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

ID:8396175

大小:403.0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8-03-25

上传者:U-3143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_第1页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_第2页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_第3页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_第4页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_第5页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_第6页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_第7页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_第8页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_第9页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_第10页
资源描述: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征求意见稿)南京悦水文化传播中心2017年12月 目录前言1第一章总则3第一节市情特点3一、自然概况3二、社会经济4三、文化发展5第二节水文化发展现状评估7一、发展现状7二、存在问题8第三节规划范围与依据9一、规划范围与期限9二、规划依据9三、规划衔接10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3第一节指导思想13第二节规划原则13第三节发展定位与布局14一、发展定位14二、发展布局15第四节发展目标15一、总体目标15二、分项目标16第三章主要任务与实施内容18第一节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18一、主要任务18二、重点工程项目19第二节水利工程文化优化与提升22一、主要任务22 二、重点项目23第三节生态河湖水文化建设30一、主要任务30二、重点项目31第四节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34一、主要任务34二、重点项目35第五节水文化产业培育44一、主要任务44二、重点项目45第六节水文化教育与传播46一、主要任务46二、重点项目47第七节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50一、主要任务50二、重点项目51第四章实施保障54第一节组织领导54第二节政策制度54第三节人才保障55第四节资金保障55第五章实施计划与投资分析56第一节实施计划56第二节投资分析60 前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并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水文化建设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遵循新时期治水理念,推动水利事业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前进方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2017年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加强水文化建设和水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宜居乡村。”江苏省委常委会上提出苏州要勇当“两个标杆”、以“四个突出”建设“四个名城”,其中“两个标杆”内涵中“突出文化传承”“四个名城”中“富裕文明的美丽宜居名城、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对水利建设、水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苏州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因水而名。其通江达海、枕湖带河,区域湖泊、水道分布极为稠密,河网水系极为发达,其湖、荡、漾、塘众多,是全省湖泊最多的设区市,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水是苏州与生俱来的灵魂与命脉,其城市文化的核心是水文化,也是吴文化的重要源泉。“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至今依然是苏州古城最具典型特征的城市样貌,江南水乡、小桥流水更是苏州独特的城市标签和城市记忆。63 近年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全市水利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水文化事业,并将水文化纳入到全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中,列支专项经费。本次开展的《苏州水文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是以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中八大建设任务中的水文化建设任务,紧密衔接《苏州市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2015-2020)》的重要举措。本次规划的编制对进一步增强水利行业文化自信,提升苏州水文化软实力,唱响“东方水城”城市水文化品牌必将起到推动作用。63 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市情特点苏州位于长江尾闾、太湖下游,东邻上海,南连浙江嘉兴、湖州两市,西接无锡,北枕长江。行政区域包括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4个县级市和吴江、吴中、相城、工业园区、高新区、姑苏6个区。一、自然概况苏州地势平坦,河道纵横,湖泊众多,河湖资源十分丰富,河河相通、河湖相通的特点构成了苏州独特的平原水网。据2014年全市水域面积详细勘查成果表明,境内有大小河道2万余条,骨干河道93条,其中流域性河道4条,区域性骨干河道16条,重要跨县河道11条,重要县域河道62条。苏州市境内有湖泊荡漾323个,其中省管湖泊95个(含太湖)。通江港浦52条(并港建闸后留41个口子),全市包含长江、太湖在内的水域总面积为3205.01平方千米,水面率为37.0%;扣除长江和太湖水域面积后的全市水域总面积为994.35平方千米,水面率为15.4%。(注:同口径计算的全市总面积为8657.45平方千米)。苏州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受季风强弱影响,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内雨量分配不均,降水中仅约20%形成地表径流,全市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量约28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190亿立方米左右。63 苏州地处太湖下游,临近长江河口,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太湖两条泄洪通道——望虞河从南至北、太浦河从西至东都从境内通过。“水乡泽国”的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使得苏州的发展与水紧密相连。境内有阳澄湖、昆承湖、石湖、尚湖等湖泊星罗棋布,太湖承接苕溪与荆溪来水,通过太浦河、吴淞江、望虞河等水道入江出海,形成横塘纵浦、水网密布的太湖水系。长江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200多千米江(港)堤30多座通江水闸构成了长江防洪和区域引排工程体系,成为保护苏州防洪安全和保障水资源的生命线。苏州水利围绕太湖水下泄而展开,成为创造和繁荣水文化的源泉。