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

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

ID:8558174

大小:3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4-01

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_第1页
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_第2页
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_第3页
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_第4页
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群租现象背后的隐患与治理思考学号2013010162姓名XXX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城市经济学时间2015年6月1日目录一、群租及合租的概念界定………………………………………………………3二、群租的出现及危害……………………………………………………………3(一)历史上的群租…………………………………………………………3(二)群租的危害……………………………………………………………4三、群租现象产生的原因探究……………………………………………………5(一)根本原因………………………………………………………………5(二)直接原因………………………………………………………………6(三

2、)政府公共管理原因……………………………………………………6(四)法律地位的缺失………………………………………………………7(五)其他个人需求…………………………………………………………7四、群租治理的思考………………………………………………………………89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出现了一种“群租”现象。作为切实存在的居住方式之一,它显得极为特别,并引发了业主、租客、中介、邻里等种种社会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政府也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并已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缓解,逐步“消灭”群租现象。然而问题是否彻底地得到解决,在群租现象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社会

3、矛盾?以及如何在现有治理上进一步加强对群租现象的管理?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在此作一讨论。一、群租及合租的概念界定当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对群租及合租概念有明确的界定和说明,新区房管局在执行过程中判断是否属于群租的标准,主要是参考住建部《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第八条之规定:出租住房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但凡改变房屋结构的,常见的形式是将客厅分隔为若干房间用于出租,则被视为群租。合租是一种与群租相似的租赁方式,即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家庭)租住于一套房屋内。而群租区别

4、于合租的主要标准是群租改变了原房屋结构,如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屋,三个房间分别有三个承租者居住,即使客厅还有第四个承租者居住,只要不采用物理设施对客厅进行分割形成密闭房间,也可以认定为合租。如果对客厅或者房间进行了分割,则一般认定为群租。二、群租的出现及危害(一)历史上的群租事实上,群租并非当代才出现的新事物。早在上海开埠之初,由于太平军1853年攻克南京,又于1862年进军上海,致使上海公共租界的人口迅速增加。1855年的英租界和美租界仅2万余人,至1865年增加至9万余人。法租界也从1万余人增加至5万余人,租界人口合计增加11万余人。至1893年,上海公共租界及法租界的人口增

5、加至30万人以上。人口的暴涨,自然而然地带来了居住问题。外国房地产商看准了获取利益的机会,建造多层高密度的石库门里弄卖给为躲避战乱由外地迁来的平民。到19379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大量下层居民根本买不起或租不起当时市场上提供的那些整栋或整套的住房,只能租住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人就趁机当起了二房东,以出租住房为生。“根据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于1937年提出的一份报告,租界内的房屋,每栋住4家的计22700多家,住6家的计14000多家,住9家以上的计1300多家,最多的,一栋房屋曾住过15家。”到1937年,工部局的一份居住状况调查报告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群租”现象之普遍,“为使所

6、住人数可以增加,原有里弄房屋几乎没有未经添改的”。抗战爆发之后,大部分居民的收入降低,支付房租的能力下降,所以多户家庭合住一栋住宅的现象比比皆是,住房更加拥挤。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处于恢复期,旧城区中的居住功能主要由旧式里弄提供,由于旧房所有权尚未完成公有制的转化,私房出租的租金较高,通常也由几家人家共同租住。1952-1957年“一五”建设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模式也影响了我国的住宅建设。居住标准设定过高,出现了“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的情况,标准过高的住宅“暂时”由几家合住,产生了严重的家庭间和家庭内的相互干扰问题。1958-1965年间,上海住宅存量增

7、加了442.3万平方米,然而由于普遍存在的搭建、插建、几家合住与几代同堂,居住水平总体仍然较低。改革开放之后,尽管上海城市住宅有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事实上平民阶层的居住状况只是在缓慢地得到改善,旧城区内的里弄、尚未动迁整治的棚户区,居住状况差、居住拥挤的情况仍然存在。从对“群住”历史的简短回顾可以看出,从近代开始的每个时代,几乎都有群住或群租的现象发生,从未断绝,这些现象背后是有其社会根源的。(一)群租的危害“群租”不仅改变了房屋的使用功能,更存在着多方面的安全和治安隐患:第一,影响生命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