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

浅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

ID:8551442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01

浅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_第1页
浅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_第2页
浅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_第3页
浅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_第4页
浅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   论文关键词公司治理责任利益相关者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然后概述“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最后提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对策。    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兴起一股股份公司的并购风潮,恶意收购者高价收买被收购对象的公司股票,然后重组公司高层人员,解雇大量工人,公司股东却往往从中获利。这种恶意收购风潮引发人们对股东、经营者责任的思考,并从深层次方向引起了人们对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的重新思考。同时随着劣质奶粉、安然丑闻、海洋污染、内部交易等事件的发生,“股东至上”的公

2、司治理模式遭到了社会的批评,“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于1932年由杜德最早提出,许多专家学者都已经对其进行了研究。目前,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为:7  1.新的企业所有权观  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认为企业的所有权归的股东,而以布莱尔为代表的学者则认为企业所有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布莱尔鲜明地指出:“企业并非简单的实物资产的集合,而是一种框架,其作用在于治理所有在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做出特殊投资的主体间的关系。”企业的供应商、债权人、员工、顾客等利

3、益相关者都对公司进行了资本投资,这些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与该公司的持续长久的关系。  2.企业的社会角色  随着社会的进步,单纯的增长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发展需要,人们要求企业不仅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单位之一,应发挥更大的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企业还被期望承担保护、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等社会责任,企业的目标将不再是创造自身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还要求共同解决贫困、环境恶化、种族歧视等社会难题。依据社会契约理论,企业是参与缔结社会契约的一方,企业有义务履行符合公众期望的企业社会责任。  3.企业的资本要素构成7  企业的资本从科学意义上来说不仅仅

4、只是股东出资的物质资本,还有掌握企业核心经营资源的资本。在公司投入中,“首要的资本已经由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知识经济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大更快的价值要依靠人力资本的经营,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知识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60%——80%以上,随着科技的进步还将进一步提高。根据稀缺资源的原理,“拥有企业最有价值资源的所有者是企业真正的控制者、所有者”,则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员工自然有权利参与公司的治理。  4.风险投资收益  传统的产权理论认为,股东向企业投入了物质资本,承担着企业盈亏的经营风险,因此具有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但是事实上,股东的风险可以通过

5、一定的工具通过投资的多样化进行转移,也就是说股东实际上承担的风险有限。而企业的员工、客户、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除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外,他们还是企业资源的投资者,并且一旦企业经营失败,他们都将遭受相关的损失,即除了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他们都向企业或多或少地投入了专用性资产,是企业的风险投资者。按照风险投资要求收益的原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分享企业的剩余价值。   二、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7  就理论上而言,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能够团结股东、员工和顾客等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共同参与公司治理,贡献物质和资本,集体谋求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6、。但事实上,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并不能尽如人意。现实中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着三大缺陷:  1.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界定不明确  许多的研究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定义不明确,时至今日已经衍生出近30种定义,前还没能形成公认的较为统一的明确界定,由此导致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弗里曼、纳斯和布莱尔给出的。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能够被组织实现目标过程影响的人。纳斯指出利益相关者是与企业有关系的人。布莱尔的定义为“利益相关者是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专用性资产,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状况的人或集团”。  2.企业目标的

7、多元化冲突7  传统的企业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满足股东的价值最大化的需要。而采取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后,员工的目标是获取更多的劳动报酬、股东的目标是增加投资收益、顾客的目标则是以最低的得到最大价值的产品,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同,冲突矛盾在所难免,由此将引起企业目标的多元化冲突。这样便会导致一个两难困境:一是任由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提高成本、造成社会福利损失;二是采用各类管制手段,包括通过外部调控方式和利益相关者的内嵌方式,这样虽能部分地解决失效或降低企业活动的负外部性,但会造成效率的损失。  3.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实际运作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