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语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

近年来汉语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

ID:8561104

大小:22.5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01

近年来汉语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_第1页
近年来汉语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_第2页
近年来汉语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_第3页
近年来汉语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_第4页
近年来汉语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年来汉语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年来汉语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近年来汉语语境中文学批评的修辞论视角一近些年来,一部分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家在对汉语文本进行阐释时,开始重视修辞论视角的引入,这对于汉语语境中的文学批评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当代的文学批评家而言,文学首先是一种言语表达,面对一个文本,首先面对的是一种修辞效果,然而,真正在汉语语境中践行修辞批评原则,对自己本民族的文本作细读基础上的深入分析,提出既扎实又有理论深度,有创建性的观点的论著却一直很少见到。目前,受西方理论思潮的影响,中国的文学批评正在经历一个“文化学转向”,文本分析似乎正在成为过时的方法。然而,我

2、们不应忽视这样的事实: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批评,是在经历了长时间高度封闭的文本研究之后,向外部研究(泛文化研究)的再次开放。而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此则有很大不同。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文学批评都是习惯于对文学进行大视角、远距离的宏观把握,以致形成一种现在还没有走出的思维定势。因此,完成中国文学批评的“文化学转向”并不困难,难的是怎样使文化批评不至于流于主观随意、空泛武断。在这种情况下,文学批评实践中的修辞论视角显得尤其难能可贵。其实,文学批评中的修辞论视角的使用,并不是一味排斥我们所习惯的社会历史视角或文化视角,它仅仅是强调,即使是对

3、文学的社会、文化、历史及意识形态内容的解读,也应建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分析落到实处。一个批评文本,要想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就应当向读者展示文本分析的过程。如有人已经指出过的那样,没有具体的语言分析的文学批评可能导致这样的效果:“它或者使结论显得主观,陡峭,或者会让阐释落人纯粹的形而上的思辨之中;二者也许都不乏某种深刻的意味,但是对于被批评的文本和期望从批评中有所收获的人来说,也可能无关痛痒甚至不着边际。”①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试图在近年来汉语语境的文学批评中,对并不构成主流的修辞论倾向加以指认、分析,以期引起批评者与理论研究者的关注。所谓“汉语语

4、境中的文学批评”,指的是国内的文学批评界针对汉语文本的批评,特别是对“五·四”以来的汉语文本的批评;在外国文学研究中,修辞论的视角常常能够被更多地,也更成功地运用,但这些批评不在本文论述之列。本文的“近年来”指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这段时间。二在中国近年来的文学批评中,由于受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语言论转向的影响,许多评论家在批评文本中都植入了一些语言学名词,类似“语境”、“话语”、“叙事”、“隐喻”、“象征”、“反讽”这样的从语言学中借来的词汇在批评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固有的思维定势依然被沿袭着,明确的修辞意识却常常在批评中缺席。在大部分批评

5、文章中,语境、话语这些概念仅仅在语言学之外的层面上被使用着,比如常常以“文化语境”、“社会语境”、“主流话语”、“男权话语”、“现代性话语”这样的偏正词组出现;“叙事”在许多批评文章中也常常指的是大叙事概念,如经常被谈论的“历史叙事”。即使涉及文学的叙事,批评家所谈论的也往往是“叙述了什么”的问题而不是“如何叙述”的问题。比如,一篇以中国女性文学的叙事变化为主要考察对象的文章,谈论的是女性文学中的主题、意象、价值取向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变化之间的呼应关系②:以《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叙事50年》为副题的文章,在归纳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叙事模

6、式时,发现的是“革命一启蒙一多元”这样的文学主题样式。③至于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中对文学作品的“隐喻”、“象征”“反讽”等的分析,更是常常变成抛开文本,对隐喻义、象征义、反讽义的臆测。而真正建立在文本分析基础上的修辞论阐释,在数量极其庞大的批评文章中,实属凤毛麟角。其中比较成熟且在数量上占了绝大部分的,当属叙事学批评。由词汇修辞向语篇修辞的转移,是20世纪西方修辞研究的一大进展,文学的叙事学研究便是这一进展的直接成果之一。由于在新时期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后国内的小说创作中,作家往往有意凸显叙述行为本身,对批评家而言,把握了当代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变化,就等于

7、把握住了当代中国小说变化特征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而把握了一个作家的叙事风格,就可能破解这个作家创作的奥秘;因此,借助于西方的叙事学研究成果,有些批评家对先锋作家的小说文本进行了成功的叙事学分析。张法在一篇题为《何以获得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解说》④的文章中,并没有空泛地阐释先锋小说的文化意义,而是极为耐心地对先锋作家的叙事策略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先锋文学首先给人的感觉惊震,就是艺术载具的突出”,它要使读者清楚地知道,小说“不是现实、历史、记录、报道,而是虚构是故事”。更深一层去看,对叙事的虚构性的强调,突出了故事讲述者的主观性以及“故事客体作为他者

8、的非客观性,故事本体的模糊性,故事状态的碎片性,故事秩序的任意性。”在行文中,文章作者的每一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