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

ID:8843762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9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_第1页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_第2页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_第3页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_第4页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刘朝富常用的18个文言虚词列为高考的范围,这是高中毕业生必须掌握的,也是平常阅读文言文必备的知识。但在高中毕业生中要准确地掌握这些虚词也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判断,学生翻译文言虚词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  一、根据虚词所处的位置推断虚词的用法。  虚词的意思用法跟虚词所处的位置有一定的联系,处于句首、句中、句末它们的意思用法就不同。例“乎”经常用在句末和用在句中,用在句末一般都是语气词,有的表疑问语气,有的表反问语气,有的表揣度、商量语气,有的表感叹语气等。  如:壮士

2、!能复饮乎?(《鸿门宴》)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用在句末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呢”。  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用在句末表揣度语气,相当于“吧”。  如: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用在句末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乎”也用于句中,相当“于”,可译为“在”“对”。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又例“也”也经常用在句末和句中。用于句末表各种语气,有的表判断语气,有

3、的表陈述语气,有的表解释语气,有的表疑问语气,有的表反诘语气等。  如:勿从俱死也!(《鸿门宴》)用于句末表祈使语气。  如:独五人,何也?(《五人墓碑记》)用于句末表疑问语气。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表判断解释语气。  如: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病梅馆记》)用于句末表肯定、感叹语气。  如: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过秦论》)用于句末表反问语气。  “也”用于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又例“其”用于句中表反

4、问,表商量,表示祈使,表示揣度等各种语气。  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  如: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表商量语气。  如: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可”。  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示揣度语气,可译为“恐怕”“或许”“可能”等。  有的虚词很少用在句末,如果它们用在句末就可能是语气词。例“为”用在句末,常与“何”“奚”“胡”等虚词相配合,表疑问或反诘语气。

5、  如: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表反诘语气。  如:何辞为?(《鸿门宴》)表反诘语气。  又例“唯”“夫”“盖”它们用于句首表示发语词。  如:事急矣,唯先生图之。(《中山狼传》)“唯”用于句首,表希冀语气,可译为“希望”。  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夫”用于句首,表引起议论,不译。  如: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答司马谏议书》)“盖”用于句首,表引起议论,不译。  二、根据虚词相关联的词语推断虚词的用法。  有的虚词经常与别的虚词或词语相配合,有

6、比较固定的用法,也有比较固定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这种情况来推断它们的用法。例“其”与语气词“何”或“乎”连用,表反问语气。  如: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其……乎”连用表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其……何”连用表反问语气,可译为“怎么”。  又例“……者……也”连用,表判断语气。“者”表句中停顿,“也”表句末判断语气。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例“为……所”连用,“见……于”连用,表被动,可译为“被

7、”。  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又例“何以”连用,形成一个特殊的宾语前置的形式,“何”为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提前宾语。  如: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根据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去推断它们的用法。  虚词前后跟着什么样的词,表示什么样的用法都有一定的规律,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去推断它们的用法。例:“而”“且”作连词表并列关系时,它们前后词语的词性、结构都一样

8、,前后词语可以对调位置,意思不改变。  如: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过秦论》)第一个“而”前后连接是两个形容词,前后词语可以对调位置,意思不改变。第三个“而”前后词连接是两个动宾结构,前后可以对调位置,意思不改变。  如:又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且”连接是两个动词,表并列,可译为“一边……一边”。  如: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前后词连接是两个形容词表并列,可译为“又……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