二、社会经济苏州城市文化具有典型的“水文化”特征:开放包容、海纳百川、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这种“水文化”的引领下,形成了一种“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苏州精神,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一直以来,苏州全市上下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密结合苏州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做好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城乡一体、环境优化、文化繁荣、法治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同时,以清醒、理性、务实的工作导向,咬定目标不动摇,凝心聚力、持续奋斗,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63 2016年,苏州全市人口突破1300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75.1亿元,位居全省首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4.56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2.19万美元。2016年全国“县域经济100强”中,苏州有四个县市上榜,昆山位列第一。近年来,苏州经济走上了一条新兴产业引领、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助推的发展之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经济发展提速,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975.8亿元,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0.0亿元,财政收入总量、增量和税收占比保持全省首位。财政支出更多投向民生领域,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1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221.3亿元,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5.5%。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2.8万户,总注册资本4.4万亿元,苏州成为省内首个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00万户的城市。三、文化发展苏州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文脉盛泽,人才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为水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从2500多年前伍子胥在此建城开始,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地域文化,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苏州现有文物保护单位816处,其中国家级59处、省级11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3个、名村5个,9个苏州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涵丰厚,已有昆曲、古琴、缂丝、宋锦、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术和端午习俗等项目被列为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63 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苏州市大力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投入40余亿元,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苏州演艺中心、苏州美术馆新馆、苏州文化馆新馆、苏州名人馆、苏州评弹学校新校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全市现有13个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10个国家一级文化馆,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70余家,数量之多、项目之丰富居于全国前列。同时,苏州市群众文化活动规模结构合理,品种样式丰富多彩,近年来成功承办了中国昆剧艺术节、苏州评弹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品牌节庆活动,苏州阅读节已成功举办十届。全市年均开展各类公益性展演展示活动6万场次,惠及农村及社区群众5000万人次,至2015年底,全市已经实现了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设施网络全覆盖。丰厚的文化资源不仅让苏州不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也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极。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呈现持续加速增长的态势,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全市有8个国家级、15个省级和55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全年文化创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5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65亿元,完成投资64.6亿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苏州水文化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全市的水文化规划与发展体系,水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空缺,亟待开展全面而丰富的水文化建设。63 第二节水文化发展现状评估一、发展现状近年来,苏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方针,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将“做好水文章”作为全市重点水利工作之一,探索开展水文化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水文化传承,全社会水文化认知度和水利行业认同感有所提升。一是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稳步开展。目前,苏州市已完成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第一阶段摸底调查工作,共计工程建筑类1691处、文献资料类170处和非遗类363处,占全省水文化遗产数的42%。2014年,京杭大运河被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列入申遗名录,苏州也因此成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城市。在太湖综合整治中,将太湖防洪大堤打造成观光带。二是积极开展水利风景区、水美城乡建设。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家,省级水利风景区3家。根据省水美乡村建设申报要求,全市积极申报水美乡镇、水美乡村,2014年以来共申报水美乡镇18个,水美乡村176个。这些水利工程、河湖、水利风景区、水美乡村、水文化遗产等是苏州水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资源。63 三是建成部分水文化展馆。先后建成苏州太湖园博园太湖水保护馆、吴江同里太湖水利展示馆、苏州市水文化科普教育馆等水文化场馆。启动实施苏州古城水文化馆。充分发挥吴中区旺山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10余家苏州市级节水教育基地的示范教育作用。此外,在全市开展水文化宣传与水情教育工作,每年组织500余名“水讲堂”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节水爱水宣传;连续五年开展“我的天堂我的水”主题征文活动,向全市中小学校发放《苏州市节水科普读本》。《苏州市水文化初探》《苏州市水生态保护的历史与现状》两项水利文史研究课题顺利通过省级验收。二、存在问题1、苏州市水文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事一物的保护,尚未构建形成水文化发展框架体系。