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98262
大小:2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2
《2015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 长沙》word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诗词的基本常识;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2、情感目标: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3、能力目标:学会朗诵诗歌的一般方法;掌握鉴赏诗歌的步骤。【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形象美和境界美。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步骤;【教学方法】1、教法:朗读法、创设情景法、讨论法。2、学法:点拨发、示范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古文人多悲秋,古代关于“秋”的诗句多表现出一种萧瑟、悲
2、凉之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笔下的秋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笔下的秋天;“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王实甫笔下的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笔下的秋天;“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晏殊笔下的秋天……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看一看毛泽东的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二、正音释词(检查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沁(qìn)园春橘(jú
3、)子百舸(ɡě)争流怅寥廓(liáokuò)峥嵘(zhēngróng)方遒(qiú)浪遏(è)飞舟2、形近字组词。遏()橘()漫()携()谒()谲()曼()镌()沁()遒()怅()竞()泌()酋()伥()竟()三、诵读课文1、指导自读诵读方法:①读准字音;②读清节奏(词义和领字的停顿等);③读出感情(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节奏划分: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4、,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感情基调:深沉而豪迈。总体上应读得舒缓从容。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2、学生朗读3、听范读4、读了这首词,你有何感想?四、关于词牌和题目本词的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
5、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后来沁园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吟咏这件事,“沁园春”词牌由此得名。为何以“长沙”为题?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五、走进作者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
6、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名句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
7、和柳亚子先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六、赏析课文上阕1、齐读上阕2、上阕描绘了几幅图景
8、?请给它拟小标题。上阕的领字是什么?明确: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看。3、独立寒秋图①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著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豪迈之气。②诗歌语言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押韵和强调),有些成分省略(概括性),哪位同学把它按正常的语序调整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