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38773
大小:4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9
《国内缩醛产品的现状及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内缩醛产品的现状及展望本人是天津从事缩醛科研及生产的一名工程技术人员,自1982年在天津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乳液及缩醛的研发与生产。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也曾承担过“七五”国家重点项目,承担过天津科委的重点项目。现已退休,在家中也有几年了,回顾缩醛的研发到生产,已经历了六十年的变迁,它从无到有,到今天已有了巨大的发展。但平心而论,与国外的技术水品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从缩醛发展的六十年来看,经历了三代人的心血(本人是第三代人),但无论在研发上,产量上以及质量上还是不能与国外相比,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从事缩醛研发人员的悲哀。所以,今天
2、提笔将自己几十年对缩醛(指普通缩醛)的简单认识谈一谈,仅供业内人士参考,共同发展缩醛实业,提高中国缩醛的质量与产量。一、国内缩醛产品的现状缩醛产品在胶黏剂领域中,是一种年产量很小的树脂,估计全球总产量60-70万吨,80%控制在美国、日本及欧洲。国内有6万吨胶片,8000吨普通树脂(主要讲普通树脂)。此项树脂作为其他树脂(如酚醛,脲醛,环氧等等树脂)的发展而发展。近十年发展极快,一点点已渗透到各个行业中,使一种不可剥夺的优良树脂,前途很好。下面简述缩醛产品的国内的现状:(一)设备方面国内生产缩醛的设备,基本上是间歇式反应釜,与简
3、单的制水系统,冷热循环系统,干燥系统联运来完成。一般是5吨釜,有的公司已发展到10吨反应釜。在设备这环节上没有什么大变换,在这里主要讲三个方面:(1)变频装置的诞生此装置使由法国专家罗伯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国外引进,它的出现时缩醛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缩醛的顺利析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缩醛领域中的一次革命,与此同时罗伯特先生还带了一个新技术,使用乙二醇代替盐水来做升温、保温,但当时不是很理想,宣告失败。但十几年后,天津在上新厂时,实现了用乙二醇做冷凝剂来完成升温,保温循环系统,不仅节约能源,而且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2)水洗装
4、置现行的水洗设备是间歇式水洗釜,通过上加水,下渗透的方式来完成缩醛的水洗,一般来水洗6-8遍,大约1吨缩醛需要用40-50吨纯水,而国外有报道洗1吨缩醛只需用10-20吨纯水,差距还是明显的。几十年总有许多人也想改造水洗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现状还是如此。大家也知道国外的水洗装置一定很先进,但封锁很严,基本上没有有价值的信息。本人近期看到美国一家公司谈水洗装置,它是通过十几个连续反应罐,再添加一些助剂来完成水洗,洗完后用ppm来检查含水量的大小,所以说差距很大,水洗这一环节国内要有所突破。(3)甩干机与干燥系统近十几年内,生产缩
5、醛的若干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纷纷试用进口连续甩干机,它们有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价格1.5-5万美元,但效果都一般,所投入不久,又纷纷下马。现在看虽然是连续甩干机,但是不是生产缩醛的专用设备,所以存在甩干后含水量偏高,给气干造成负荷过大,影响干燥,容易结块。干燥系统:目前大多数厂家都还在使用气洗干燥,少数一两家采用沸腾床。就干燥系统来讲,有若干种,每种干燥系统都有着自身的利弊,在选用干燥系统是根据干燥质的因素,来选用。判定干燥系统是否适用,绝没有哪种干燥系统高于另一种干燥系统的说法。目前,国外使用哪种干燥系统来
6、进行干燥,本人不是很清楚,就干燥系统来讲,做缩醛产品汽流干燥比沸腾质量好一些。(二)原料方面生产缩醛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醇(PVA),本人从事科研公所三十多年,一直接触使用PVA,到今天为止本人也没有完全认清它的物质特性。大家都知道结构决定物质性能,而PVA这种树脂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许多工程技术人员都没少接触使用它,但“你对PVA认识几何?有多深的认知度?”此物质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高分子聚合物的基本特点,存在着全同、间同结构,还存有顺式、反式的异构体,所以它直接对缩醛产品产生影响。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国内PVA的规
7、格比较少,产量也不高,品质也一般,随着PVA技术引进,全国有十余家日本生产线,PVA的质量和规格也大大改善,但是还是不如进口的。在这点上日本人很聪明,他们虽然卖给你生产线,但是没有把关键的部分告诉你,你只能用他们的生产线做出一般水平的PVA,高水平的你不会。这个问题,在我的工作期间,没少喝国内PVA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沟通,当时提到一些问题,他们不能答复。总之,说了这么多,想告之生产缩醛的厂家,在选择PVA时,有一定的学问,否则会出现问题。下面简单说一下盐酸:目前国内厂家几乎都在使用盐酸做缩醛的催化剂。近几年对催化剂的报道很多,也
8、有说用有机酸的等等。国外厂家使用什么物质作催化剂不太清楚,就国内使用盐酸左催化剂的问题,说一下本人的看法。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焦作某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对生产中盐酸对整个体系的用量就有明确的说法。但近期报道或高校教授们认为,缩合在高温,低催化剂条件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