2、水文化精神引领与水利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3、水文化遗产保护、挖掘工作不够全面深入,大部分工作停留在物质层面保护和传承上,对其文化、历史内涵层面的挖掘不够深入。4、水文化研究起步较晚,未能形成体现苏州水文化地位的系列研究和宣传。5、水文化载体建设亮点不凸显,水文化发展水平与苏州“东方水城”“江南水乡”的城市形象和地位不相称。6、水文化弘扬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水文化品牌。7、水文化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水文化人才资源整合不足,经费保障方面统筹不够。63 第三节规划范围与依据一、规划范围与期限本次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及其所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姑苏区和高新区10个县(市、区)。规划以2016年为水平年,规划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对应“十三五”时期。远期水平年为2025年,对应“十四五”时期。二、规划依据规划编制除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外,其他主要依据还有:1、《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2、《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3、《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2011-2020)》;3、《江苏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4、《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5、《江苏省水利风景区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6、《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三五”发展规划》;7、《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8、《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9、《苏州市文物保护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10、《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11、《苏州市全民健身“十三五”规划》;63 12、《苏州市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三、规划衔接1、《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中提出“到‘十三五’末,水文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水文化载体建设亮点凸现”;“搜集整理古城水系、水巷、古桥、古井、水埠等历史遗产,研究、挖掘苏州治水兴水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编制完成苏州市水文化发展规划,初步构建水文化发展体系。启动水文化载体建设,研究、出版水文化系列专著。拓展、创新对水的战略认识,充分展示水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全社会惜水、爱水、护水、兴水的良好氛围。”在主要任务与实施内容中提出,“‘十三五’期间,需要做好全市水文化历史遗存调查,编制完成水文化发展规划,初步构建水文化发展体系;完成苏州名城水文化馆、苏州当代治水成就展示馆、苏州水文化公园、太湖水文化馆、苏州市水文化博物馆等5处载体建设;出版苏州水文化研究系列专著,建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全民水情教育体系,提高全民对水利水务工作的参与度、认可度、满意度。”2、《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63 重点任务第六项为“加强水文化建设”,要求“保护挖掘河湖文化和景观资源,大力传承历史水文化,持续创新现代水文化,不断弘扬优秀水文化,充分彰显特色水文化,丰富河湖文化内涵,形成‘爱水、惜水、护水’的良好社会风尚”。具体包括“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水文化载体,创建水美城乡”三部分内容。3、《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十三五”时期苏州的发展定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目标包括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环境美”包括: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占用降低到13.7公顷/亿元左右,流域省级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为60%、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3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4、《苏州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5-2030)》63 该《规划》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是区域统筹、共建共享。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文化服务发展的态势出发,突破行政区域界限,以人口聚集程度为依据,统筹区域、城乡之间文化设施建设;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和调整、共享、租赁、收购等多种形式,推进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功能互补,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更好地发挥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的综合效益。二是以人为本、功能复合。以满足市民和村民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提高设施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充分考虑公共文化设施和体育、公园、商业等功能可相容的设施的结合和共享建设,注重土地复合、集约布局。三是挖掘内涵、彰显特色。挖掘具有自身独具地方魅力的特色文化群体,与历史文化、自然山水文化资源禀赋相结合,继承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构筑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设施。四是均衡布局、便民利民。加强中心城区及周边农村区域文化设施布局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设施均衡发展;按照城乡10分钟公共文化圈进行空间上的均衡布局,满足城乡居民就近参与文化活动。5、《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其中旅游发展定位为: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示范区和旅游服务国际化率先接轨区;以东方水城、“三古一湖”、江南艺术经典和水乡风情构成的“人间天堂”为特色,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总体目标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旅游业在苏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品牌目标是要打造六张特色旅游品牌:“锦绣世界水城、极品东方园林、经典江南艺术、魅力太湖风景、时尚浪漫新城、醇厚水乡古镇”。