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三)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三)

ID:8819661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8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三)_第1页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三)_第2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三)孙柏青三、表现手法1、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推理、分析等方法,制造成一种新的观念。如唐杜甫《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住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最后两句由寡妇哭诉征求,联想到战乱对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从眼前之景联想到异日重逢,西窗剪烛,重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唐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亦用了设想之法,想象荡舟沿溪而上,桃花深处即是故人之家,以虚写实。2、象征诗歌惯用手法,由此物联想到彼物、借以表现与之相似相近的思

2、想和情感。如唐皎然《寻陆鸿渐不遇》:“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以“篱边菊”象征陆鸿渐的高洁节操。元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墨梅代表自己的高洁和不向世俗献媚的操守。3、烘托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描写,以突出人物的心绪或形象。简单说,烘托是不论本身,只论与之相关的事物,以达到烘托的目的。此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注意分清二者区别。唐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从石头城周围景物人手,烘托出石头城的没落和荒寂。唐李白《长门怨二首》(其二):“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以明月独照,烘托

3、宫人愁思,令人倍感凄凉。再如宋林逋《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与金樽。”这首诗第一句对比,说百花凋零,唯有梅花鲜艳亮丽地开放。接着主要用烘托的方法。清浅的泉水烘托梅花疏落有致的身影;朦胧的月色烘托梅花淡雅清幽的香气;用鸟儿想落还先偷偷睁眼把梅花张望,用粉色的蝴蝶也对梅花痴迷神往,烘托梅花分外美丽。从而表现出梅花淡雅高洁、美艳不俗、只可远观、不可近狎的品格。4、渲染对人物形象、环境等作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如唐戴叔伦《女耕田行》,诗通过两姊妹以刀代牛斫

4、地之艰辛,以及其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祸之烈。其中“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渲染之笔,运用娴熟,令人赞叹不已。又如唐王昌龄《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即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再如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歌前两句用“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大雁南飞、北风劲吹、大雪纷下的情景,极力渲染送别时天气的恶劣,更能反衬出作者激励友人的一腔豪迈之情。5、对比将两种不同的事物作比较,通过其不同表现,强化情感的抒发。唐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

5、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的繁荣和后一句的凄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极深。对比还有动态对比、色彩对比等多种描写形式。如唐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为静,后一句为动,以动衬静,反衬山中的宁静。他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也是同一种手法。而唐李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同时以“挂”带出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又以静衬动,手法之巧妙让人叫绝。色彩对比的如唐骆宾王《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宋李清照的名句“绿肥红瘦”等

6、等,色彩巧妙地对比,构筑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给人美妙的视觉享受。6、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两种。以两者的落差,来达到诗人所要强调的主旨。如唐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想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先扬后抑;先是“不知愁”,后是“悔”,表现了少妇触景生情的感伤,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诗人的扫兴,后两句却写出了诗人的惊喜。7、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的同时,加入了作者的感悟,使全诗更含蓄蕴藉。如虞世南《咏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白居易《杨柳

7、枝词》:“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以高树之蝉和荒园孤柳表达了自己的心声。8、用典有引用前人诗句和用事两种。前者即“引用、化用”,可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景,是实写,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后者指是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