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突泥突水施工方案

隧道防突泥突水施工方案

ID:8400848

大小:20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3-26

隧道防突泥突水施工方案_第1页
隧道防突泥突水施工方案_第2页
隧道防突泥突水施工方案_第3页
隧道防突泥突水施工方案_第4页
隧道防突泥突水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防突泥突水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XX隧道防突泥突水施工方案1.水文地质1.1地表水测区地表水以河水、山间沟水为主。隧道出口为罗细河,是区内最大的河流,为珠江水系北盘江支流格所河上游,估计流量为150L/s。穿越洞身的主要有汪家河、大湾溪流和窝沿溪流,均为常年性溪流。大湾溪沟流量15L/s,主要由高家冲和下马井溪沟汇集而成,两溪沟水流量相差不大,在5L/s左右。雨季时河水、沟水量明显增加。地表出露泉流量一般0.1~20L/s,局部具有承压性。隧道穿越区地表水发育,且雨季水量明显增加。1.2地下水类型隧址区内主要为碳酸盐岩,隧道洞身穿越可溶岩地层约为46.7%。根据地层岩性及其组合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水

2、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以碳酸盐岩岩溶水为主。另外,隧址区内关岭组一段(T2g1)、永宁镇二段(T1yn2)地层含有粘土岩、泥岩、泥质白云岩等属于碎屑岩、碳酸岩裂隙溶洞水,含水性相对较差,具有一定的隔水性,富水程度较弱。1.2.4.3地下水补、迳、排特征(1)补给隧址区内大气降水补给是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的补给期在雨季(6~8月),而初夏(4~5月)降雨则多补偿冬春季地下水的耗损,也是一个重要的补给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区域内大气降水的平均入渗系数为0.33。其补给地下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降雨直接或者形成地面

3、片流,通过微细孔隙、裂隙和溶隙或者土壤、风化层,分散缓慢下渗补给;另外一种则是降雨形成地面线状水流,通过落水洞、溶斗、溶洞等较大的岩溶洞穴的集中快速补给。而本区的降水特点是雨量大、雨时短、雨期集中,加之地形坡度较大,沟谷发育,切割较深,有利于地表迳流,整体上不利于对地下水的补给。地表水也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特别是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尤为明显,非可溶岩地区的溪沟水进入可溶岩区后,多数潜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如高家冲、大湾、大海塘子的地表水进入可溶岩区后通过落水洞补给地下水。(2)迳流由于岩性条件的差异,地下水的迳流方式差别也很大,在厚层灰岩分布区,岩溶管道发育,地下水多集

4、中于地下岩溶管道中迳流,并以岩溶大泉及暗河的形式于河谷中或沿与非可溶岩的接触带排出地表,如XX县城南西、高家冲一带,岩溶洼地、落水洞发育,地下水多以岩溶管道形式迳流。而在可溶与非可溶岩相间出现的地区,如永宁镇组一段、三四段及关岭组一段分布区,地下水多以层间流的形式迳流。在非可溶岩地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并沿地形斜坡作渗流运动,于就近的溪沟中排出地表。区内岩层、山脊主要呈东西走向,而河流则主要从南向北直穿地层而过,由于向斜的汇水作用,地下水沿地层倾向运移后汇集于向斜轴部后再向东西两侧河流方向迳流,在大湾河一带,由于地形深切,地下水也局部流出地表。地下水迳流途径短

5、。(3)排泄土城-鱼塘向斜构造中的地下水向轴部汇流,然后从河谷排出地表,如养猪冲、高家冲向斜地带,轴部为T2g2与T1yn3+4地层,地形上为溶丘洼地,两侧为T1f泥岩形成的高大山脊,地下水从两翼向中部集中后沿岩层走向向东西两侧河流排泄。高家冲、XX坝一带地表水从高家冲落水洞流入地下,形成地下伏流后,在鱼塘南西大湾河岸排出地表,流量9.4L/s。据区域资料,在汪家河的左岸有泉点出露:隧道进口XX泉点SC11枯季流量为3L/s;隧道进口北侧0.7km处向斜核部5767号泉点流量10L/s,均排入汪家河。在罗细河和向斜轴部也有相应的大泉点出露。XX-XX背斜轴部位置较高的地

6、区,地下水向背斜两翼或沿轴向分散排泄地下水。XX县城西部大湾、打磨沟、大海塘子一带,为XX-XX背斜南翼,地表及地下岩溶发育,地表水通过落水洞潜入地下形成地下伏流,经过短距离迳流后又排出地表,溪沟水形成地表与地下循环交替迳流。打磨沟、大海塘子一带地下水由西向东顺岩层走向迳流,于县城、汪家河一带排出地表,县城SC05泉点,枯季流量14.0L/s。XX县城为大岩溶洼地,地表水在洼地东部边缘的落水坑流入地下,形成地下伏流,随即在其东面的小坡脚南面陡崖排出地表流入汪家河,伏流长0.4km。隧道处于土城-鱼塘向斜与XX-XX背斜的过渡部位,进口处汪家河从南向北迳流,河床高程128

7、5m,流量约25L/s,比隧道低约20m;出口处罗细河为南京桥电站水库淹没区,洞身比该段地下水排泄基准面的罗细河床高出45m。洞身D1K917+580~+700、D1K920+210~+290和D1K921+250~+330上方分别垂直经过高家冲沟、下马井冲沟和大湾冲沟。隧址区的地表河流从南向北直穿地层而过,地下水由河间地块中间部分别向两侧河流方向迳流,地下水径流途迳短,隧道靠近排泄区。1.3隧道涌水量预测经对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大气降水、地表水的直接入渗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隧道的前半段穿越可溶岩地层,后半段穿越非可溶岩地层。地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