其发展格局里,要构建“一核一带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为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63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为依托,以惠民、创新、和谐、美丽、智慧为水文化发展理念,着力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水利工程文化优化提升以及生态河湖水文化建设,着力完善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传统水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苏州水文化产业,实施水文化教育与传播能力建设,讲好苏州水故事,打响苏州水品牌,为提高苏州水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打造东方水城、江南水乡、“人间新天堂”和“两聚一高”美丽苏州实践提供支撑。第二节规划原则1、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把水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中,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结合水利实践,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营造百花齐放、健康向上的水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63 2、坚持水文化建设与水利发展事业相统一。坚持水文化建设服务于水利事业改革发展,既要注重从水利发展与改革实践中及时总结、整理、培育、丰富和提升水文化,又要注重运用先进的水文化指导水利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实践,推动水利事业健康发展。3、坚持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水文化。传承和弘扬苏州优秀传统水文化,保护好水文化遗产,弘扬好历代治水名贤的精神遗产,又要及时吸收新鲜养分,充实时代元素,与时代进步同行,与水利发展同步,为水利建设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提供更加坚实的水文化支撑和保障作用。4、坚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水利工作实际,发挥水利职工在水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水文化建设为群众服务、依靠群众,成果为群众共享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按照水惠民生的要求,发动群众参与到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工程建设、水文化知识普及、水文化活动的宣传中来。5、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建设相协调。水文化建设涉及多个方面,紧扣城市文化建设和地方工作实际,既要明确水文化发展各领域的目标与任务,构建苏州水文化发展框架体系,也要立足水利建设的现实情况,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水文化发展体系。第三节发展定位与布局一、发展定位《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未来五年苏州的发展定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具有63 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都市,品牌战略定位为:世界遗产城市。《苏州市水利水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要求,到“十三五”末,水文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水文化载体建设亮点凸现。苏州市水文化发展规划定位是:具有国际美誉度的东方水城、独特魅力的江南水乡、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段、全域水文化生态建设的先行区、城市水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新标杆。二、发展布局本次规划确定的苏州水文化发展布局为七大框架体系,分别是: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利工程文化优化与提升;生态河湖水文化建设;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文化产业培育;水文化教育与传播;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四节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63 立足苏州现代水利事业,挖掘治水历史文脉,弘扬新时代治水理念与行业核心价值,加强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提升水利工程与生态河湖的文化品位。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水文化发展框架基本建立,水文化载体建设亮点凸现,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苏州水利特色、彰显苏州历史文化底蕴的水文化体系,全方位提升苏州水文化水景观,彰显江南水乡内涵与特色韵味,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东方水城、国际水文化名城。二、分项目标苏州市水文化发展分项目标一览表类型指标规划目标属性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文化遗产调查2018年前,完成苏州市水文化遗产调查;2019年前,分区县撰写调查与研究报告并出成果,并形成出版物。约束性水文化遗产规划2020年前,完成《苏州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约束性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至2020年底,完成水文化遗产环境整治、保护展示工作。完成《苏州古城水文化遗产图册》编撰并出版。约束性水文化遗产保护规范与文化、文物部门联合制定《苏州水文化遗产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预期性水利工程文化优化与提升水利工程文化优化与提升将水文化融入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做好水利工程的文化挖掘与档案建设,打造苏州全域水利工程文化景观。预期性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文化提升至2020年,创成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8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0家。约束性生态河湖水文化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加大投入力度,至2020年,率先建成苏州段大运河文化带。约束性生态河湖水景观提升至2020年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达到70%;完成骨干河道与重点湖泊的文化景观节点工程;打造长江堤防风光带及太湖二期文化示范节点项目。约束性水美城乡建设至2020年,苏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达标率为90%,建成18个水美乡镇和230个水美村庄。预期性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水文化展馆至2020年底,建设苏州古城水文化馆、当代治水成就展示馆、太湖水文化馆,筹建苏州水利博物馆;至2025年,每个区县建成1家水文化场馆。约束性水情教育基地约束性63 至2020年,打造省级水情教育基地3家;至2025年,打造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1家、省级8家。水文化广场至2020年,结合重点项目,在重要工程节点打造1-2个水文化广场;至2025年,力争每个县区打造1处。约束性水文化公园至2020年,全市高品质打造2座水文化公园;至2025年,每个县区打造1座。约束性虚拟水文化馆至2025年打造全国首个虚拟水文化展馆约束性水文化产业培育水文化旅游至2020年,完成1-2处水文化旅游地建设。至2025年,完成8-10处水文化旅游地建设。至2020年与旅游部门合作推出大运河文化带等10个主题游线。预期性水文化体育产业至2020年,打造一批水上体育运动试点项目;至2025年,形成苏州水上运动品牌,举办主题性国际水上运动节。