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3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3

ID:8404819

大小:1.43 M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3-20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3_第1页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3_第2页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3_第3页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3_第4页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3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华严寺千年古塔因水土流失倾斜(图)由于塔前护坡水土流失,杜顺大师舍利塔(左)朝西北倾斜,澄观大师灵骨塔(右)亦不同程度向西南倾斜本报记者华严寺及古塔杜顺塔、澄观塔处于长安少陵塬半坡上,建于唐贞观年间,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建寺起,就成为佛教中心。由于多种原因,华严寺成为中国佛教界唯一一所没有恢复重建的祖庭寺院。杜顺塔共七层,21米;澄观塔共七层,17米。该寺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距今1300多年的佛教华严寺祖塔杜顺塔,由于受水土流失冲击,如今向西倾斜了25厘米;和该寺相临的澄观塔,将

2、面临倒塌危险。据悉,一些信众捐资500万元,今起自发组织人力固坡护塔。1.在全面了解黄土高原地区地理概况的基础上,了解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2.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的概况(1)位置:我国的内陆腹地,黄河与上游地区。(2)范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以北。中上游海河秦岭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从平原向,从湿润向干旱区,从森林向草原,从农业区向的过渡。(2)土壤质地的特殊性:黄土由钙质胶结的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

3、质疏松,易受。(3)降水的不均匀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多。(4)地质灾害的多发性:属于我国频繁地区,包括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山地高原牧业区流水的侵蚀暴雨地质灾害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①的耕作方式,广种薄收。②生产建设中和无计划建窑洞、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2)破坏植被:规模不断扩大,历史上、伐木烧薪、战争等破坏植被。轮荒制露天开矿农业垦荒营造宫殿三、水土流失的治理1.概况(1)原则:因地制宜、发展。(2)措施①以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改土、治水相结合。②扩大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③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工作。农林

4、牧综合水土保持林草土地复垦1.脆弱的环境和尖锐的人地矛盾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根本原因(1)生态环境脆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原因是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一些地理要素的过渡带上,自然环境条件不稳,自然灾害频发;另一方面是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原因是受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2)人地矛盾尖锐。黄土高原农垦历史悠久,人口增长快,粮食短缺,燃料不足,迫使人类向土地要资源、要粮食,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尖锐。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危害的整体性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

5、、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具体如下所示: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方面与地形、气候、土壤、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有关。特别是人类出现以来,尤其进入了20世纪,人为因素表现得更为明显。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改变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状况,加剧水土流失的程度,如下表所示:原因分类产生的影响自然原因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各种位置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为水土流失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击力大,水流速度快,为水土流失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地质灾害频

6、繁滑坡、泥石流、塌陷时有发生,加剧水土流失植被覆盖差地表疏松的土壤缺少植被根系的保护,易被侵蚀原因分类产生的影响人为原因过度开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陡坡开荒,使地表变得疏松,增加水土流失的物源过度放牧破坏草场资源,使地表失去保护,易遭侵蚀毁坏树木和樵采破坏植被,使地表缺少植被的保护露天开矿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成倍下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战乱和营造宫殿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滥用土地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

7、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5.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1)治理的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2)治理的措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工程见效快,工程养林草;林草治根本,林草固工程;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技术是关键。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如下所示:①工程措施沟谷发育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沟谷集中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地段不同,所采用的工程措施也不同。如下表所示:工程措施适用

8、地段效果固沟工程建淤地坝沟谷地段拦泥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