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北师大版语文九下第6课《三棵树》word导学案

2017春北师大版语文九下第6课《三棵树》word导学案

ID:8610730

大小:1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4-03

2017春北师大版语文九下第6课《三棵树》word导学案_第1页
2017春北师大版语文九下第6课《三棵树》word导学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2017春北师大版语文九下第6课《三棵树》word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棵树学习目标:1、 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2、 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3、 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评价任务:1、能在预习检测中发现预习过程中的疏漏之处。2、再次阅读课文,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在进一步阅读的基础上,试着梳理出作者的情感的变化。教学过程:【认识作者】苏童,姓童,本名童忠贵。苏童是其笔名。1963年生于苏州。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和《离婚指南》等。随着其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

2、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文意探究】自由朗读文章,把握大意,并思考:1、三棵树在文中究竟指什么?明确: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2、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明确: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3、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 结合文中语句分析。明确:苦楝树——幼小无依枇杷树——含蓄深沉石榴树——热烈奔放讲述"鸟儿、孩子"。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无边无际的奉献。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在果树的身上看到一种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4、  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

3、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里,他没有得到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明确: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小结:作者抒写的正是本人伴随着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而展开的一段真切感人的心路历程,期间也贯穿着作者从童年到成人的成长过程。【情感探究】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请从文章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明确:怅惘(思树而不得)——无奈自责(种树却失树)——悲伤、隐痛与缺憾(依然没有属于自己的树)——快乐与欣喜(得到了两棵树)——哀伤与缅怀(失去了得到的那两棵树)看作者这一生,他种过树,但是苦楝树只能种在花盆里,并且被我

4、偶然的疏忽和难以抗拒的天灾毁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提示:不难感受到生存无依的惶惑与无奈,在困境和灾难中,力图生存无以自救的抗争与无奈。后来我拥有了两棵果树,但是七年之后,“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了单方面的凝视,是两棵树对我的凝视。”我曾那么热烈地期待拥有树,为什么如今会“悄悄地忽略了树”呢?提示:两棵数整整七年的相伴相随,使我的内心慢慢发生了变化,即由过去的热切期待、一往情深渐渐变得习以为常;树所体现的“宽容”、“悲悯”也渐渐被“我”淡忘、漠视。最后当这两棵树依然离我而去时,作者连续使用两个"埋葬",表现对逝去的一种哀悼,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那

5、种得而复失的感觉不是简单的伤心两个字可以形容的。不同的是,幼小而无依的苦楝树因我的疏忽和天灾而离开,而这两棵树被城市的建设所毁。结果“我”的树消失了,“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那么“我的树到底在哪里”?作者在文中多次发出这样的疑问,文中最后一段说“我有过一棵石榴,一棵枇杷,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就像……,那还有一棵在哪里呢?”“还有一棵”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结合最后一段课文的最后一句理解。)提示:从下文看,这棵树应指“多年以前被狂风带走的苦楝树”;而从全文来看,这棵树又寄予了一定的隐喻义,即童年的梦想。【主旨探究】1、作者在其成长过程中,一直将没有树存在

6、的生活看作是不完美、不齐全的人生。有了树,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两棵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为什么作者认为在他的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提示:因为三棵树可以象征三种不同的生命形态,苦楝树苗的无依无助,石榴的热烈奉献,枇杷的含蓄深沉,可以象征人生不同境况下的生命形态,而一个真实的生命,必然会遭遇这些情况,应该拥有或感悟过这样的情怀。苦楝树——幼小无依——幼年枇杷树——含蓄深沉——成年、壮年石榴树——热烈奔放——成年、中老年2、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结合作者的情感脉络来分析,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

7、?明确: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说“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3、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你如何理解?明确:树的意象,并不仅仅是树,而是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人类要改善自己的生存质量,就不能不牺牲一些植物;而植物的减少,又降低了人的生存质量。这是人类生存的困惑。这种困惑在作者看来,是很难解决的。正是因为这样,当作家找寻他那第三棵树的时候,那棵树,那

8、棵已经死亡的树,却在冥冥之中呼唤着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