预期性水文化创意产业至2020年,积极运用社会融资等经济手段,率先创成1家水文化创意产业机构,并逐步形成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约束性水文化教育与传播水文化解读至2020年,完成苏州全市水利典籍目录,启动整理出版;至2025年,完成苏州水文化解读工程全覆盖。约束性水文化研究与创作至2020年,成立苏州水文化研究会;鼓励水文学艺术创作;编写完成第一批苏州水文化丛书;创作水文化宣传片、水利风采视频片等。到2021年完成《苏州水利史》编撰并出版。到2025年重修《苏州水利志》并出版。预期性水文化传播建设水文化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运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水文化宣传;开展水日、水周活动等。深度打造“我的天堂我的水”水文化品牌。预期性水文化教育把水文化教育列入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定期开展“五进”活动。编撰并出版《苏州水情读物》。约束性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新时期科学治水理念形成科学、创新的治水理念,拓展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预期性提炼苏州水文化精神提炼苏州水利精神,做好宣传、解读,制定《苏州市水利行业职业道德规范》。预期性树立苏州水利形象创作唱响苏州水利歌曲,优化行业标识。预期性推广苏州水利典型通过评选先进,挖掘典型,加强宣传,讲好苏州水利故事,挖掘苏州水利典型,出版苏州水利书籍。预期性63 第三章主要任务与实施内容第一节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一、主要任务1、推进苏州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至2017年10月,完成苏州市水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建立工程建筑类、非遗类、文献类水文化遗产资料基础档案。至2018年10月,分区县撰写调查与研究报告。在各区县水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文本基础上,完成苏州市水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总体报告。至2019年底,进一步加强研究,形成科学、完善、可供出版的研究报告。出版文本包括《苏州市水文化遗产研究》和各区县水文化遗产研究。2、编制苏州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至2019年底,完成《苏州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规划重点对苏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评估,建立分档保护体系。重点对苏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开展空间利用体系规划,构建水文化生态保护区、水文化遗址公园、水文化旅游景区、水文化展馆、水文化公园、水文化小品、固定保护节点等空间利用体系。规划采取展示、重现、主题塑造等方式,有重点对一批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开展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建设一批以塘浦圩田等水乡特色为主题的水文化生态保护区,彰显苏州水文化特色。3、开展确权划界范围内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结合河湖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确权划界,重点对“蓝线”63 范围内的水文化遗产开展一次重点排查确认工作,将该范围内水文化遗产纳入水利建设保护范围。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蓝线范围内水文化遗产环境整治、保护展示工作。开展水文化遗产保护、监测、管理和展示、利用研究。完成《苏州古城水文化遗产图册》编撰并出版。4、制定苏州市水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与文化、文物部门联合拟定物质水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水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与制度,制定苏州水文化遗产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文化遗产安全。二、重点工程项目1、白茆老闸遗址公园(1)项目概况常熟市白茆老闸遗址,位于老白茆塘入江口。白茆老闸是1936年采用近代科学技术在白茆塘所建,闸分5孔,净宽37.3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闸柱高大稳重,富有民族特色。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拨款建造。现在的展示房间内有一批老照片,包括动工、建造过程的老照片。并有石柱一段,上刻“第玖下段工长三百丈”。(2)规划措施建设白茆老闸水利遗址公园,设立苏州沿江闸站纪念展厅,建立纪念碑碑亭,展示浒浦老闸、白茆老闸等建设时工程建设书、老照片等文物;介绍水闸科普知识。2、三堰二池五闸遗址公园(1)项目概况三堰二池五闸63 位于吴中区穹窿山景区朱买臣村,木渎镇藏书镇西南部堰头村附近。该遗产为宋代塘堰水利工程遗址,包括上堰、下堰、过山堰和园塘池、荷花池,上下两堰相连,中有一堤,其间五闸相隔。相传为西汉大臣朱买臣任会稽太守时所创。建议结合乡村旅游特色,保护、打造成遗址公园,展示苏州丘陵灌溉水利特色。(2)规划措施加强遗产保护,修复堰闸设施原貌;加强周边环境整治,修建参观步道;设立文化内涵展示解读设施。3、垂虹桥遗址公园(1)项目概况垂虹桥跨太湖、通运河,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现存为元、明、清三代遗址,是重要的运河水利工程遗址,也是吴淞江最早的源头。位于吴江区松陵镇,现垂虹桥遗址公园体量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建议重新规划、建设。内存的《吴江水则碑》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水文测量史实存在。(2)规划措施建议全面升级打造,包括建《吴江水则碑》亭、垂虹桥水文化广场等。4、吴江塘路遗址公园(1)项目概况唐元和五年(810年)修筑松陵堤,通苏州驿路,后历代修建。吴江塘路为世界遗产点,现存一段位于大发海鲜市场对面。(2)规划措施63 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考虑、统筹安排,提升现有公园景观水平,建设公园主入口标志物;加强吴江塘路历史文化内涵的解读;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增强交通可达性。5、禹王庙庙会(1)项目概况禹王庙位于吴中区金庭镇西北角。相传大禹曾在此安营扎寨指挥民工治水,该庙始建于梁代大同三年(537年),现存大殿重建于清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殿内供奉禹王塑像。园内有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禹王庙记碑,园后有明代石码头,为军民两用,长五十余米,宽3.4米,高1.8米,由102块,每块重1.5吨花岗岩铺砌而成,延伸入太湖。此外还存有太平军土城遗址。(2)规划措施以“大禹治水、震泽底定”为主题,开展大禹治水文化主题展示;设立大禹文化展示室;举办禹王庙庙会,开展大禹巡游活动。6、吴歌保护与传承(1)项目概况吴歌是苏州水乡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江芦墟山歌、常熟白茆山歌、太仓双凤山歌、张家港河阳山歌等都是吴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太湖流域,口口相传,代代相袭。江南太湖流域一带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2)规划措施63 选址建造“吴歌馆”(含纪念馆、博物馆、展示馆、传习所于一体)。开展苏州“吴歌”传习活动;定期举办吴歌展演。7、课题研究完成《苏州古城水文化遗产图册》编撰并出版。其它各市区完成相应的研究。第二节水利工程文化优化与提升一、主要任务1、将水文化融入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建设前期的功能布局里预留文化展示传播、水情科普宣传的空间,新建或将现有空间改造为水文化展区、水情教育展区,水科普宣传角,水文化解读展示牌等。将单个水利工程的文化提升融入到地域、流域与全市整体水利工程文化提升的方案思路中。