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97269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10
《全民创业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全民创业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全民创业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关键词是社会,全民,主义,创业, 导进课题:全省领导干部会议,7月11日—13日召开。内容:1、对当前形势审时度势的理性分析;2、对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反复夸大;3、对“全民创业”与“***社会”关系的出色阐述。主题:“***是基础,创业是根本,富民兴赣是目标”。孟书记指出,“只有不断创业才能赢得真正的永远的***”。“要让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把各类创业主体激活起来,使一切领域的创业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以“创业推动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加快致富、以创业促进***”。发出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
2、干部创事业”的号召,并提出:全民创业“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人人都要投身到全民创业的***中。意义: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引起极大关注。会后,不断有评论:这是继2001年井冈山会议之后,江西又一次解放思想的重要会议;也有说,这是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是江西发展史上又一次具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但不管哪一种说法,都足以证实这次会议的重要,及其在省内外产生的影响力、冲击力。为传达、贯彻好全省领导干部会议精神,集中讲三个题目。 一、省委提出“全民创业”的历史背景 1、省委为什么提出“全民创业”命题?(三个方面的考虑) ①经济社会发展处关键时刻的关键举措。世界经济发展规
3、律: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将处于一个关键发展阶段。表现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很多商机、很多发展机遇;但矛盾也将表现得更为复杂、尖锐。 [例:2004年,我省gdp总量是3500亿,按照4200万人口计算,恰好在1000美元左右,也就是说我省开始进进到这一关键时期门槛。其矛盾“凸显”主要表现为:a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财富分配不均衡性(“三农”题目、城镇就业压力、城乡区域产业结构性矛盾——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的矛盾等);b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的需求更加全面性(改革攻坚阶段,诸多利益关系调整,使改革难度加大);c大变革时期,体制、机制、
4、不完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孟书记用8个字“负重奋进、爬坡过坎”,非常形象。在这一时期是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毅力、定力、能力”的全面考验。} ②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的必要举措:对这一点,孟书记非常敏锐。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一开始出现,省委就非常敏锐地把它捉住了。 [中国经济发展走势从2001年出现7.5%的增长点之后,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出现持续增长,分别是8.3%、9.3%、9.5%。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经历了3-5年的持续增长,必然有一个调整期。中心采取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手段。例:p11《山西榆次开发区》(盲目“放卫星”、开发区成“避风港”)《嘹
5、看周刊》文章,《中国经济趋势研究》,结论是:中国经济始步进温顺调整期。意味着那种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的发展态势开始在改变。 当宏观经济形势发生这一微妙变化时,省委及时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意义在于:关键时期,为全省指明前进方向——在“新的出发点上实现新的发展”:即:要在吸引各种外来发展要素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本省潜伏上风,激发蕴躲在群众之中的内在发展能量,兴起全民创业的***(由于大家都在招商,江西的平台不如人家,怎么办?——“内外力并举”、“创优发展环境”,创(本文章于“”!)出“江西特色”的发展新路)。例: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深圳模式——我们要走的是温州模式,由于它适合江西
6、省情、民情。 ③新世纪新阶段,江西人在创业文化上的差距:[江西与浙江:山水相依人相近。赣历史文化分析:青鸟伏虎——假力于“虎”的“善谋实干”创业品质:创业两湖,开发云贵川;为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却落伍了!关键是:观念与文化的差距。(“三老”、“满足常乐”、“红眼病”)例:温州人与江西人;p8_9丰城人与宜春人p4。要学习浙江(螃蟹经济、小狗经济、蛛网经济),倡导全民创业。口号是:“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走江西特色的崛起新路——共创富民兴赣大业。 二、全民创业是构建***社会的有效途径(现实意义) 第一、什么是***社会?——科学发展观引领的一种社会状况。
7、 ①十六大报告论述的“全面小康”已萌发此思想: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用6个更加首次提出: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第二部分论“三个代表”用3句话概括(提出:要努力建立起“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相处”的社会关系。) ②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的“方***”:集中回答了三个题目。为谁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怎样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目标是:统筹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即“五个统筹”模式——城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