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樟柯“民间影像”主体诉求的失落及其电影精神

论贾樟柯“民间影像”主体诉求的失落及其电影精神

ID:879892

大小:78.56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7-09-22

论贾樟柯“民间影像”主体诉求的失落及其电影精神_第1页
论贾樟柯“民间影像”主体诉求的失落及其电影精神_第2页
论贾樟柯“民间影像”主体诉求的失落及其电影精神_第3页
论贾樟柯“民间影像”主体诉求的失落及其电影精神_第4页
论贾樟柯“民间影像”主体诉求的失落及其电影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贾樟柯“民间影像”主体诉求的失落及其电影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创)论贾樟柯“民间影像”主体诉求的失落及其电影精神                                                                                              黄国梁                                                    前言   中国百年来历史发展中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在这块土地上的任何一种艺术和任何个体的艺术创作,都不能回避它所面对的社会现实生活。一部厚厚的中国电影史,就是一部电影与社会现实的关系史,尤其是反映“当下”社会现实的历

2、史。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电影创作,秉承毛  泽  东文艺思想的精神要旨,固然注重贴近现实,注重“人民性”,但大都不是以平等的视角与心态来关注普通人真正的日常生活和他们的心理状态,而是另有所指。尽管新中国的电影一直都是以劳动人民/人民大众为主人公,都是拍给劳动人民/人民大众看的,但是这里的“劳动人民/人民大众”其实是一个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们对这一概念所指有不同的运用,但“从来都是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的,是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的逻辑对历史主流力量的寻找和肯定。尤其是通过对历代农民起义历史的追溯,在历史的隧道中找到了一个纯洁而神圣的人民文化传统时,我们就

3、更为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作为人民陈述的真理性”①。总的说来,这些概念总是指向对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起推动作用的人群。什么样的话语身份,表明的是与其相应的价值立场和判断。就电影来说,最能代表当代这种意识形态化的人民电影的是人民英雄影片,从《中华儿女》、《赵一曼》、《南征北战》,到《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红旗谱》、《战火中的青春》、《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上甘岭》,总是在周围思想落后的人群中,因受先进集体或个人的教育,而产生各式各样的英雄。新时期电影——无论是《小花》还是《天云山传奇》,是《归心似箭》还是《人到中年》,是《芙蓉

4、镇》还是《高山下的花环》——尽管从对人和生命关注的角度讲,达到了历史从未有过的高度。但我们必须看到,与其说它面对的是遭受苦难的劳苦大众,不如说它面对的是一种知识分子长久遭受抑制的文化表达欲望——作为拥有特殊文化手段的知识分子从来就不能和一般意义上的“大众”混为一谈——区别于民众的盲从与混沌,表达他们对党的忠诚,表达知识分子自身坚贞不屈的高尚风格。时代不同,身份不同,但“英雄”与坚贞的“知识分子”,在社会公用和影响上却是同气连枝的。这种特殊存在性,决定了新时期以来的电影呈现为一个精英文化的发展方向。尽管后来的大陆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陈凯歌以纪实性影片《黄

5、土地》超越了被人批判的所谓“谢晋电影模式”,影片大块大块的色彩和静态构图的影像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从而开辟了中国电影的新天地,但在他大量的中、远景构图、静态构图背后,从灰暗破旧的黄土窑、那祈求苍天“清风细雨救万民”的黄脸盘、黄脊背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他的“民间”仍然是一个等待着像顾青这样的革命者们(文化上的)去启蒙与拯救的“民间”。其后的一大批影片,相较于前几代导演而言在影像风格上有很大突破,各具特色,不过他们在所谓“民间立场”上对有关“民间”的文化表述脉络,整体上却仍然是沿着《黄土地》所开拓的路线向前进的。“事实上,当代中国电影的流变与发展过程一直笼罩着浓重

6、的意识形态规训情结,能够将目光真正落到现实的民间世界,以平等的文化视角、平民的人生心态来描摹平民之事的电影作品其实并不多见。精英知识分子视野中的‘民间’要么被作为文化启蒙的对象,要么被作为批判现代文明污染的工具,却忽略了‘民间’自身的本体论价值。”②很显然,新时期以来的艺术电影,忽视了中国真正的、最普遍的人民大众在现实生活                  ①蓝爱国.后好莱坞时代的中国电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②聂伟.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王小帅论[J].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07中对物质的渴望,以及由这种渴

7、望所决定的精神追求和态度。主流电影的意识形态规训情结,导致它着重从宏观上去构建与弘扬国家、民族意识与精神,而必然缺少对这个之外的具体的社会现实、小民或个体的生活状态与轨迹的表现。这从国家利益出发,当然有它合理的地方,但它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却也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它无法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的性情和心灵进行打量与拷问,缺少电影所必需的深度。单一必然导致单调,无深度就会表现为肤浅;而电影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或宣扬某种抽象意识,它更需要与具体的“人”有最密切的关联。我们正是在这样一个有着某种精神缺失的前提背景下来考察贾樟柯的电影和他的电影创作理念,估量其对中国电影发展现状和未来

8、方向的影响及意义。严格地说,贾樟柯的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