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78380
大小:43.0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9-22
《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培养__英语“四位一体”初中自主学习策略研究心得延安市富县直罗中学__陈晓玲摘要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的局面就是,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且成为了学习和考试的机器。结果是“考试水平”很高,但踏入社会后,却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没有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实际,从而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本文试图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外语学习论的角度,探究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从素质教育的需要、时代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英语课程的任务等方面,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明
2、教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因而必须转换教师观念,建立新型的不同于传统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主动性得到调动,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师指导正文一、对自主学习的界定如何定义自主学习(autonomouslearning),从来就有多种不同的描述。Holec(1985)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Huttenen(1986)则认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和能力;而Little(1990)将自主学习看作是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懂得心理反应;也有
3、人提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权。归结起来在这三种含义中,态度和能力是核心,是决定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我们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不能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自主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从前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现象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端是完全依赖教师,另一端是完全自主,这两者之间不存在互动性,没有交集,不是一个整体。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不会学习了,走出校门显得茫然不知所措。这恐怕就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悲哀了,鉴于此我们提出
4、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从完全依赖教师逐步走向完全自主、教师从紧紧控制学生逐步走向不干涉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得到培养。自主学习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一种意识、一个教学原则和一种学习方式。初中英语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主动获取知识、发现规律、灵活运用的权利和学习能力,是学生从完全依赖教师学习逐步走向自学的渐进过程。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师,学生之间的那种“上下级”关系,从
5、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要充分相信在学生身上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同时承认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此种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都是符合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学习论等基本原理的。只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他们的知识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视野得到开阔。众所周知,“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两相结合才能产生最佳效果。教学就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其中,学既包括学生在教师的直接
6、教授下的学习,也包括学生为配合教师上好每一节课而进行的预习、复习与独立完成作业等自学活动;教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达到能独立自主地自学,即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掌握要靠他们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不断地观察、缜密地思考和实际地操作,这些教师都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包办代替的。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经验,防止强行抑制学生学习中的身体活动、感知活动和语言活动,要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宽松的心理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学生的自主
7、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都只能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学习,既发现英语的语言规律和使用规律,又发现英语的学习规律,这样,才能把以往的接受性学习提升为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从学习的本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从而发展学习的能力。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三步走”。长期以来,由于受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师道尊严”的现象,在学习上实行统一要求。其实,人无论年龄的大小,无论何种身份,无论家庭出身,无论种族,无论信仰,无论居住地,都有受到重视和尊重的心理需要。师生之间虽有年龄的差异、性别的差异、闻道的先后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