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527507
大小:39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3-31
《广州碉楼深闺人未识(组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州藏碉楼深闺人未识(组图)平山村读月楼的顶层。“飞机楼”楼屋内一角。广州藏碉楼深闺人未识(组图)平山村读月楼的顶层。“飞机楼”楼屋内一角。“飞机楼”内存放的旧家具。洛场村当地人称作“飞机楼”的江梓桥楼。“飞机楼”主人的老照片。洛场村当地人称作“飞机楼”的天台栏杆。洛场村一栋旧屋及天台上的燕子楼。新发现的花都洛场村华侨建筑群具有研究价值,据专家称广州坐拥150多个华侨建筑—— 发现广州之“建筑”篇1 从2003年起,广州开始进行第四次全市文物普查,在全国开了先河。此次普查的精髓成果被集纳成为《广州市
2、文物普查汇编》一书,成为广州有史以来覆盖面最广,概念最宽泛,新发现最多的一部文物“家谱”。 本报从4月24日起,将陆续刊出《汇编》中有代表性的文物,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大广州、大文化”的丰富肌理和深厚底蕴。 策划/赵洁翁天兵 撰文/记者金叶 摄影/记者黎旭阳 华侨住宅因何变碉楼? 花都区博物馆副馆长江毅告诉记者,当时前赴后继前往海外的华侨,挣到钱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汇钱回家或者亲自回国操办“三件事”:买地、建房、娶亲。然而当时花县的治安情况并不好,土匪众多,在这些人的眼里,华侨们便是“大肥肉”,于
3、是“富家用铁枝、石子、士敏土(水泥)建三四层楼以自卫。其艰于资者,集合多家而成一楼”。 在花都,这样的碉楼大概有70多座,其中花山镇的最多也最出名,特别是洛场村,现存50座左右的华侨楼,散布在20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 花都为何多华侨? ·土地贫瘠、战乱频仍导致破产农民增多 ·美加等国因为“淘金热”需要大批劳力 ·被骗作“猪仔”贩卖出洋 花都,旧称花县,位于花山群岭之南,东北部多山,西南部低洼,一天下雨,洪流直泻,三天无雨,庄稼受旱。加之毗邻广州,“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遂常为战祸所波及
4、,人民的生活不堪其苦。 鸦片战争后,花县农村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破产农民增多。而彼时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诸国,因为“淘金热”而需要大量劳力。成千上万的花县人,远渡重洋,赴海外打工谋生。根据《花县志》的记载,这些华侨或是以“卖猪仔”的方式、或是作为契约华工、或是以家庭移民的方式离开家乡,踏上了一条艰险而未知的路途。 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流落到南洋,在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经营米业,开小商店。或者在刚刚开辟成自由港的新加坡从事建筑业。他们当中不仅有男工,而且有女工,她们以蓝头巾裹头,被称为“蓝头巾”。当年新加
5、坡的“蓝头巾”有几百人之多,是开发新加坡的一支劳动大军。 前往美洲的华侨也不乏其人。同治三年,花山镇洛场村的江活涵、江相威、江永刚、江活添、江新南、江志宽等应募到美国加州修筑铁路;同治八年,赤泥镇赤坎村宋居仁等到美国檀香山当劳工,期满后经营畜牧业。 19世纪80年代,美国严格限制华人入境,花县仍有不少人赴美谋生。他们有的凭借当时在美襄办侨务的乡贤朱兆萃的关系,有的则买“出生纸”冒名顶替入境,有的先逗留墨西哥等地,再辗转偷渡到美国。巴拿马大运河的开凿,花县有众多的客家人应募去当劳工,他们有的做苦工,有
6、的在运河工地卖豆腐、开小食店,过着艰难的日子。 不能不提的是,当年有不少花县人是被骗作“猪仔”贩卖出洋的。清代外交公文档案内,有在古巴的花县籍华工邓可端、麦阿贞等的呈词,提到当时古巴各埠“猪仔”有万之众,“日则链锁鞭施,夜则坐监押脚”,八年握满,所存者鲜有过半。 费特·巴特在《1850-1870年美国华工史》中这样描述过这些华侨:“出洋移民川流不息,回国的不过沧海一粟。” 花都最著名的华侨建筑飞机楼现任楼主: 不是生活所迫 谁愿意漂洋过海呢? ·飞机楼的设计和建设都是当时广州最好的设计师主持的
7、 ·陈济堂及其时的广东省教育厅厅长还为楼的落成提名 花山镇洛场村三队,最有名的华侨建筑叫飞机楼。飞机楼坐西朝东,主楼为三层半高的建筑,阔19.1米,深12.3米,建筑占地234平方米。砖混结构,每层都有出挑阳台,砖木结构,青砖墙。 飞机楼的原名不详。它的得名,主要是因为如果从高处俯视,会发现它的造型非常像一架大飞机。 飞机楼现在的主人叫江庚枨,是飞机楼楼主江梓桥的孙子。江老告诉我们,他的爷爷江梓桥出生于1876年,学名江直亭,是花山洛场村一名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爷爷没有出过洋,不过江氏家族里确
8、实很早就有漂洋过海去谋生的人了。” 在江老的记忆里,爷爷的哥哥江梓球,是江家最早去美国谋生的人。民国时期,江梓球回到故里,起了一栋四层的青砖房子,这栋被村民称为“坦克楼”的建筑,就在飞机楼旁边,有着比飞机楼更久远的历史。 踩着前辈的脚印,江家一代又一代的人远赴重洋。江梓桥的大儿子江宝琨成人之后,去到美国开“番衣店”(洗衣店),所挣不多,都寄家来贴补家用。江宝琨的三弟江宝卓,后来争取到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学成归国之后,在当时陈济棠的政府里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