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680088
大小:2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04
《人教版2013年高二语文祝福基础知识梳理复习教案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祝福》教学设计作者: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中学刘保清【教学目的】1、了解小说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的。2、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和环境描写对突出主题的作用。3、了解作家当时的处境及思想。【教学设想】1、本文知识点较多,宜采用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法。2、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分析本文的情节结构提问:文章是以什么为主体安排结构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在什么地方?明确:本文的结构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的:情节内容顺序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倒叙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不让沾祭品)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本文以
2、空行的形式自然地分成五部分(见课文)。二、分析第一部分“祝福”气氛的描写及其作用提问:作者对年终祝福的气氛是褒还是贬?从课文中找出语句加以说明。明确:是厌恶、贬抑这种气氛的。(语句见课文)三、分析鲁四老爷的形象提问:鲁四老爷是怎样一个人?作者是怎样揭示他的性格的?明确:1、直接描写⑴ 身份:老监生。⑵ 思想:讲理学,大骂新党。2、间接描写:⑴ 中堂:“寿”字。⑵ 对联:只剩一边:事理通达心气和平。⑶ 书籍:凌乱,残缺,陈旧(不学无术,装点门面)。鲁四老爷,是一个面目可憎,思想顽固,非常虚伪的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政治上迂腐
3、保守,反对革新;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厌恶祥林嫂。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四、分析祥林嫂肖像描写的作用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祥林嫂的肖像的?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和“先前”对比,突出受遭遇之惨。五、分析“我”的几段心理描写及作用1、自我解剖“我”的形象:“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祥林嫂的提问之所以作出含糊其辞的回答,有其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和无能(无力帮助祥林嫂摆脱封建迷信的桎梏,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的遭遇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
4、“我”是事件的见证人。2、针贬时弊:通过“我”的议论,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六、分析祥林嫂死后的反映1、鲁四老爷:咒骂“谬种”──冷酷无情2、“我”:不安──惊惶──轻松──内疚──悲愤:同情、激愤3、短工:“简捷地说”“说不清”“淡然地回答”──漠不关心七、小结提问:这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1、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反衬祥林嫂死的悲凉。2、引出主要人物鲁四老爷和祥林嫂。3、以“我”对鲁四老爷作出评价。4、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八、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分析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第二课时一、讲读第二部分1、学生默读。2、提问:祥林嫂初到鲁家,鲁四老爷和四婶是何态度?明确:鲁四老爷─
5、─皱眉,讨厌。四婶────决定试工,雇佣。3、提问: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态度如何?“可恶”“然而”是什么意思?明确:前一次“可恶”是说卫老婆子抢人的方式可恶;后一次是说卫老婆子可恶。前一次“然而”是说祥林嫂被抢回去又是理所应当的;后一次然而是说要再找一个像祥林嫂这样勤快的人怕是不容易的。二、分析第三部分1、学生快速默读。2、提问:为什么只要四婶也还提起祥林嫂?明确见课文。3、提问: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了什么?明确:说明妇女无地位,只能任人摆布。4、提问:从改嫁后嫁后的生活看,贺老六是怎样一个人?明确: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农民。三、布置作业提问:怎样理解祥林嫂的婆母,堂伯对祥林嫂的迫害?明
6、确:婆婆等人把她抢回去卖掉,这种劳动人民之间的践踏,根子在封建剥削制度,在于封建礼教。旧社会,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婆婆等人正是依靠封建礼教所给予的对妇女的人身支配权,才得以迫害祥林嫂的。所以,归根结底,这还是封建礼教对她的迫害。第三课时一、指名朗读“但有一年的秋季……祖宗是不吃的”要求画出对祥林嫂肖像的描写。提问:四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再次雇佣祥林婶的?鲁四老爷的态度怎样?明确:在对雇佣的女工“左右不如意”的情况下雇佣的。鲁四老爷勉强收留了,但他又告诫四婶:“虽然……但是……否则……”这番话说明他的同情是虚假的,维护封建礼教才是他的本质。二、指名朗读或教师范读“四叔家里……烦厌得头疼”
7、。注意读出四婶的慌乱神情和祥林嫂的悲哀神情。启发学生认识这两件事对祥林嫂是个极大的精神刺激。三、学生快速默读“我真傻……捐了门槛了”讲析祥林嫂重返鲁镇后受到的社会压力和柳妈发对祥林嫂的影响。祥林嫂反复讲述令人心酸的往事,是因为她爱子心切,受害太深,她要倾诉,发泄心中的痛苦,但是,她所受到的却是社会的冷遇。两个由“但”字领起的句子(“但不久……”“但她还妄想……”)写出了人们对她的鄙薄态度。对于她的故事,人们开始有些同情,但很快就感到厌烦,并进而嘲弄她。小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