建立水文化研究、水利工程建设、水情宣传教育“三同时”工作机制,将水利工程文化内涵挖掘研究、水文化氛围营造,贯彻到工程建设的始终。2、做好水利工程的文化挖掘与档案建设对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工程的源流、历代整治情况进行梳理考证,概况总结治水思想理念,建设技术技艺与值得借鉴的优秀治水、管水经验。总结工程所在地周边的历史名人、传说、民俗等,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对于新建水利工程,在管理运行过程中注意搜集整理档案、图片与影像资料,记录建设节点、重要事件等,编写年鉴、志书等,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63 3、打造苏州全域水利工程文化景观把传承、发扬工程的水文化内涵,打造优化水文化景观作为新建或改造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功能布局、外观设计等方面大胆创新,吸收当地艺术文化特色,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融合设计、高质量施工。既要进行绿色植被景观打造,也要结合工程历史文化,打造特色景观。至2025年,完成全市重点水利工程的水文化优化提升,建设打造一批水利风景区。远期完成全市范围内水利工程的文化景观提升。4、水利风景区创建与提升进一步提升现有水利风景区品质,提高水利风景区在苏州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努力形成“水利+旅游”全域旅游格局,彰显“东方水城”的特色韵味。至2020年,力争完成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18家,其中国家级10家(目前苏州已有水利风景区9家,其中国家级6家)。二、重点项目1、苏州引清工程水利风景区(1)项目概况以胥口国家水利风景区为基础,纳入阳澄湖枢纽、江边枢纽、西塘河枢纽一并复核,更名为“苏州引清工程水利风景区”。苏州市胥口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治理太湖重点工程——环太湖大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湖洪水经胥江通往苏州古城区和阳澄淀泖地区的主要控制口门,位于胥江入太湖的交汇口,距古城苏州约2063 千米。1997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工程集防洪、挡污、通航、景观等功能于一体,包括船闸一座、单孔16米节制闸一座、太湖接堤1380米,及2007年新建的复线船闸等。七浦塘是苏州市阳澄淀泖区五条骨干通江引排河道之一。七浦塘拓浚整治工程是《太湖流域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中明确区域水资源配置的骨干工程。工程西起阳澄湖,东止长江。途经相城区、昆山市、常熟市、太仓市。在拓浚整治的河道上兴建江边枢纽、阳澄湖枢纽。江边枢纽工程主要由节制闸、泵站和船闸各一座组成,其中,节制闸闸孔总净宽为32米,泵站总装机流量为120立方米每秒。阳澄湖枢纽位于七浦塘与张家港高等级航道交汇处。工程由立交地涵、节制闸和船闸组成。立交地涵设计流量100立方米每秒。 西塘河是阳澄水网一条南北向的河道,北起望虞河琳桥港闸,南迄苏州外城河钱万里桥,河道流经苏州高新区、姑苏区和相城区。西塘河全长18.3千米,河道底宽不小于40.0米,底高程0.0米,两岸大堤堤顶高程5.5~6.0米,顶宽6.0米,并于裴家圩设置抽水泵站,在西塘河不能自引时,可抽引望虞河水入苏州外城河。西塘河两岸地势低洼,地面高程3.5~4.5米。两岸有76条支河,为了形成全封闭清水通道,确保专线送水,两岸进行了水系调整,并建30余座涵闸进行控制。胥口枢纽、七浦塘沿线和西塘河枢纽,均为苏州市引清工程,通过工程调度,保障全市水系畅通和水质环境。同时,结合管理处自身环境提升,统一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63 (2)规划措施景区名称所在区域景观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苏州引清工程水利风景区全市清水畅流,水环境保障①以胥口水利枢纽为基础,统一进行七浦塘-阳澄湖枢纽、七浦塘-江边枢纽,以及西塘河枢纽的环境打造、水文化提升工程;②在各枢纽节点设立科普专区,介绍苏州清水、活水工程内容及效益,形成多点工程网状结构。形成科普示范与水文化宣传的典型片区;③结合七浦塘沿线阳澄湖、西塘河沿线三角嘴湿地、春申湖,整治工程管理范围水环境,建设文化景点,形成水利设施旅游网络。并挖掘周边历史传说、名人故事等,讲好水故事;④结合巴城镇半岛上种植的2000余株樱花,举办花事活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旅游+水文化+科普2、南湖荡水利风景区(1)项目概况南湖荡景区在常熟市苏虞张公路和沈张路附近,因地处尚湖之南而得名。相传明代为无锡华太师所有,故又名华荡。元至正年间,知州王德刚曾筑圩,后仍还水为湖,直至1966年,因灭螺需要结合粮田建设再次围垦建圩。(2)规划措施原生态湿地公园打造水利风景区,结合“十三五”期间湖泊生态修复工程,近期打造成省级水利风景区。63 景区名称所在区域景观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南湖荡景区常熟市水文化、休闲旅游度假①利用南湖荡的原生态,结合十三五期间湖泊生态修复工程,以湿地为依托建设湿地公园,融生态保护、自然休闲、历史文化等功能为一体,协调发展;②利用南湖荡离尚湖风景区较近的地理优势,将其建成相互依托的水文化展示景区;③加强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在不影响历史文化氛围的条件下,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和场地,打造生态休闲度假区,增加疗养、休闲度假功能。省级水利风景区自然风光、水文化解读展示3、泥仓溇水利风景区(1)项目概况常熟市董浜镇泥仓溇湿地公园位于长江—阳澄湖的江湖水网过渡区,规划总面积108公顷,土地平坦,河道密布,农作物丰富,原生态保护较好。目前在打造共三期的泥仓溇湿地生态小镇,包括室内外游乐项目,精品露营地、民宿及酒店等。(2)规划措施2018年创成省级水利风景区,项目定位为湿地风光+高效农业展示;后期建议考虑添加水情教育项目,申报水情教育基地。景区名称所在区域景观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泥仓溇水利风景区常熟市董浜镇水文化、休闲旅游①加强湿地公园景区的提升,增加常熟本地水文化内容;②建设“水文化科普展示馆”,引进动态观演设备系统,形成一处充满活力的、参与性强的科普教育场所;③景区内开发趣味性强的水上活动;④加强景区周边娱乐项目的的开发利用,开发农业观光项目省级水利风景区;后期添加水情教育项目,申报水情教育基地。湿地风光+高效农业展示63 ,丰富旅游产品体系。4、石湖水利风景区(市本级)(1)项目概况石湖属于太湖支流,国家4A级风景区。南北长4.5千米,东西宽2千米,周围10千米,面积3.6平方千米,以吴越遗迹和田园风光见称。石湖历史悠久,相传范蠡就曾带着西施由此入太湖,从此隐居。此外还有渔庄、天镜阁、行春桥、越城桥、顾野王墓、越城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石湖串月等景观景物。附近的上方山上还有吴王拜郊台、吴王井、藏军洞、楞枷塔、范家祠、潮音寺等。(2)规划措施结合打造苏州大运河文化带,近期创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议改造“吴越春秋”,营造旅游+水文化氛围,沿线增加水文化故事解读等。景区名称所在区域景观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石湖高新区、吴中区、市区水文化、休闲旅游①整治周边环境,尤其是“吴越春秋”景区周边。重新规划石湖与上方山的景区的关系,将二者联合打造为一处“山水盛境”;②提升石湖景区的文化内涵,将石湖深厚的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利用石湖的自然条件、文化底蕴和旅游开发潜力,打造一处独具特色的水文化旅游景区;③利用石湖的历史传说和范成大田园诗情、打造代表性文化主题旅游点和线。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旅游+水文化5、巴城湖水利风景区(1)项目概况63 巴城湖水利风景区在昆山市巴城镇中西部,为省级水利风景区,范围包括巴城湖、雉城湖和鳗鲤湖3个省保护湖泊及各类水域陆地资源。其中巴城湖包括巴城老街、巴城湖公园和规划中的巴公堤等;巴城湖西北方向巴城镇武神潭村的“八卦水城——南武城”遗址是春秋著名军事家孙武奉吴王阖闾之命所建的一座水寨军防城,八卦水城的建立,化水患为水利,有效防御了当年越国和附楚淮夷对吴国的威胁。遗址四周是巴城现代农业和高效渔业示范园,最具特色的是巴城蟹文化。(2)规划措施提升打造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旅游景区升级。定位为水美城乡、水产业发展。