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述评

关于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述评

ID:8461563

大小:565.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3-28

关于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述评_第1页
关于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述评_第2页
关于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述评_第3页
关于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述评_第4页
关于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述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绩效技术模型与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述评07教育技术1陈赞【摘要】:本文运用系统方法,分别分析教学设计模型和绩效技术工作模型的发展及其结构特点。以及这两种模型之间的差异,从而对两个模型进行较为全面的述评,最后通过一个有关绩效技术在具体领域中的应用的案例,对绩效技术做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关键词】:绩效技术模型(HPT)教学系统设计模型(ISD)系统论一、教学系统设计模型的发展及其结构特点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教学设计是科学地解决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的过程,为了解决好教学问题就必须遵循和应用教学客观规律,因此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

2、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教学设计的产生,主要依据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发射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因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内部的思维和人的情感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仅对外部的刺激与反应进行研究,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对教育目标上,强调以外部的学生反应进行描述和检测;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习内容和已形成的反射结构来展开教学,并以小步子进行,强调及时强化,强调有效性。从6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绝大部分都是以“教

3、”为主、即面向教师的“教”,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备好、教好,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也称传统教学系统设计模式)是目前的主流。由于它经过30多年众多专家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已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而且可操作性强。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因而这种理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不足之处是,按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自50年代以来,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因而对教学系统设计的

4、发展有特别显著的作用,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早期教学系统设计在学习理论方面基本上是基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谓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非已知刺激诱发出的联结反应(已知刺激所诱发出的联结反应则称为“条件反射”)。1.1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模型(肯普模型)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性模型应推体现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教"为中心的“肯普模式”,它是由肯普(J.E.Kemp)在1977年提出,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改才逐步完善。该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四个基本要素,需着重解决三个主要问题,要适当安排十个教学环节。四个基本要素是指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资源和教

5、学评价。肯普认为,任何教学设计过程都离不开这四个基本要素,由它们即可构成整个教学设计模式的总体框架。肯普还认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①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确定教学目标);②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应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③检查和评定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价)。十个教学环节是指①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为此应先了解教学条件(包括优先条件和限制条件);②选择课题与任务;③分析学习者特征;④分析学科内容;⑤阐明教学目标;⑥实施教学活动;⑦利用教学资源;⑧提供辅助性服

6、务;⑨进行教学评价;⑩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肯普模型由于适应传统教学习惯,教学环节、步骤具体明确,因而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它的缺陷是,过分地强调教师的控制作用,忽视和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1.2第二代教学系统设计的代表模型(史密斯-雷根模型)史密斯-雷根模型仍然是以"教"为中心的模型。但相对于“肯普”模式,其优点还是明显的:首先,在教学分析中增加并突出了学习环境分析。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是不同的——对学生来说,前者意味着更多的控制和支配,后者意味着更多的主动和自由。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只重视教学环境而忽视学习环境的创设。该模型突出学习环境分析,等于在“教”与“学”的

7、天平上,加重了“学”的砝码。其次,深化了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它不只是像肯普模型那样,仅仅分析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标准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且还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能力,这对发挥学生学习时内部因素的能动作用,改变学习的被动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再次,加强了策略设计的比重。特别是在策略设计的三个部分中,突出了对教学组织策略的设计。一方面注重揭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以指导教学内容的组织、知识点顺序的排列;另一方面注意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为特定内容的教学提供具体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