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word教案

2013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word教案

ID:8584018

大小:17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02

2013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word教案_第1页
2013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word教案_第2页
2013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word教案_第3页
2013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word教案_第4页
2013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word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粤教版选修《酬赠诗四首》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酬赠诗四首》教案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教2008-11-0521:26:53阅读763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授课时间      2008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第节至星期 第节【学习目标】1、能够简要地说出张籍、元稹、朱庆馀、柳宗元的基本情况。2、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诗中的词语;了解酬赠诗的基本特点。3、通过《节妇吟》《近试上张水部》进一步学习比兴手法;4、理解比喻创新是诗意创造的主要路径,而新奇的比喻产生于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激情。【教学重点】学习诗中的比兴寄托的表现手法。【教学法】合作探究(“读-译-思

2、-辩-仿”模式)【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鉴赏《节妇吟》《近试上张水部》【教学步骤】一、导入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在唐代,诗歌更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任何一个领域。比如,要感谢一个人,要拒绝一个人,要请求一个人给自己帮忙,人们往往都愿意拿起笔来,信手写就一首诗,把自己的意思委婉曲折地表露出来,交与对方。而这一类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首“酬赠诗”。说起酬赠诗大家一定不陌生,比如李白的《赠汪伦》、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等就属此类。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与今人靠酒肉

3、交友不同,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因此常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间常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而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时,也常常赠诗给亲友,以明其情志,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板书】酬赠诗:诗人赠送酬答之作特点:表达委婉曲折,常用比兴手法二、方法指导  1、酬赠诗是从诗的功用角度命名的,而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是从诗的题材角度命名的,读时请加以注意。  2、酬赠诗通常是有赠就有酬、有来就有往的,而且常常和赠诗的韵,如《酬乐天频梦微之》。  3、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大致可以分三步走。一是熟读成诵,在

4、诵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就是诗人,处在某种情境中,想要表达某种情感,尽量体会诗人的情感。二是反复揣摩诗的题目、重要的词语及结尾的诗句,以此帮助自己把握诗的主要内容。三是考虑诗人用什么样的方法把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可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与一般诗不同或高明的地方。其实这三步在实际运用中很难分开,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三、鉴赏《节妇吟》(一)整体感知[读、译]1、首先请大家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请科代表领读)2、请预习小组展示预习成果——生字词的注音。3、介绍作家张籍;解题(什么是“节妇”?)旧指坚守节操,丈夫死后不再

5、改嫁的妇女女人死了男人终身不嫁这行为叫守节夫死后,立志不嫁,坚守贞操,抚育子女,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4、学生对照注释看原文,把不理解的地方指出来,教师点拨、答疑。[译]※讲述张籍的“尴尬”:应运李师道,就不能与中央保持一致,而拒绝,则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有了《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一诗,展示基本解读文字:这首诗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主人公受人赠珠而又还珠时的心理,塑造了一位顾全名节、对丈夫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曲折表达诗人不便明说的婉拒之意。全诗分两个层次。首四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

6、系在红罗襦”为第一层次,写接珠。前二句从对方角度写授珠,后二句从自己角度写还珠。汉乐府“何以结相思,双珠玳瑁簪”,可知赠珠是表示爱情。接珠似为对方用情之深所感,但细读下文,方知其中颇具讽意。后六句“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为第二层次,写还珠。前四句写还珠原因,后二句写还珠情态。“妾家”句写其富有;“良人”句写其贵重。《史记"淮阴侯列传》:“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这里指“良人”供职朝廷,位置显赫,宠信有加。这里表明自己不会因赠珠者富贵而动心。“知君”句上接“

7、缠绵意”,“事夫”句上接“妾家”句,表明自己早已立誓与夫同生共死,从一而终。既然难以两全,只有还珠,故末二句才有相逢恨晚的说法。“双泪垂”写还珠情态,指对“君”的感激;“何不相逢未嫁时”是对“君”的表白,似乎“君”更比“良人”重要,但事已如此,绝不可能改弦易辙。※意读,请学生根据原诗,以他三人称的口吻分两段讲述这个故事1接珠一个已婚妇女遇到一个对自己有意的男子,两人先是以目传情,接着那个男子就送给这个妇女一对明珠,尽管坚持不收,但拗不过男子的真诚,感到却之不恭,最后还是收下了,并珍藏在内衣里。2还珠这个妇女自从珍藏这对明珠之后,总

8、是感到心神不宁,她经受不了内心矛盾折磨的痛苦,最后决定把这对明珠还给那个男子,向他表明:“自己家门显赫,丈夫威猛,尽管也明白你的用心,但我早已决心与自己丈夫白头到老,现在把明珠送还给你,我内心也很痛苦,真恨为什么没在出嫁前认识你。”教师最后展示故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