景区名称所在区域景观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巴城湖昆山市巴城镇水文化、旅游休闲①巴城湖景区依托巴城湖、雉城湖和鳗鲤湖,突出水文化,并结合巴城镇、巴城老街、巴城湖公园和规划中的巴公堤,将巴城湖打造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②结合巴城现代农业和高效渔业示范园,突出巴城蟹文化;③结合周边乡镇、村(尤其是巴城镇武神潭村),打造具有巴城特色的水美乡镇、乡村。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水美城乡、水产业发展6、一干河水利风景区(1)项目概况张家港市一干河生态休闲风光带位于城中轴线一干河两侧,东至一干河以东200米,南至晨丰公路,北达长江。风光带将由一干河生态廊道、一干河滨江公园,以及河西生态农业休闲园组成,总面积63 约14.6平方千米。目前,生态廊道和滨江公园已建成。定位:水环境优美、农业生态休闲、田园风光的“沙上田园”。(2)规划措施结合市区长江生态廊道,进一步开展引清工程,近期创成省级水利风景区。景区名称所在区域景观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一干河水利风景区张家港市城中水文化、旅游休闲①依托一干河生态廊道、河滨公园、生态农业园,提升一干河“一体两翼”的水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打造一处独具特色的水文化旅游景区;②在一干河生态廊道两侧建设具有现代风格的小游园、风雨亭、读书台、临水长廊等休闲设施;建设张家港籍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雕塑群;沿岸建历代文人咏张家港的诗词碑林等建筑与设施;在沿岸绿化丛中设置音响,增添夜景的视听觉美感;③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条件下,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和场地。省级水利风景区水环境优美、农业生态休闲、田园风光的“沙上田园”7、水利枢纽科普宣传基地打造(1)项目概况根据苏州水利“十三五”规划,即将新建元和塘水立交。已有的水立交包括望亭枢纽、常熟枢纽、张家港枢纽等。(2)规划措施结合工程与周边环境景观,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形成水文化园与科普园。同时以元和塘水立交建造为契机,为诸多水利枢纽统一设计提升科普内容展示与解读。63 第三节生态河湖水文化建设一、主要任务1、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积极落实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纳入苏州市水利发展规划,处理好大运河保护与水利建设的关系,新建水利工程充分考虑与运河文化带融合。至2020年,苏州在运河全线率先建成具有苏州特色的大运河文化带。加大大运河苏州段本体及周边河湖整治力度,全面提升生态与文化景观建设标准。加大运河环境景观控制力度,确保大运河遗产和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有效保护。实施垂虹桥遗址公园建设、吴江塘路遗址公园建设、宝带桥景观环境提升、运河文化广场、“苏州虚拟大运河”等项目。实施苏州大运河文脉整理工程。到2020年,基本完成苏州大运河沿线文化导视系统建设。2、推进重点河湖水文化景观建设结合“一河一策”“河道蓝线”规划及河道提升整治工程,在苏州市具有历史内涵的河道、湖泊选取重要节点,通过文化主题展示方式展现苏州河湖的历史文化内涵。至2020年,重点完成“十三五”时期河湖整治工程中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河湖水文化景观建设。远期形成以长江、大运河、环太湖岸线、重要历史河道城区段、重点湖泊为核心的河湖水文化景观体系。3、水美城乡建设63 保护苏州古城水街、水巷的传统风貌。保护张家港环城河风貌、太仓城区、常熟城区、昆山城区水城风貌;保护江南水乡古镇的水景观风貌格局;保护典型水乡村落的风貌格局,设立常熟金家大圩、吴江江村、吴江同里北联及昆山等地的塘浦圩田风貌保护区。保护按照《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要求,至2020年,全省70%以上的市、县(市)建成水生态文明城市,高水平建成200个水美乡镇和2000个水美村庄。至2020年,苏州市(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达标率为90%,建成35个水美乡镇和300个水美村庄。针对已列入名录的水美乡镇、水美村庄,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做好水文化的展示与利用工作。二、重点项目1、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项目(1)浒墅关景观建设。浒墅关在苏州城西面,明宣德四年(1429年)户部设钞关于此,为全国七大钞关之一,时为“吴中第一大镇”“十四省通衢之地”。进一步挖掘浒墅关文化内涵,确定浒墅关遗址位置;结合运河沿岸景观建设,恢复浒墅关(可参考淮安榷关)。(2)高新区大运河文化景观工程,运河文化带景观提升。(3)运河文化广场。选址于京杭运河与胥江交接处。包括两江汇流纪念地标、观景高塔、运河浮雕广场。(4)横塘驿站。选址于京杭运河与胥江交接处。以驿站遗址为核心,展示中国古代的邮驿文化。建造贺铸研究馆。(5)石湖“吴越春秋”63 改造。主要以石湖与上方山森林公园为核心,选址石湖风景区两岸。进行环境整治,重新规划改造“吴越春秋”场地,增加运河文化景观与解读,打造风情商业街。建造范成大田园诗情馆。(6)宝带桥—澹台湖片区整治。将宝带桥与澹台湖片区水环境一并整治,将澹台湖打造为水文化公园,建造儒学馆(以澹台灭明、子贡、言子等孔子弟子为主的儒学研究馆)。(7)莺脰湖文化提升打造。吴江区平望镇镇南莺脰湖为大运河、頔塘交接点。至2020年,进一步完善莺脰湖周边水环境整治和道路贯通,提升文化内涵展示水平,将大运河、頔塘、古镇风貌结合,打造以文旅结合为功能的运河文化名镇。2、环太湖大道及岸线风光带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环太湖大道及岸线(度假区段)是以环太湖大道为主轴,太湖山水为依托,沿湖旅游配套功能设施为基础的集度假观光,防汛防洪,体育赛事,节庆演艺,会议会展为一体的文旅体游融合综合功能区,东起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大风车处,沿太湖岸线,到光福镇渔港村与高新区的分界点为止,全长约30.6千米。至2020年前,在已有的环太湖大道及岸线增加水文化解读的景观、展示牌,建设太湖历代治水名贤塑像群,在望虞河口建设“引江济太”工程纪念亭等;同时以已有的大道及岸线为基础,结合二期东太湖整治配套,延长风光带,突出文化内涵解读展示。3、长江堤防岸线风光带推进长江137千米63 堤防风光带示范节点项目,至2020年,完成长江岸线堤防沿线环境整治工程。结合江边闸口枢纽,完成3-4处水文化景观节点工程。推进太仓市江滩湿地公园、常熟市长江生态湿地项目建设。4、开展重点历史河道文化景观工程“十三五”期间,结合河道整治工程,挖掘水文化元素,开展娄江、胥江、盐铁塘文化景观长廊建设。开展昆山环护城河、张家港环城河、常熟琴川河、至和塘太仓城区段、浏河塘太仓段、元和塘相城区段、吴江区苏州河、吴中区木光河、黄泗浦文化景观节点建设。5、开展重点湖泊文化景观节点工程“十三五”期间,推进阳澄湖、澄湖、尚湖、金鸡湖、明镜荡、石湖、莺脰湖环湖水文化景观建设。结合生态修复任务,推进昆承湖、南湖荡、官塘、万千湖、汪洋荡、淀山湖、太史淀、棋盘荡、盛泽荡、漕湖、南星湖、金仓湖、汾湖等湖泊的文化景观节点工程,建造澄湖文化馆。6、塘浦圩田水文化挖掘展示工程(1)项目概况充分利用苏州历史上塘浦圩田体系格局情况,研究申报苏州塘浦圩田世界灌溉工程历史遗产,并加强保护,建设塘浦圩田展示区。(2)规划措施在常熟金家大圩开展环境整治,保护塘浦圩田灌溉系统的风貌,设立苏州高乡与低乡灌溉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在苏州境内选取2-3个传统塘浦圩田体系典型63 ,设立水利文化解读场所;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63 第四节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主要任务1、建成首批水文化展馆至2020年底,建设完成苏州首批水文化展馆,建成全省首家水利博物馆,包括:苏州古城水文化馆、当代治水成就展示馆、太湖水文化馆、苏州水利博物馆;搜集相关资料,出版各展馆的专题图书、画册、音视频片及周边产品等。至2025年,每个县区建成一家水文化展示场馆,建立水文化宣传长效机制。2、打造水情教育基地至2020年,全市打造省级水情教育基地3家;至2025年,全市力争申报成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1家,省级水情教育基地8家,每个县区打造1家水情教育基地。在体量较大的新建节水载体建设中,建设节水宣传与科普展示场所。