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45160
大小:3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9
《张五常奇文共赏:红卫兵行为的经济学解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张五常奇文共赏:红卫兵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张五常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 一九六八年,我在芝加哥大学写了一篇搞笑的短文,不打算发表的,题为《费沙与红卫兵》。内容是说小小的红卫兵深明费沙的一般性的资本概念,比老马高明,他们的行动是要彻底地废除费沙笔下的资本家。这篇短文在芝大经济系内传阅时,该校大名鼎鼎的《政治经济学报》的老编读到,拍案叫绝,坚持要把该文发表。 前几天,我在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上看到,有人将这篇学术小品翻译成了中文。 这篇文章已经写得很浅白了(至少没有用数学),但是我估计没有学过经济学的读者,还是看不懂的。鉴于它的观点很精彩,我就略作解释。大家可以看完我的解读以
2、后,再去读原文。 张五常先问了一个问题。 什么是资本? 马克思说资本就是投入再生产的货币资金。而欧文·费雪(20世纪初一个美国经济学家)说,不对,资本的概念要广泛得多,任何可以在未来产生现金收入的事物都是资本。根据这个观点,地下的矿藏、树上的苹果、嗷嗷待哺的婴儿,都是资本。 消灭资本家 文化大革命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消灭资本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很难分清楚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资本家,到底是因为他拥有大量的货币资金,还是因为他拥有特殊才能或其他资源。 红卫兵几乎是不假思考地采用了费雪的观点,将资本解释为"包罗万象的东西"。"从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到受过教育的医生",只要有人的生
3、活水平比他们高,那么这个人就是资本家,就必须打倒。 逻辑错误 张五常指出文化大革命是无法持续下去的,因为它有逻辑错误。 他说了一段很精彩的话,"当一个红卫兵发现有人位于他之上时,不需多久,他也会发现有人位于他之下。如果彻底地解释并严格地执行,那么消灭阶级差别就意味着只有唯一的一个人存活下来。"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要求绝对平等的话,那么最后世界上必然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 结论 马克思设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中就包括资本,但是我们已经看到,资本的范围无比广泛,不仅包括实物,还包括像人的才能那样的无形资产,是不可能完全公有的。 因此,共产主义
4、社会虽然美好,但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到达它的现实途径。 费沙与红卫兵IrvingFisherandtheRedGuards作者:StevenN.S.Cheung(张五常)译者:jiangzhongyuTheJournalofPoliticalEconomics,volume77,Issue3(MayJun,1969),430-433 这篇文章提出的假说是:中国近来的红卫兵活动的根源(至少是部分地)与他们使用的“资本”这个概念有关,这是一个被精炼了的概念。我设想,如果费雪的《利息理论》三十年前就被翻译成中文,那么毛泽东很可能就会寻求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社会矛盾”(soci
5、alcontradiction)或人民冲突(thepeople’sconflict)。 壹 毛是以模糊的语言来陈述“人民冲突”的,但是经济学家却可以更精确地表达这个词汇。如果需求同一种稀缺资源的人不止一个,那么这个世界就必须使用竞争来解决问题。因此,竞争的个体就产生了冲突:谁应该有所得?得到什么?得到多少?如此,则必须建立某种适用于竞争的规则,这就被称为产权。在这一点上,经济学家与毛没有争议。 但是,经济学家有这样一条假定(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在产权约束的条件下,个人的行为举止是为了最大化财富或效用。给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原理,经济理论就可以推演不同产权系统对于收入
6、分配与资源配置而言的不同含义。如果我们忽略交易成本问题,私有产权这一约束会产生一系列均衡条件,这就被定义为经济效率。私有产权的标志是排他的、可转让的(资源)权利。因此,使人有得有失的市场就成为解决人们之间冲突的准则。 考虑以下几点:(1)关于个人行为的假定(偏好方程),(2)资源的私人所有权(一个特定的机会集),(3)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即定的、可供选择的目标之下,某种不言而喻的产出)。从根本上说,毛需要的是(3)。然而,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影响,毛发觉,在(2)之下,人民之间存在冲突。在废除(2)的过程中,毛与经济学家在(1)上产生分歧,他以为辩证唯物主义会使其摆脱
7、困境。 贰 邹谠教授指出,毛跟马列阵营的区别在于如何结束“社会矛盾”。尽管马克思和列宁认为“矛盾”会在共产主义国家中终结,但是毛却不这么认为。毛的逻辑是十分正确的。用经济学家的术语来说,毛思考的是一系列没有终结的非稳定均衡。 如果资本资产的私人所有权被废除,那么个体的行为就必须作相应的改变,以保持社会的理想的产出。然而,尽管毛认为“自利”可以被改变、人民可以按照设想来“塑造”,但是,对于人民的特定的理想行为,毛却知者甚少,或者一无所知。显然,告诉一个人“你不应自私”,并不意味着告诉他“你应该做……”。我们就算能保证人们会按照所塑造的行为行事,那么,去详细地说明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