田居》《饮酒》生:陆游、辛弃
8、疾是爱国诗人,他们诗歌中多抒写矢志报国、建功立业、慷慨愤世的情感。如《十一日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生:李清照……生:苏轼……师:在中考时,诗人形象与情感也是考查热点,试看考题回放2.好题演练(看幻灯片,学生回答问题)问题1.填空。《观沧海》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生:《观沧海》以“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