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兴衰及评价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评价

ID:8848018

大小:53.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4-09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评价_第1页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评价_第2页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评价_第3页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评价_第4页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举制度的兴衰及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科举制度的兴衰及评价摘要:无论是涉猎卷帙浩繁的中国古典,还是精读泱泱如海的传统文化,就一定无法回避这样一种制度——科举制度,其不仅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绵延成蔚为大观且影响深远,也令西方惊叹。因此,了解科举制度兴衰的轨迹、原因及影响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有着现实意义。关键词:科举制度定义优越性兴衰轨迹影响深远炎黄子孙以勤劳、智慧独秀于世界民族之林,勤劳自不待言,智慧更是华夏儿女引以为荣、通行世界的另一标签。世人皆以“四大发明”作炎黄苗裔聪慧之最好注脚,却不知被有些学者誉为第五大发明的“科举制度”更能体现龙之传人的颖悟过人。十世纪前后,意大利西西里的诺曼王国就采用了向各阶级敞

2、开大门的文官考试制度,伯尔曼敏锐地认为这可能是受到中国做法的启示;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制度是“中国赠予世界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越南、朝鲜也如中国一样曾是科举社会;日本也效仿过此种制度。科举制度对中国的影响自然历久弥深,“科举制度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和保持一个令人尊敬的文明水准,起了比任何其他制度更大的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是科举制度,其兴衰的轨迹如何,兴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怎么去评价,这些将是本文阐述的对象。一、科举制度的定义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为了统治的需要采取分科考试选拔各级官吏的一种制度。我认为古代科举制度在本质上是一个文官选拔制

3、度,而不是文学创作才华和经典阐述能力的考查制度。二、科举制度的优越性及其兴衰轨迹(一)优越性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选拔官员的制度主要有世袭制、察举制、科举制。世袭制是一种主要以血缘关系远近选拔官员的制度,主要盛行于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封诸侯、卿、大夫、士,而这些官员或父死子继,或兄终第及,世袭其职,世受其禄,这种制度使许多英俊才干因出身低贱、血缘低下而无法当政谋政,以致野多遗贤,我们知道一个社会如果不能给寒门俊秀以应有的机会,这个社会是危险和不安定的;察举制是自下而上考察和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实施伊始,尚能察举不少俊杰能人,至东汉后期,主昏

4、政暗,外戚宦官擅权,察举形同虚设。为了求得举荐,应举者弄虚作假、沽名钓誉,举荐者滥用职权,中饱私囊。原本是为了发现任用人才,而今却变成地方长官的特权,再加上此种制度缺乏硬性的客观标准,察举制因与其初衷相悖、上下沟通堵塞、推荐人才良莠不齐而渐渐地失去生命力。正如时谚云:“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局。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三国时期,魏国吏部尚书陈群创设“九品中正制”,在州郡设立官员——中正,负责发现和推选人才,将人才分为九等,但此制度仍对中正官过分依赖,一种制度如果过分依赖少数人甚至一个人的主观性,势必难以长久良性运行,后来,此制度反而十分腐朽,“上品无

5、寒门,下品无士族”“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便是其真实的写照。就在这种极度无奈和矛盾中,隋朝统一,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于是在隋大业三年用分科取士的办法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诞生。科举制度最大的优越性是其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国家政权机构尽可能大地向社会各阶层开放。科举制度使得神州大地表现出这样的一种热忱:凡是这片国土上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出来,哪怕你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都有机会。在历代的科举考试中,贫寒之士占了很大数量。正如白居易所阐述的那样:“惟贤是求

6、,何贱之有……拣金于沙砾,岂为类贱而不收?度木于涧松,宁以地卑而见弃?但恐所举失德,不可以贱废人。”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一位姓毕的盐商之子参加科举考试,请人为他改一个吉利的名字。那人不无嘲谑地把咸味化进了他的名字,为他取名毕诚,他也并不恼怒,快乐接受。后来,他不仅考上了,还逐级升官一直做到宰相,这说明科举制度确实是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不在乎原先家族地位的贵贱。同时,科举考试十分明确地把文化水准看做选拔官员的首要条件,这相对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的标准要先进、客观、科学许多。正因如此,科举制度一出现,就使神州大地上蔓延着极度热忱之火,使许多真正的、自认的人才瞬间兴

7、奋,哪怕是皓首穷经,也勇敢地投入到这股洪流中来。(一)兴衰轨迹隋朝——中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尽管隋朝是短命王朝,但隋文帝所创设的用分科举人的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即是一项具有深刻意义的改革。公元598年文帝“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二科举人”。隋大业三年,“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等科”。创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形成,以朝廷开试科目、士人自由报考、成绩决定取舍为主要内涵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分水岭。正如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