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元活血湯” 臨床應用新思維

“復元活血湯” 臨床應用新思維

ID:8472222

大小: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28

“復元活血湯” 臨床應用新思維_第1页
“復元活血湯” 臨床應用新思維_第2页
“復元活血湯” 臨床應用新思維_第3页
“復元活血湯” 臨床應用新思維_第4页
“復元活血湯” 臨床應用新思維_第5页
资源描述:

《“復元活血湯” 臨床應用新思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戴有志、黃惠君23“復元活血湯”臨床應用新思維戴有志1黃慧君21財團法人佛教慈濟醫院臺北分院中醫科2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中醫科摘要復元活血湯雖有“傷科第一方”之美稱,在骨傷疾病的治療上,早有相當可觀的臨床療效證實,但是如果能突破既有思維與格局,從古籍瞭解古方的起源,理法方藥,結合現代醫學文獻之探討與療效研究,臨症時加入方證對應思維,切入病因、病機、病位、定性與定量,適時運用,相信必將提高臨床療效。關鍵詞︰復元活血湯、方證對應、臨床療效戴有志、黃惠君23前言近來世界醫學發展趨勢已從對病源的對抗治療到重視人體的整體治療,從著重化學藥品到重視發掘天然植物藥物。並認為成功的疾病治療模

2、式必須使機體代謝路徑中的異常或缺陷部分正常化,同時又不得干擾其它維繫健康所必須的代謝途徑調控。中醫方劑治療疾病正是具有這樣的特點和優勢,從整體出發,辨證施治,調和陰陽,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協調統一,顯示其理論體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其作用模式有別於西藥單一的化合物,有特定的作用標靶,專一性,可以興奮或抑制機體。中醫方劑在方證對應、理法方藥一致的條件下,透過多路徑作用在多標靶上,融合拮抗、補充、整合、調節等多種功效而起到治療作用(1)。內文臨床上使用既有方劑時,多會將四診所蒐集獲得之資料加以整理後,審證求因,辨證論治,套用方證對應思考模式,決定主方後再隨證增減藥物品項或加減劑量。方證

3、對應思考如下:臨床證候須包含4個基本要素:1.病變部位(定位)2.病勢緩急(定勢)3.病情盛衰程度(定量)4.疾病性質或屬性(定性)臨床應用方劑需掌握4個基本要素:1.方藥作用部位(定位)2.方藥作用緩峻(定勢)3.方藥作用強度(定量)4.方藥作用性質或屬性(定性)(2)戴有志、黃惠君23復元活血湯出自金朝李東垣所撰寫的《醫學發明》,全方由柴胡、栝蔞根(天花粉)、當歸、紅花、甘草、穿山甲(炮)、大黃(酒浸)、桃仁(酒浸去皮尖)共八味藥組成。主治為治療傷者“從高處墜下,惡血停於脅下,痛不可忍”而設。具有疏肝通絡、活血逐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復元活血湯方中重用大黃蕩滌留瘀敗血,柴胡疏

4、肝調氣,兩藥合用以攻散肋下之瘀滯,共為君藥;當歸、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共為臣藥;穿山甲“出陰入陽,能竄經絡,達於病所”,有破瘀通絡之功;栝蔞根(天花粉)既能入血分助諸藥而消瘀散結,又能清熱潤燥,正合血氣瘀久化燥之證,共為佐藥;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是為使藥。全方以“散結、宣透、通利、調補”為基礎架構,各藥合用,使瘀血新生,氣行絡通,則痛自平(3)。李東垣在《醫學發明》中提出:“血者,皆肝之所主,惡血必歸於肝,不問何經之傷,必留脅下”。臨床常將本方用於因各種外力所致的瘀血留滯脅下,胸脅疼痛,不可彎腰伸背,咳則痛劇,或痛不可忍者,確有痛舒而元復之效,故以復元活血湯而名之

5、。“惡血必歸於肝”可由肝藏血與瘀血之關連性探討之。王冰說:“肝藏血,必行之,人動則血行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臟”,此論述說明肝對血液有貯藏和調節功能。《血證論》中說:“肝主藏血……則以肝屬木,木氣沖和條達,不致遏郁,則血脈得暢”亦說明肝臟功能正常,則血運亦暢。反之,血液循環發生障礙生紊亂,產生瘀血。《外科補要》說:“跌打損傷之症,惡血內留,則不分經絡,皆以肝主,蓋肝主血也,敗血必歸肝,且多痛在脅肋小腹,皆肝經之道路也”(4)。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瘀血是一種因身體各部位系統性的出現以某種體液的循環及代謝障礙所引起的綜合徵,成為瘀血的核心部分應是肝以及與肝有關的臟器。因為肝不但是一個儲

6、血庫,而且是一個自身輸血站,肝臟還有相當於毛細血管的肝竇,連同門脈系統容納全身50%的血液,血流量占心搏出量的25%。故肝功能受損時,肝組織微循環有不同程度的障礙。肝竇瘀血,出現各臟器血流量、血容量及微循環改變而產生瘀血,出現各種臨床表現,如:面色黝黑、蜘蛛痣、肝掌、肝脾腫大…等變化。若連接足厥陰肝經思維,加入肝經循行部位、是動病與所生病---“起於大趾叢毛之際,上循足胕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後,上膕內廉,循陰股,入毛中,過陰器,扺少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環唇內,下頰,其支者復從肝別

7、貫膈上注肺”,“是動病則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頹疝,嗌乾,面塵脫色,婦人少腹腫”,“所生病則胸痛,餮泄,遺溺,狐疝,閉癃,嘔逆”,推衍患足厥陰肝經疾病者,可反應在生殖器,泌尿系統,腸道與胸脅部位之相關疾病,而有下列病候:腰痛不能俯仰、女小腹腫、喉乾、面塵脫色、胸中滿悶、嘔吐氣逆、水瀉完榖不化、遺尿或小便不通、崩漏、子宮下垂…。結合中醫傳統之“古為今用”、“師其法者而不泥其古”的用藥原則與上述思維,本方臨床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只要在臨症時,究其病因、病機、病位有相似或共同之處,即可以“異病同治、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