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特殊现象的理解及其翻译

文言特殊现象的理解及其翻译

ID:8844431

大小:5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4-09

文言特殊现象的理解及其翻译_第1页
文言特殊现象的理解及其翻译_第2页
文言特殊现象的理解及其翻译_第3页
文言特殊现象的理解及其翻译_第4页
文言特殊现象的理解及其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特殊现象的理解及其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略谈文言文特殊现象的理解及其翻译学习文言文,总离不开翻译。翻译文言文,就是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把古人说的意思用现代人说话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以为,文言文的翻译,除了要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外,有两点是必须注意的,一是要能准确理解文言中的特殊现象,二是要明确文言中的特殊现象应该用怎样的现代汉语形式表述,也就是如何翻译的问题。文言中的特殊现象,有两种典型情况是应该高度重视的。一是特殊的句式,二是特殊的用词方法,也就是词类活用。要想比较准确地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语言,除了应有大量的积累外,对这两种特殊现象的理解也非常重要。一、特殊句式的理解及其翻译古人说话,跟我们现代人一样,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在句式方面,

2、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文主要有下面一些特殊之处。一是表示判断的形式不一样,二是表示被动的形式不一样,三是倒装的形式不一样,四是省略的形式不一样。1、判断句的理解及其翻译 现代人对某人或某物作判断时,一般都说“什么是什么”或“什么不是什么”,古人却不这样说,他们一般都说成“什么者什么也”,或者说成“什么,什么也”,或者干脆说成“什么,什么”,表示否定时就加一个“非”字。从句子的性质上看,古人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大都以名词性的句子出现,也就是说,古人所说的判断句一般是不出现判断动词的,要用,也只限于“为”、14“乃”、“即”等词,用“是”的更少(“是”多数时候作指示代词)。明白了古今判断形式的差异

3、,在翻译判断句时,我们只要按照现代汉语的判断形式翻译就行。例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句中的主语“楚左尹项伯”和谓语“项羽季父”均为名词性短语,它们一起构成一个名词性的句子。这句话的翻译为: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再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这个句子同样是名词性的判断句,什么标志也没有。全句的意思为:刘备,是天下的枭雄。2、被动句的理解及其翻译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形式主要有下面几种:一是用“为……所……”表示被动,“为”就是“被”的意思,引出动作的发出者,“所”引出动作。一是用“见……于……”表示被动,“见”引出动作,“于”就是“被”的意思,引出动作的发出者。这是

4、两种完整的被动形式。但前者有时省略“所”而只用“为”,后者有时省略“见”只用“于”,或省略“于”只用“见”。第三种形式,某些动词本身隐含着被动的意思。此外,也有直接用“被”表示被动的,但不多见。而现代汉语中的被动,一般都用“被”来表示,偶尔也有用“为……所……”来表示的。不管古人采用哪种形式表示被动,只要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被动形式就行。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句中的“笑”为“讥笑”的意思,“见”引出动作“笑”,“于”14则引出“笑”这一动作的发出者“大方之家(内行人)”。全句的翻译为:我会永远被内行人讥笑了。再如动词本身隐含被动意思的例子: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拜为上卿,以

5、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拜”(授给官职)就隐含着被动的意思。全句的主语是“赵惠文王”,而“廉颇”又不可能自“拜”为上卿,只能是“赵惠文王”来“拜”廉颇为上卿,因此“拜”是“被拜”的意思。全句的翻译为: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任赵国的大将……被封为上卿,在各路诸侯中他凭着勇气而闻名。3、倒装句的理解及其翻译 一般来说,文言句子的结构,和现代汉语的结构相比,其差别不是很大,句子成分的位置和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材料也大致一样。现代汉语中,一般是先说主语,再说谓语,语意不完整时,再接着说宾语。为了把意思说得更明白,很多时候还得在主语中心词和宾语中心词前加上一定的定语,在谓语中心词前加上一

6、定的状语,在谓语中心词后加上一定的补语。但是,古人说话也有其特殊之处,下面几种情况就值得我们注意:(1)主谓倒装句 主谓倒装,就是把主语和谓语的位置相互交换,这种情况不多见。例如: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句子的主语是“公子能急人之困”,谓语是“在”,宾语是“安”。——这个句子除了主谓倒装外还有宾语前置——全句的意思为:公子你能把别人的困难作为急所又表现在哪里呢?14再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句子陈述的对象是“汝不惠(不聪明)”,“甚”是厉害之意,用来陈述“汝不惠”,是句子的谓语。这句话的翻译为:你不聪明,真是太厉害了。(2)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就是把句子的宾语放到

7、句子的谓语之前,或者把介词的宾语放到介词之前(现代汉语中介词之后跟名词性的词语才能构成介词短语)的一种特殊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一是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一是介词宾语前置,一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再就是用“之”或“是”把宾语前置(这一现象现代汉语中还常常用到。比如“唯利是图”、“唯贤是举”等)。例如:故不我若也。《种树郭橐驼传》这是一个否定句,句中的“我”为代词,是“若”的宾语,放到了谓语“若”之前。全句的意思为:所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