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童年的朋友》word导学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童年的朋友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高尔基的长篇小说《童年》。2.学习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通过练笔提高描写人物的水平。3.感受外祖母的人格魅力,并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重点:学习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体会课文中感人的片段描写。预习导学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在人间 》《 我的大学 》,长篇小说《 母亲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马鬃(zōnɡ) 诅咒(z
2、ǔ)(zhòu) 噗噗(pū)胸pú(脯)发liǔ(绺)面jiá(颊)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丰茂滋润。(2)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后泛指咒骂。(3)把我周围一切连接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4.整体感知。(1)《童年》是 高尔基 (人名)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 阿廖沙 (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
3、“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2)《童年》中塑造的 外祖母 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3)《童年的朋友》以深情的笔调,抒写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表达了作者对最崇敬的人的深切怀念,对外祖母所倾注的感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童年的朋友》以外貌描写为主,基本上没有写具体的事,但却生动细腻,饱含深情。尤其是对外祖母头发的描写,像一幅色彩鲜艳的油画,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文章还通过对外祖母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突出她的 温柔、和蔼 的性格特点。结尾则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强调外祖母对“我”的深远影响。 5.整
4、体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童年的朋友》合作探究 问题一:文章题目所说“童年的朋友”在文中指的是谁,作者为什么把她称为“童年的朋友”?指外婆。尽管外婆是“我”的长辈,但是她仁慈、善良、可爱、可敬,就像朋友那样,和“我”亲切交谈,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我”,把“我”从黑暗中“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所以,外祖母成了“我”“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朋友”。问题二:通读课文,你认为哪句话可以概括全文的中心内容呢?最能概括全文中心内容的一句是:“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
5、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这是全文的中心句。问题三:试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对外祖母进行刻画。作者除了正面描写,还怎样从侧面进行刻画?作者在刻画外祖母的形象时,使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爱”,“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
6、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的衣服全是黑的”,“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神态描写:“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今天样子很凶”。动作描写:“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语言描写:“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
7、说:‘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以上这些描写都是正面描写。除了正面描写外,作者还通过“我”的心理感受来侧面烘托外祖母的形象,如“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问题四:总结一下,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怎样的人?“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是“我”最知心、最了解、最珍贵的朋友。 问题五:自由想象。模仿课文写法
8、,展开想象,把“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拓展成一段具体的祖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