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

ID:8869324

大小:5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4-10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_第1页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_第2页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_第3页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_第4页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盐与中国古代炼丹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食盐与炼丹术张银河*张银河(1964--),男,河南省盐务管理局,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盐业杂志特邀编委。摘要:中国古代炼丹术始于战国,兴于汉、魏、晋,盛于唐、明,终于清。炼丹术源于中国道教方士,前后传承一千多年。道教方士为何将黄帝、老子称为鼻祖,炼丹术中食盐怎么会成为“三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引经据典,对道教炼丹术产生的原因及理论体系,对食盐在炼丹术中所起重要作用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食盐;中国;炼丹术。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谶纬、符箓、禁咒等巫术综

2、合起来的产物。因此古代《文献通考·经籍考》云:“道教之术,杂而多端”。炼丹术是道教方术之一种。它始于战国,兴于汉、魏、晋,盛于唐、明,衰于清中叶。道教方士将黄帝、老子并称“黄老”,视为始祖,不外乎两方面因素:一是黄帝、老子名望辈份高;二是《黄帝内经》中的食盐养生理论、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理论,给炼丹术带来了诸多启示。食盐在炼丹术中被广泛推广应用,是其矿物质元素对生命的必然属性所决定。一、黄帝与《黄帝内经》中的食盐养生理论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下来就神奇灵异,襁褓中就会言语,幼时聪明伶俐,成年后事事通达。黄帝作为中原部落首领执政时期,

3、位于南方的炎帝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落。诸侯相互侵伐,残害百姓,炎帝却无力征讨。于是黄帝时时举兵,以征讨不服管教的诸候。包括最为残暴的蚩尤氏族,最终也被黄帝征服灭绝。11黄帝用蓍草推算历数,预测未来的节气朔望。顺应天地四时的纲纪,阴阳五行的故常,死生的道理和存亡的大限。种植百谷草术,德化及于鸟兽昆虫,遍布于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勤劳心力耳目,节用水火财物。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上古帝王。无疑,道教方士奉黄帝为始祖,有借其名望抬高道教方士地位的目的。这是其一。其二,《黄帝内经》中的食盐养生理论,不能说不是道教方士推崇的又一原因。《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它的

4、内容涉及面很广,被中国中医学尊为医典。后来著名的道士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吕洞宾等,都是著名的中医学家。《黄帝内经》中有两点,对道教方士炼丹术影响较深。首先,《黄帝内经》讲到“五味”养生理论的地方很多,而“五味”之一的“咸”,即指食盐。许慎《说文解字》云:“盐,咸也。”盐对后来炼丹术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伤骨气,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儒,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气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腾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

5、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生气通天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六节脏象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脱膛而唇竭;多食甘,则骨癌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素问·五脏生成篇》)“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肉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素问·宣明五气篇》)在《黄帝内经》下卷《灵枢》“五味篇”、“五味论”

6、、“五音五味”诸篇中,分别又论述了:五果、五谷、五畜、五菜、五色中所含天然“盐”的食用禁忌与伤人原理等。通过上述这些,可以看出,食盐对人体的健康与否极为重要。其次,《黄帝内经》也不乏效法自然之理论。比如在开首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11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是以嗜欲不能穷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通

7、俗地说,上古时代那些深明修养道理的人教诲普通的人们,总是告诫他们:对于四时不正的虚邪贼风,能够适时回避;同时思想上保持清静,保持虚无,使真气和顺,精神内守毫不耗散,如能这样,病又从哪里来呢?所以他们精神都很安闲,欲望不多,心境安定,没有恐惧;虽然劳作,但身体不会感到疲倦;真气平和而调畅;每人都能顺心所欲并感到满意;吃什么都觉得香甜,穿什么都感到舒服,随遇而安,互相之间从不羡慕地位的高下,人人都自然朴实。所以不正当的嗜好,不会干扰他们的视听;淫乱的邪说,不能诱惑他们的心态;不论愚者、智者、贤者还是不肖者,对于物外从不动心,这就吻合养生之道了。从道教方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