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苏教版初二八年级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苏教版初二八年级

ID:8702187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5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苏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1页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苏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2页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苏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3页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苏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4页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苏教版初二八年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二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导学案-苏教版初二八年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短文两篇主备:孙慧娴课型:阅读审核:八年级语文组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3.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2.学习有条不紊的说明顺序。【学法指导】初读文章,读准字音、停顿,能够理解文章大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再读文章抓住说明顺序,理清结构。积极思考,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学习时间】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活板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持就火炀()之更()互燔()

2、土讫()贮()拂()2.查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3.解释加点的词语。(1)又为活板()(2)唐人尚未盛为()之(3)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4)火烧令坚()(5)若()止()印三二本(6)更互()用之(7)用讫()(8)其印为()予群从所得4.认真阅读课文,你能画出简要的工作流程图吗?刻字→→→拆板5.关于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大胆提出来。教师评价家长签字二、课堂助学:1.导入。2.整体感知。(1)朗读,注意断句和特殊字的读音。(2)疏通全文。(提醒学生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将注释中的重要词语划

3、出。)3.合作探究。(1)本文课题是“活板”,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活版,而是从雕版印刷写起的?²(2)根据第2段说明内容画出简要工作流程图。刻字→→→拆板(3)说说第2段在具体的介绍活板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按这样的顺序说明有什么好处?(4)活板最大的特点在于“活”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本文语言准确、朴实、简洁,请加以体会。例:“胶泥刻字,薄如前唇……火烧令坚”寥寥数语,就非常清晰地说明了活字的材料、形状和加工方法。5.质疑解疑。6.一句话小结。三、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板印(2)盛为之____(3)已后______(4)火

4、烧令坚(5)持就火炀之(6)则字平如砥(7)更互用之(8)瞬息可就(9)奇字(10)素无备  (11)燔(12)讫(13)拂2.翻译下列句子。(1)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3)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沾,不可取。3.一词多义。(1)为: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又为活板()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每字为一印()满铁范为一板()未为简易()则极为神速()每韵为一帖()不以木为之者()其印为予群从所得()(2)之唐人尚未盛为之()持就火炀之()其上以

5、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更互用之()则以纸帖之()木格贮之()旋刻之()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4.阅读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

6、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作者介绍了活板的制作方法,制字是用泥胶刻,那么“薄如钱唇”“字平如砥”这两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本文的主要特征在于一个“活”字。活具体表现在:“”说明字是活的;“”说明排版是活的;“”说明字的印数是活的;“”说明做法是活的。而且印刷拆版后字仍是活的。第二课时核舟记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器皿()贻()又()

7、奇()黍()髯()不属()诎()楫()篆()章糁()之2.查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3.解释加点的词语。(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5)高可二黍许(        )(6)启窗而观(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8)中峨冠而多髯者(  )(     )(9)其两膝相比者(       )(        )(10)矫首昂视(         

8、      )(11)神情与苏、黄不属(               )(12)曾不盈寸()()4.阅读课文,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是。作为全文重点的第2-5段是按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