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学设计

ID:8642537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4

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二《渴生者》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山东垦利一中 王同亮 学习目标: 1、 让学生通过文本体味报告文学的特点(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 2、 让学生体验自然灾害中遇难者对生存的渴求,树立珍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教学设想: 设计一些文本研习思考题,让学生在问题研讨中学习文本。 课时:1节 作者简介: 钱钢,浙江杭州市人,生于1953年,中国著名作家。他从1972年开始,在上海学习、从事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报告文学、剧本多篇(部)。1969年参军,后升任军官,并从事新闻文化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任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理事。1988年受聘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1990年到国家地震局《

2、中国地震报》(该报后更名为《中国减灾报》)工作,1991年以主要策划人身分参与创办《中国减灾报》,并任该报首席记者、执行编委,主持该报编务。1995年后,以主要精力从事近代史研究和纪实文学创作。他的著作《唐山大地震》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为中国大型报告文学的典范。已出版的作品还有《海葬》、《蓝军司令》等。 钱钢在《唐山大地震》中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惨况作了真实、坦率的报告,但他没有停留在事实的罗列上,而是围绕大地震努力发掘各类人物的心态及人际关系的升沉变化。在他的笔下,唐山大地震不仅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灾难,更是大自然伤害人类的一场悲剧,他力图从历史、从人类命运的高度上来揭示、思考、评

3、议唐山大地震。 《渴生者》节选自钱钢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 小资料: 20世纪大地震人员损失情况 中国唐山1976年7月28日7.8级死亡24万人   日本横滨1923年9月1日8.3级死亡20万人   中国甘肃1920年12月16日8.6级死亡10万人   秘鲁北部1970年5月31日7.7级死亡7万人   伊朗西北1990年6月21日7.3~7.7级死亡5万人   智利奇康1939年1月24日8.3级死亡2.8万人   伊朗东北部1978年9月16日7.7级死亡2.5万人   亚美尼亚西北1988年12月7日6.9级死亡2.5万人   危地马拉1976年2月4日7.5级死亡22778人

4、   智利瓦尔帕莱索1906年8月16日8.6级死亡2万人   墨西哥中部1985年9月15日8.1级死亡9500多人   阿富汗东北部1998年2月4日6.1级死亡5000人   伊朗北部1997年5月10日7.1级死亡1500人 哥伦比亚西部1999年1月25日6级死亡1171人 *中国唐山大地震灾难深重 *文本思索与交流设计: 1、文本第二、三段写了另外一些人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写这些和写卢桂兰有什么关系? :这些人和卢桂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卢桂兰是生命的强者。 2、文本的主体是卢桂兰的口述实录,根据口述内容,试分析概括卢桂兰在无食无水的绝境中度过了十三天,除了坚强的体魄,还

5、有哪些原因? :《渴生者》介绍了因唐山大地震而被埋在废墟中十三天,最终被救出的四十六岁的家庭妇女卢桂兰的故事。卢桂兰奇迹般在废墟中生存十三天的秘密:除了她劳动妇女坚强的体魄,还有她一个极普通的中国妇女的特殊心理结构。面对灾难,卢桂兰努力自救:胸口上压着一大摞瓷砖,一块一块地搬去;渴得受不了,靠喝尿来维持;饿极了,抓土往肚里咽;冻得难受,就拼命地活动身子……她不仅呼救,而且不停地自我安慰:“别怕,别害怕!”她想老爷子,想两个孩子,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想看看大伙儿,想“可以被救出来”,“对自己说,不着急,不着急,再咋样也等着,总能出去,不管多少日子”。卢桂兰坚持了一天又一天,但是她从没有绝望,从没有

6、放弃。她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为了能保存自己的生命,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不放弃最大的努力,直至获救。 3、卢桂兰的口述有些“语无伦次,如果将这些谈话改成作者的叙述,效果会怎样? :如果将卢桂兰“语无伦次”的谈话改成作者的叙述,就会失去现场感和真实可信的效果。失去现场感,无法使读者产生“直击事件”的感觉。运用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 4、报告文学除了真实性也要有的很强的文学性,作者的情感、认识、评判渗透于作品之中,是文学性的具体体现。钱钢在摘抄卢桂兰口述实录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物的浓郁的情感以及对灾难的理性思考,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阐释。 哲理:“人类在未曾经历灭顶灾难之前,很难想到

7、生存对于生命的涵义,也很少意识到生存本身需要怎样的坚韧与顽强。常常,生命消失不仅仅在于外在的灾难,而更在于虚弱的人类本身。”(第1段) *坚韧与顽强的生命力来源于坚韧与顽强的生存意识,人类的精神是战胜灾害必不可少的因素。 情感:“人类出于更顽强的渴生的本能,却仍在奇迹的为生存为生命生命而坚持着、奋斗着。奇迹,不仅仅是生命史的奇迹,而且是人类精神史上的奇迹。唐山大地震……他们无疑是人的骄傲。”(第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