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31342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4-08
《小米公司企业文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米公司企业文化研究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1年才发布第一款手机,发展至今也不过4年,但小米却成为诸多巨头模仿的对象。小米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的企业文化文化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小米公司的文化。说道小米,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那句:为发烧而生。小米人都喜欢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不会有冗长无聊的会议和流程;平等、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享受与技术、产品、设计等各领域顶尖人才共同创业成长的快意; 一个很平凡的名字“小米”,但我们却绝不平庸,因为小米人是由来自国内IT巨头公司微软、谷歌、金山的达人们
2、所组成,不要以为他们只会在电脑前发挥自己的才智,真正的天才和牛人会让你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创意。小米的品牌快崛起仅仅是靠营销或者互联网思维么?按照这一思维逻辑,如下碎片化疑问又该如何解答: 智能手机市场已是苹果与三星的两强争霸格局,苹果可以用粉丝经济或软硬一体化来简单阐释,勉强可以与小米放在同一语境下,但如何解读三星的强势? 小米的品牌宣言是“为发烧而生”,但大量购买用户并非发烧友群体,他们为何买小米的产品? 像华为这样的传统强势品牌也在经营粉丝群体“花粉”,其忠诚度与热情超乎大家想象,但华为的营
3、销或粉丝经营远不及小米,又是什么让粉丝追随一个转型中的传统品牌? 小米的早期投资人、晨兴资本的刘芹最近的一场访谈,或可提供一些线索,他说:“晨兴资本的投资主题在过去十几年几乎没有变过,就是寻找中国消费方式变迁和互联网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的结合点。” 换句话说,在一个产品丰饶的时代,比拼功能与技术的翻新已不再是杀手锏,品牌需要将“用户”变为“选民”,找到这些群体,并将他们被压抑已久的参与感、平等感释放出来。小米的快崛起,可能不单纯在于互联网思维,而是抓住了消费与技术大迁移中选民觉醒的机遇。 金山网络CEO傅
4、盛曾有一篇文章流传甚广,名字叫《工程师逻辑已不再重要》,他指出工程师企业文化管理建设重在强调逻辑性,“他们会在产品上花很多心血,很多功能都舍不得扔掉,却不知道用户能接受的其实只是最简单的点”。 这是手机产业出现消费需求与技术断裂期的典型表现。当手机从早期少数人才能使用的高端通讯工具,逐步变成大众消费品时,传统巨头却依然维持着传统大工业制造与工程师技术企业文化管理建设的惯性。 它们讲求大规模流水线作业,以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功能的延展构筑护城河,但最终导致“千机一律”的同质化竞争,尤其是陷入价格血战。与此同
5、时,工程师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也带来了一种语境隔膜,无数的手机发布会都在强调各种功能参数,而用户却对冰冷的数字产生了疲劳。 第一个挑战者是苹果,就在诺基亚高层嘲讽第一代iPhone根本不经摔时,用户却为之疯狂。iPhone之所以能够重新定义智能手机,在于它的第一出发点是让用户轻松用手机上网,并开启了软硬一体化的新纪元。随之而来的新晋者是HTC与三星,它们抓住了Android系统追赶乃至反超IOS系统的机遇,迅速坐大。 从技术演进的角度看,这些后来者并没有将手机视为纯粹的通讯硬件,而是基于操作系统的移动化的电脑
6、。 雷军在创业之前,曾买来二三十部iPhone一代,也买了HTC的G1等安卓手机进行研究,悟出了背后的技术演进趋势:未来的手机就是移动的电脑,而参考30年苹果电脑的遭遇,小米的“台风”口在于做适合中国人的Android手机。于是也就有了小米手机未发,先做MIUI系统的情况,并以硬件微利的方式售卖产品,这是大工业时代的手机硬件商所无法想象的做法。 问题在于,目前借势Android系统的硬件制造商们,大部分依然摆脱不了上述惯性路径,强调参数的工程师企业文化管理建设依然浓厚,基于多核、拍照、防水、轻薄等功能性竞
7、争甚至愈演愈烈。这意味着,小米的崛起背后不仅仅是抓住了技术演进的机遇期,还在于它满足了社会断裂期消费迁移的某些特定需求。 琪哥曾在深夜给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发微信,请他用一句话来总结米粉的心理诉求,他回复了两个词:“可参与”以及“真实”。在黎万强看来,“对用户而言,小米是它们的,它们参与过就有了拥有感。同时,小米有很多的不一样,很个性,而任何时候的年轻人都喜欢不一样”。 在从贫瘠时代迈入丰饶时代后,中国人极度匮乏、却又极度渴求参与感与个性表达,这些原本沉默的大多数需要获得精神价值层面的满足。这种企业文化管
8、理建设断裂催生了很多亚企业文化管理建设现象,比如“土豪”盛行、极客消费主义、怀念逝去的青春、绿色消费、轻奢侈等符号,均呈现出“社群化”聚集与参与性高涨的特征。 由此也不难解释,为何要求导师背身评审的《中国好声音》火了,突出真实录摄的《爸爸去哪儿》人气暴涨,获差评无数的《小时代》依然有人捍卫,屌丝逆袭的《泰囧》能够拿下票房冠军,罗振宇的自媒体《逻辑思维》可以体制外生存…… 新鲜传媒CEO纪中展在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