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土地生产潜力分析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题目※※省※※县土地生产潜力分析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水稻、小麦和玉米是※※县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是该县※万左右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该县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分析,并且采用生产潜力指数,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与该县现实生产力进行比较,找出对该县土地生产力影响较大的因素,并且根据所确定的因素制定提高该县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找出最大程度的实现生产潜力的方法,以促进该县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可持续发
2、展。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现状:土地生产潜力的研究,如果从德国化学家李比希(Liebig)1840年发表的《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中的应用》算起,已经有170年的历史。此后,人们对土地生产潜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模型和方法。最早的是李比希(Liebig)1843年提出的最低因子限制法,之后有里斯(Lieth)建立的迈阿密(Miami)模型、桑斯威特(Thornthwaite)的桑斯威特模型等,这些都是从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等单因子研究土地生产力的典范,但是未能综合考虑环境气候因子的影响,计算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尤其是估算小范围区域内的作物生产潜力。之后慢慢发展到现
3、在将光照、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的变化结合起来的情况。比较有代表性的如:20世纪70年代由卡萨姆在Wageninge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宜大面积的作物生产力计算的农业生态区域法,它既具有一般综合模型的优点,又较全面的考虑了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只是难以确定合适的参数和订正函数,尤其是若不采用有实验依据的参数情况下,将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和精度。还有适用于一定区域范围内各种生产力层次的应用的“机制法”(又称逆向限制因子修正法),是根据实验资料获得的经验方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计算较为容易,是在目前无法建立机理性强的多因子复合模型情况下的一种替代性模型。发展趋势:1、趋于动态研究:由于系
4、统动力学方法广泛应用及计算机的支持。2、6趋于研究技术的现代化:如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将越来越重要。1、趋于建立综合指标体系的研究:由单一的粮食研究扩展到油、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3)主要参考文献:[1]郭秀锐,毛显强.中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705-711.[2]刘哲民.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J].1997,3(1):43-48.[3]叶伟,赵善伦,孙静.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方法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41-44.[4]岳晓燕,宋伶英.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
5、回顾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254-257.[5]张晶,王德岱.浅论土地承载力研究方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1):157-158.[6]陈振明.江西省永修县土地生产潜力初探[J].江西化工,2008,2:67-69.[7]杨柳青青,文倩,霍金炜.西洞庭湖区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以湖南省安乡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07-7109.[8]吴连海.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研究中作物生产力估算方法评价[J].1992,13(1):26-27[9]王建勋,朱晓玲,庞新安,刘彬,李新国.塔里木河流域主要
6、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分析———以塔里木河上游的阿克苏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2):76278.[10]陈署晃.土壤养分变异及合理取样数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3,40(6):328-331.二、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1)研究内容: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6资料,根据光、温、水、土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依次计算出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土地生产潜力并分析,并且采用生产潜力指数,将土地自然生产潜力与该县现实生产力进行比较,找出对该县土地生产力影响较大的因素,最后提出提高该县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内容提纲:引言1、研究区概况1.1地
7、理位置1.2自然环境条件1.3社会经济条件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2.2研究方法3、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3.1光合生产潜力的估算3.2光温生产潜力的估算3.3气候生产潜力的估算3.4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3.5生产潜力指数4、结论5、建议参考文献致谢1)预期目标:1、通过对※※省※※县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得到相应的结果,分析出该地区土地生产力的限制因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根据计算过程和结果得到一篇6000字以上论文。三、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