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

ID:8521140

大小:1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31

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_第1页
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_第2页
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_第3页
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_第4页
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导致人们通常观察到的国有企业面临问题的真正原因。首先,让我们来看国有企业监督效率是否天生要低。主张产权改革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因公有化程度高,委托一代理层次就多,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的距离越遥远,监督效率也就越低(参见张维迎,1995,附录)。反过来的逻辑推理就可能是,通过私有化消除这种多层次的代理结构(大众一政府一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建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持股人一私人企业经理人员),可以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率(参见Yarrow,1989,pp。52-69)。

2、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导致人们通常观察到的国有企业面临问题的真正原因。首先,让我们来看国有企业监督效率是否天生要低。主张产权改革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因公有化程度高,委托一代理层次就多,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的距离越遥远,监督效率也就越低(参见张维迎,1995,附录)。反过来的逻辑推理就可能是,通过私有化消除这种多层次的代理结构(大众一政府一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建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持股人一私人企业经理人员),可以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率(参见Yarrow,1989,pp。52-69)。

3、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导致人们通常观察到的国有企业面临问题的真正原因。首先,让我们来看国有企业监督效率是否天生要低。主张产权改革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因公有化程度高,委托一代理层次就多,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的距离越遥远,监督效率也就越低(参见张维迎,1995,附录)。反过来的逻辑推理就可能是,通过私有化消除这种多层次的代理结构(大众一政府一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建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持股人一私人企业经理人员),可以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率(参见Yarrow,1989,pp。52-69)。

4、国有企业改革:竞争条件还是产权制度?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导致人们通常观察到的国有企业面临问题的真正原因。首先,让我们来看国有企业监督效率是否天生要低。主张产权改革的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因公有化程度高,委托一代理层次就多,初始委托人与最终代理人之间的距离越遥远,监督效率也就越低(参见张维迎,1995,附录)。反过来的逻辑推理就可能是,通过私有化消除这种多层次的代理结构(大众一政府一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建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持股人一私人企业经理人员),可以获得更高的企业效率(参见Yarrow,1989,pp。52-69)。

5、  就现代大型企业来说,企业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都不可能回避委托一代理问题即使在私有制的公司形式下,所有者仍然是要分层次地把资产经营权委托出去,即通常采取“持股人一董事会一企业经理人员”的委托一代理形式,董事会的成员一般所占股份很少,有些甚至根本不持股。在现实中,通常是经理人员聘请董事会成员,而不是董事会雇用经理产因此,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在委托一代理层次上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如果委托一代理层次是影响大型企业效率的主要因素,就不会出现像控股集团这样多层次委托一代理的企业制度了。对于私有制条件下的委托一代理结构来说,信息

6、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的问题都是存在的,如果没有竞争性的市场以形成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经营者侵犯所有者的问题同样得不到解决。无论层次多寡,代理人都可能违背委托人的意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当一个竞争性的市场解决了充分信息问题之后,每个层次的信息是透明的,责任也是明确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就不会因为层次不同而有什么差异。也就没有理由说,国有制情况下的多层委托一代理关系就不能形成相应的最大限度地克服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问题的治理结构。同时,政府作为一个必要的制度安排,本身也具有各种保障服务效率和激励机制的制

7、度约束。政府职能本身的激励手段对它在管理国有企业(如任命经理人员、监督企业经营绩效等)方面的行为也是起作用的。其次,我们来看国有企业是否天然具有预算软约束的性质,因而其行为与私有企业有所差异。科尔内描述了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现象,却缺乏对于这种现象形成原因的分析(NagaokoandAtiyas,i990),以致使人们从观念上认为,国有企业必然伴随着软预算约束,而改变国有制就可以消除软预算约束现象。事实上,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是特定的发展战略的产物。由于国家赋予国有企业以种种政策性任务,企业不能完全按市场竞争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因而

8、形成与国家之间的软预算约束。但是,国有企业并非注定要永远承担这种政府指定的政策性任务,因而软预算约束也就不是其必然的性质。事实上,许多私人企业在履行政府赋予的政策性任务的情况下,也形成了对国家的财政依附关系,即软预算约束。第三,我们来看国有企业是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