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例胃肠道间质瘤ct分析

16例胃肠道间质瘤ct分析

ID:8878455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10

16例胃肠道间质瘤ct分析_第1页
16例胃肠道间质瘤ct分析_第2页
16例胃肠道间质瘤ct分析_第3页
16例胃肠道间质瘤ct分析_第4页
16例胃肠道间质瘤ct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16例胃肠道间质瘤ct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6例胃肠道间质瘤CT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6年9月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40~77岁,均在40岁以上,平均60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并有较完整的CT资料。本组患者多以腹部肿块就诊,临床发现腹部肿块7例,腹胀及腹部隐痛不适2例,呕血2例,黑便3例,进行性吞咽困难1例,无症状和体征1例。  1.2检查方法    禁食6h,检查前1h口服2%泛影葡胺800ml,扫描前15min再服200ml。采用SiemensEmotion螺旋CT扫描。层厚10mm,间隔10mm,Pitch1.0。常规扫描后,增

2、强扫描,高压静脉注射碘海醇Omnipaque100ml,流率2~3ml/S,60~70S扫描。检查范围视病情而定,如病变部位不明确,则作全腹扫描。  2结果  2.1GIST的形态、大小、部位及数量  良性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恶性病灶多为不规则形或呈分叶状。肿块大小为2~12cm,3例良性GIST有2例直径<5.0cm,1例直径为5.6cm;13例恶性GIST有11例肿块直径≥5.0cm,2例肿块直径<5.0cm,直径分别为2.0cm、3.8cm。病变发生于食道1例,胃10例(图1、图2),十二指肠2例(图3),空肠1例,回肠2例(图4)。以胃部发生比例最高,占62.2%

3、(10/16)。肿瘤不沿胃肠道壁浸润蔓延,而垂直于胃肠道生长,并倾向外生性,根据肿瘤与胃肠道的关系分为腔内型,腔内外型及腔外型。3例良性GIST中2例向腔外突出,与胃肠外壁少许粘连或呈锐角相贴,肿瘤最大径位于胃肠壁外(图1),向腔内突出者1例;13例恶性GIST中向腔外突出的9例,与胃肠外壁少许粘连或呈锐角相贴,肿瘤最大径位于胃肠壁外(图2、图3)。向腔内外突出的2例。GIST一般少见同时多源性发病,本组病例亦未见多发者。  2.2GIST的密度改变    肿瘤可出现等密度、等低密度或高等低混杂密度,钙化少见,本组病例中未见钙化。平扫:3例良性GIST均呈较均匀等密度,其中1例可见较小

4、坏死灶。13例恶性GIST中,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10例;呈高等低混杂密度者1例,肿块内有出血、坏死(图4);呈均匀等密度者2例。6例CT增强扫描:1例良性GIST增强呈中等度较均匀强化,5例GIST中4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数小囊状坏死改变者或病灶中央大片坏死(图2、图3),1例呈中等度均匀强化。  2.3GIST的边界及其邻近结构的关系  肿块边界清楚,与邻近器官间脂肪层存在,邻近结构仅为轻度或明显受压改变者11例,其中良性者3例(图1),恶性8例(图2、图4);肿块边界不清,与邻近器官间脂肪层模糊或消失,与邻近结构粘连明显或直接侵犯周边器官者5例(图

5、3),均为恶性。  2.4GIST的性质、转移及复发  16例中GIST良性3例,恶性13例。13例恶性中有1例发生肠系膜、腹膜、胸膜转移,表现为肠系膜多发肿块,大量腹水、胸腔积液。GIST术后较易复发,本组3例良性GIST均无复发,13例恶性GIST中有11例未转移者行手术治疗,经随访观察,3例有局部复发,1例合并腹膜转移及胸膜转移,表现为大量腹水及胸膜多发结节;1例合并有肠系膜转移,表现为肠系膜多发肿块,平扫及增强发现有类似原发肿瘤;1例合并有肝转移及系膜转移。  2.5病理学检查   16例均行病理检查,光镜下2例由梭形细胞构成,其余14例均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构成,但以梭形细

6、胞为主。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多边形,排列成编织状、旋涡状或栅栏状。16例GIST患者均行免疫组织化学CD117和CD34检查,采用Envision两步法,结果显示:CD117均为阳性;CD3412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  3讨论    过去认为,GIST系平滑肌源性肿瘤或神经源性肿瘤,是因为光镜下表现与两者非常相似。随着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基本同意GIST是一类独立的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部分可伴有平滑肌和(或)神经鞘细胞的不完全分化[1]。GIST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CD117、CD34阳性,其阳性率分别高达98.7%及68.4%。而CD1

7、17对GIST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以往受重视的CD34更具有诊断意义[2]。本组病例CD117、CD34的阳性率分别达100%、75%,基本符合上述观点。  CT能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胃围结构的关系以及肿瘤内部有无出血、坏死、钙化,增强扫描可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方松华等[3]研究2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发现11例肿块内有较显著的坏死,肿块实体部分均见较明显的强化,但肿瘤内出血仅见1例。本组16例中11例可见肿块内较显著的坏死,5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