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817038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4-08
《唯物者等于好人与唯心者等于坏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唯物者等于好人与唯心者等于坏人?翻开我国上世纪50——80年代的哲学类书籍,穿过字里行间,很明白又武断的给读者这样的结论:持唯物论或辩证法者是好人,其所代表的是社会进步力量;反之,持唯心论或形而上学者是坏人,其所代表的是社会反动势力。其理由是:辩证法、唯物观是好的、是真理、是香花;形而上学、唯心观是错的、是谬误、是毒草。这就好像幼儿园小朋友的思维: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因为在幼儿思维里,其价值观就是这样黑白分明:好人或坏人。其好坏标准简单化、脸谱化、情绪化。 仅以中国哲学史为例,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愈、朱熹等超一流思想家、哲学家
2、,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所以作者都以批判和不耻的态度来描写。而像韩非、王充、范缜、柳宗元等思想家、哲学家,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作者都以歌颂和崇敬的态度来描写。并且断言后者在哲学史上的地位高于前者。前者是阻碍历史前进的罪人,后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英雄。前者的观点是落后的,代表了腐朽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后者的观点则是进步的,代表了新兴的生产关系和先进的生产力。最终必然得出的结论就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愈、朱熹等是坏人,韩非、王充、范缜、柳宗元等是好人。这完全是幼儿思维。要知道,作者们可都是专家、教授、学者啊,能不叫人悲衷吗?看他们所编
3、的一部部中国哲学史,红楼梦中的一句感慨是很贴切的:“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6孔子著《春秋》,都是述而不作。作者若是客观地述史多好,偏偏在写史同时大发议论,随意肢解和歪曲他人观点,强行比附其所谓的绝对真理。这不但是画蛇添足,简直就是画虎类犬。 还有,所谓一切思想观念都有其阶级属性与烙印,超阶级的思想观念是没有的。真的吗?我就看不出孔孟的仁义、老庄的无为有何阶级性?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有何阶级性?是的,肯定没有!仁义、无为也好,自由、平等、博爱也罢,它不隶属于任何阶级,无任何阶级的烙印,因为,这些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是属于全人类的,是跨越时
4、空的。论述任何一种思想,哪怕是属于全人类的思想,都要强行贴上阶级的标签,这不是形而上学是什么?难道是辩证法么?对各种学说不但要强行贴上标签,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作者们可以说是一致认为:唯心者、形而上者,都统统在为统治阶级说话,在欺骗老百姓,置生民于水火而不顾。唯物者、辩证者都在为被统治阶级说话,为老百姓代言、谋福祉。要说关心民众疾苦,保护民众权益,造福芸芸众生,我看没有哪家思想比儒家思想讲得更为广泛、深刻的了。孔子的“仁者爱人”,其光芒何止万丈,范促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则是仁者爱人精神的经典传承。谁能说唯心者、形而上者
5、就是代表腐朽与没落,是吸食民众血汗的寄生虫?在此,我并无意比较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优劣,而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罢了。人类社会有阶级、阶层、集团,有不同利益的诉求,但人类更有共同的价值、共同的理想,抹杀共性而夸大个性,又是子之矛与盾的笑话,并且,极力夸大阶级差别、过份宣染阶级斗争,等于是在制造社会动乱。这方面的典型观点就是:农民战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惟恐天下不乱,就是作者观点的必然结果。6暴力、专制就是作者观点的必然选择。这与民主、自由、和谐的人类理想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这与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相去又何止十万八千里! 持上述观点的作者
6、,无一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他们对不同学说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是用一种所谓的真理来检验其它学说是否真理。这说得通吗?并且,他们所谓的真理则是包罗万象,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美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等等,包括一切领域,涵盖所有学科,其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样的真理有吗?这样的全才有吗?如果一定说有,那就只能是上帝了。为什么世界上公认的对全世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不是他们所信仰与推崇的偶像,而是耶稣、释迦、老子、孔子,难道全世界的人都是白痴,疯子?还是以中国哲学史为例,试问: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愈、朱熹伟大还是韩非、王充、范缜
7、伟大?国人不知道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愈、朱熹其人的有几人?知道韩非、王充、范缜其人的又有几人?老子、孔子、庄子、孟子、韩愈、朱熹影响了中华文明几千年,其思想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形成文化基因代代遗传。这一事实谁否认得了?韩非、王充、范缜、柳宗元等人到底对中华文明影响几何?难道说历史的选择错了?难道说仅仅是统治者倡导和维护孔孟之道就能使其观念深入人心、深入骨髓?其实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如果说历史的选择是错误的,那岂不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错误的?当今的作者相信能将韩非、王充等替换老子、孔子、庄子、孟子、朱熹,进而改造中华文明?作梦去吧!
8、 由此我想到韩愈针对当时有人对李白、杜甫诗歌诋毁、曲解的感慨:“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哪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