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88587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0
《关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是专业院校和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各大专音乐院校相继开设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与以西方音乐理论为主的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音乐史等课程一起,成为了基础课程;教材从1964年文化部音乐研究所编著的《民族音乐概论》发展到了由杜亚雄、袁静芳、伍国栋、周青青、王耀华、肖常纬等民族音乐专家编写的相关教材,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各大专院校并未真正重视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教材编写的实用性、针对性、研究角度的不同,民间音乐本身的地域特点、地理环境等因素,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2、、理论化,社会实践活动的缺乏,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了解和学习的行动中,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处于肤浅的层面,缺乏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没有树立起积极参与传承与创新的文化意识。这些现状,不得不令人堪忧!我认为教师在普及中国民间音乐的过程中,应立足于本土民间音乐,改革教学模式,选择或编写实用性较强的教材,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情感体验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民间音乐才有真实而长久的情感。只有学生对民间音乐有了真正的情感,他们才会主动、积极地去保护、传承、运用和发展它,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目的。 四川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巴蜀文化、辽阔的疆域以及众多的民族,为艺术种类的产生和发展
3、提供了丰腴的土壤。既有种类繁多的民歌体裁,又有独具特色的说唱种类和戏曲艺术,还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下面我将以四川地区为例,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本土民间音乐教学的角度来谈民间音乐课程改革。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少数民族音乐等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下面我将围绕这些方面提几点建议: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这类教学方法特别可以针对民歌的教学。以四川汉族山歌为例。在四川峨边县毛坪镇的高山村、长梯村、凡山村等山村流传着一种富有特色的汉族山歌,其历史悠久,曲调高亢,与当地人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至今仍有不少老年人会唱这类山歌。笔者曾对此地的民间歌手做
4、了调查采访。他们不仅可以讲述祖辈因人口迁徙来到当地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山歌就从那时开始唱的,一直伴随他们的劳动生活。他们有对山歌民间习惯的分类,如我们采录歌曲的时候他会告诉我们这是高腔、平腔或矮腔。如果我们把这些艺人带进课堂,或通过视频录像让他们来讲解,这将事半功倍,学生会感到很亲切、真实,对民歌的兴趣也将大大提高。同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四川边远农村学生为小组代表,调查当地能唱民歌的老艺人,并收集歌曲,写出简要的调查报告。收集的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核对之后一份交给当地文化馆,一份交给学校存档。通过这种课堂教学与田野调查的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加强了学校与地方文化
5、部门的联系与交流。 二、邀请专家进校园 “邀请专家进校园”可以针对说唱音乐的教学。以四川清音为例。四川清音是说唱音乐部分的曲牌体代表曲种,在众多的四川曲种中产生时间较长,流传较广泛。虽然四川清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技艺无法传承的危机。但在成都地区仍有少数清音艺人活跃在舞台上。乐山师范学院在2014年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为己任,让地方艺术走进校园,邀请了四川清音省级非遗传承人田临平(中国曲艺第三届牡丹奖(表演奖)得主)、曹正礼等艺术家来学校表演。田临平女士的唱腔婉转明亮,表演技巧娴熟,声音极富感染力,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大部分学生是亲身第一次看到这种表演艺术形式
6、,不禁深深叹服他们的演唱功底以及舞台的表现力。因为亲自观看过,在之后的说唱音乐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好学劲头,课堂十分活跃,教学效果很明显。课余的学生科研课题申请中,有不少学生主动要求调查研究四川清音,在如何把这种艺术引进高校,如何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种邀请专家进校园传播民间艺术,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是一种极有效的教学辅助方式。 三、让学生走进戏院 戏曲音乐是民间音乐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我国戏曲剧种众多,在以古老声腔、地方语言、民间音乐为基础而形成的剧种中,内容海纳百川、博大精深,要想把这些剧种讲得深透或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这门艺术的兴趣,
7、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能实现的。但如果教学引导得当,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走进戏院,让学生观看戏曲演出,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感染力的一种辅助教学。目前,四川地区还有各种剧团和票友协会,其中以川剧和京剧最多。四川各区县的国营(或集体)川剧团在政府的扶持下,定期演出,免费发放戏票,吸引了不少中老年戏迷走进剧场,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还有一些以中老年为主的民营川剧表演团体,他们虽然没有政府的任何扶持,盈利微薄,却仍然在坚守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