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异同.doc

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异同.doc

ID:8539380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31

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异同.doc_第1页
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异同.doc_第2页
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异同.doc_第3页
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异同.doc_第4页
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异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异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异同聪明、见多识广、厚脸皮等性向词汇,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富有特性,最能清晰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性向词汇又可称为对人评价词汇,是对他人的性格、日常行为及人品等加以评价时使用的词汇群体。性向词汇具有双重性,不仅能够起到评价他人的作用,同时也是对行为者自身的一种约束,成为其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的具体指向。室山(2001)指出:性向词汇存在于各个民族语言中,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促进和加深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有益于各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因此应该大力开展多国语言间

2、的比较研究[1]。然而,有关性向词汇的先行研究,日本仅仅局限于方言领域,并未开展跨文化间的对比研究。同样,国内学术界对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中日两国的性向词汇进行比较和分析,不仅可以揭示中日两国文化中对人评价意识的共性与个性,而且能够诠释和解读中日两国对人评价意识、价值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异同。  1调查概况与计量分析  1.1调查概况调查对象涉及中日两国合计408名对象(中国人:社会人[2]、大学生合计204名。日本人同样),时间从2003年7月到2010年10月,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3]、个别询问[4]等形式。调查内容和方法主要参考

3、了室山敏昭对日本各地方言调查时所使用的调查表[5]。按照词义和评价对性向词汇进行了分类,大类分为三项:一是有关动作行为的评价词汇;二是有关语言行为活动的评价词汇;三是有关精神状态的评价词汇。三大项又各由三个分项构成,在此基础上细分为106个小项。本调查又增加了能够显示中日两国文化特性的5个小项,总计111个语义项(见附录)。这种分类法基本上囊括了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各种性向内容,具有层次分明的结构体系,凸显出正面与负面的两极对立结构。  1.2计量分析本文首先统计出各个语义项的使用量。在统计词汇量方面,运用了重复计数和不重复计数等方法[6]

4、。重复计数可以求得重复的词汇量即总词汇量,而不重复计数则可看出不重复词汇量即不同词的使用量。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把握中日两国人所使用的性向词汇的总量,以及各个性向词汇的使用量与词汇类别之间的关系,揭示各个语义项中词汇量的使用差异与各自特征。这种差异往往来源于人们对各个语义项关注程度的不同。人们对事物的关心度越高,词汇的数量与种类就越多。构词类型愈复杂,词义结构便会呈现出多层面、梯级式的变化。词汇量的多与少能够反映各民族间对人评价意识、社会规范、价值取向的不同,同时也是中日两国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1的结果显示,中日两国均使用大量的性向词汇,而且

5、重复词汇量远远超出不重复词汇量,这说明性向词汇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同形异义词。所谓同形异义词,比如「変わり者」分别出现在(37)做事滑稽;(85)性格顽固倔强;(98)不善于交际难接触;(104)对人冷漠的人;(107)脸皮厚的人;(110)个性强的人等6个语义项中,中日两国人可以根据评价的对象、程度的不同等巧妙、灵活地区别使用同形异义词,以达到对人评价与批评的目的。如果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重复词汇量、不重复词汇量的比率,都是中国人高于日本人。可见,中国人的对人评价词汇,更具庞大的规范体系以及丰富多彩的使用特点。有关男女性别方面,中日两国的不重复词

6、汇量远远超出男女共用不重复词汇量的比率(中国7643:1611;日本6942:1058),这说明中日两国的性向词汇在实际运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男女用词不同的性别差异,值得留意与关注。  本次的调查结果还发现中日两国的性向词汇中,如蛮横骄傲自大、愚笨的人等负面评价词汇,远远超过正面评价如做事快很得要领、诚实正直的人等,而且不重复词汇量中,占据词汇量多的前10位小项,绝大多数都属于负面评价词汇[7]。这种「下降性倾斜の原理」即负的原理,同样在日语方言性向词汇的研究中得到了证明和凸显[8]。可以认为,负面评价的价值取向构成了性向词汇的重要特色,充分反映了

7、中日两国社会中负面的价值取向。  2具体小项的比较―第1小项能干的人  性向词汇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构词形式、语义特征等渗透着一定的价值观,能够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原理等。王晓朝(2006)认为:语言本身是中性的,并不存在正负之分,但语言的使用者却可以按照其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赋予语言一定的语义色彩[9]。下面主要通过对小项能干的人进行分析与比较,探究中日两国国民的勤劳意识、社会规范以及理想的人物形象。  毋庸置疑,世界各国都拥有勤劳意识。但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历来以勤劳为荣、懒惰为耻。这种勤劳、勤学的价值观,自始至终贯穿

8、于儒家经典、教育子孙后代的家训及家法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国人历来就以勤劳节俭、廉明正直着称于世。他们以劳动自立自强,形成了热爱劳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