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8687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4-02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书愤》word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书愤》导学案学习目的: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2、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重点:[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难点:1、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问题一:默写《示儿》诗。]问题二:诗人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有、。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问题三:学生划分默写诗歌并给诗歌节奏。问题四:“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
2、望气如山。”“世事艰”指什么?“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什么?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问题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联写到了两次战斗,是哪两次?诗人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问题六: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问题七:颈联是写过去还是眼前?“塞上长城”实际上是运用了一个典故,一个什么典故?诗人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问题七:颈联中的“空”字和“已”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问题七答案: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
3、许”,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问题八:我们结合《出师表》的内容来看,诗人为什么大力赞赏《出师表》? 问题九:诗人在尾联运用这个典故有什么用意?延伸拓展: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可“愤”之事?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书愤》导学案答案问题一答案: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问题二答案:爱国诗人《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问题三答案: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4、/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问题四答案: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这也是诗人“愤”的根源。 “北望中原气如山” 欲图收复失地。 诗人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小结:追述青年时的豪情壮志。问题五答案: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也表明了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这也是上联
5、 “气如山”一个表现。问题六答案: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小结:描绘当年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叙事)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问题七答案:眼前。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问题八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亲贤臣,远
6、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问题九答案: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包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颈尾两联,回到现实,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 延伸拓展答案:所愤之一:“愤”于金人占我河山。所愤之二:“愤” 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所愤之三:“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所愤之四
7、:“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所愤之五:“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