3、建造水文化广场水文化广场即以某项水文化内容为主题的广场,具有水地标宣传、水文化弘扬等作用,如运河文化广场。至2020年,结合重点项目,在重要工程节点打造1-2个水文化广场。至2025年,力争每个县区结合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在滨河、滨湖等空间打造一处水文化广场。4、建设水文化公园63 水文化公园即以水文化内容为主题打造的公园。水文化公园可利用河湖自然资源进行打造,对其水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展示;也可利用水文化遗产,打造水利遗址公园。至2020年,全市高品质打造2家水文化公园。至2025年,力争每个县区打造1家水文化主题公园。5、创建虚拟水文化展馆利用VR、AR技术,至2025年建成全国首个虚拟水文化展馆,将苏州悠久的治水历史、极丰富的水文化遗产,通过网上虚拟展厅对社会公众开放展示。虚拟展馆可由游客自主操作、游览,观看图文、影视音频等。并设立互动项目,与教育和公益平台对接。借助虚拟水文化馆平台,举办国际水文化直播交流,开展活动、论坛等。远期力争全市水文化展馆与水情教育基地均实现数字化、虚拟化。二、重点项目1、苏州水文化公园(1)项目选址项目选址在七浦塘阳澄湖枢纽。(2)规划措施2018年开始创建,将枢纽管理处建设成苏州水文化公园。建议打造为塘浦圩田展示与“水惠民生”相结合的主题公园。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苏州水文化公园阳澄湖枢纽,相城区七浦塘水惠民生①以展示历史上塘浦圩田与水惠民生、水利为苏州城乡尤其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②展示水利枢纽概念,展示形式多样,介绍市区外围乡村水系的特点;③介绍农村节水、历史上圩田利用等知识;④建设水科学、水生物(如阳澄湖大闸蟹)、水运动主题内容的展示区;⑤结合巴城镇半岛上种植的2000余株樱花,举办花事活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休闲、科普2、苏州古城水文化馆(1)项目选址63 已经在建,选址位于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平四闸。(2)规划措施展示苏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水对苏州“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的重要作用,水利与城市的关系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苏州古城水文化馆苏州环古城河健身步道平四闸水与名城①依托苏州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苏州城市的兴起与水的关系;②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展示运河对苏州城市发展的作用,以及“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繁华;③描绘苏州由运河时代走向太湖时代——苏州未来的水文化走向。展示苏州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水对苏州“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形成的重要作用,水利与城市的关系科普3、当代治水成就展示馆(1)项目选址拟建在苏州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大楼1楼。(2)规划措施展示苏州当代治水成就。宣传当前“六大水利”工作中苏州的特色亮点。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当代治水成就展示馆苏州水利水务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大楼1楼当代治水成就①以苏州市当代水利治理成就为背景,整合苏州水文化,展示苏州市新中国成立后,大运河整治,城市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引江济太,江堤达标,太浦河、望虞河、环太湖大堤等太湖治理的成果;②突出科学治水、科技治水的力量,展示具有苏州特色的水文化。打造国内一流的集展示、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治水文化展示馆。科普展示4、苏州太湖水文化馆63 (1)项目选址选址位于胥口水利枢纽。(2)规划措施展示历代太湖治理方式与成效,展现当代太湖治理成就。结合周边胥王庙人文景观,讲好伍子胥与苏州城的故事。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太湖水文化馆胥口水利枢纽太湖水文化①依托太湖的悠久历史,展示太湖水文化概况;②利用现代科技展示唐宋以后太湖地区的开发;③新中国建立后,太湖的整治(引江济太、太湖蓝藻等);④古代治理太湖的理论、名人、实践;⑤当代太湖治理的科技、成果。打造国际一流的集展示、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水文化展示馆。休闲、科普5、苏州水利博物馆(1)项目选址选址暂定在胥江与大运河交接的运河文化广场,利用原有建筑改造展示空间。该处不仅靠近市区,且处于大运河文化带苏州段打造的标志性地区,适宜打造水利博物馆这一亮点建筑物,与运河文化景观呼应,突出水利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对苏州文化发展(长江文化、圩田文化、漕运文化、海运文化等)的重要作用。(2)规划措施建成全省首家水利博物馆,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一个组成部分。陈列解读苏州治水相关水文化遗产,包括工程、遗址、治水用具、水祭祀活动、治水名贤与治水思想、治水相关著述文献、水乡文化等。博物馆建成后申报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63 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苏州水利博物馆高新区运河广场周边综合性水利博物馆①利用图片、影像、模型等展示苏州水利文化遗产的总体情况;②收集从古到今的水车、水碾等各种水具、图片等资料进行展览;③收集中国历史上水利名人相关资料和实物进行展览,可以考虑为水利名人建立蜡像馆;④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展示苏州市水利建设情况,以及水情教育情况;⑤采用互动形式,让参观者亲身体会到水利建设感受。全省首家水利博物馆、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宣传展示、科普教育6、昆山水文化展示馆(1)项目选址昆山水文化展示馆选址在昆山市锦溪镇南郊明镜荡水利风景区内,与锦溪镇相连,一部分是水利文化馆展示,一部分是湿地科普展示。展示馆后面为五保湖。(2)规划措施水文化展示馆、锦溪省级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基地方案已制定,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预计2017年底施工,2019年建成。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昆山水文化展示馆昆山市锦溪镇水文化科普①依托昆山市丰厚的水文化资源,利用现代科技,通过图文、影像、声控、模拟等方式展示展示昆山市水文化的开发利用成果(如河湖的演变、水利风景区、水乡古镇等);②依托湿地公园的优势,观看到多样性的植被和鸟类生态景观,普及湿地等水文化常识,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打造水文化科普基地;③依托五保湖,开展亲水文化活动,开发水产业。水情教育基地休闲、旅游、科普7、苏州河长制记忆馆63 (1)项目概况借助苏州“一河一策”中34条(座)河道(湖泊)整治影像项目,将河道湖泊整治前后的照片、视频记录留存。在场馆中集中展示河长制的工作,苏州每一条骨干河道与重要湖泊的整治前后变化,并通过一些水样、模型、实验等,生动反映河道整治方式,水净化方式等,使展馆成为河长制宣传的载体、关爱河湖、开展水情教育的场所。(2)规划措施建议选址苏州市区沧浪文化宫,2020年前完成选址和内容场馆设计,至2020年影像资料项目交付后可开馆。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苏州河长制记忆馆苏州市区水文化科普①整理苏州34条骨干河湖影像资料,整理河道整治前后对比图像;留存水样、水质报告等资料;②设置河长制工作介绍、河湖乡愁记忆、水利建设旧影、清水节水科普小试验等展示区;③依托动手小实验,开展水情教育活动,制作每一条河湖的手绘明信片、印章、雨伞等文创产品。水情教育基地科普、活动、实践8、运河文化广场(1)项目选址运河文化广场选址位于京杭运河与胥江交汇处,建设运河文化广场,展示胥江文化,建设贺铸研究馆,设立地标性建筑。(2)规划措施建设两江汇流纪念地标、观景高塔、运河浮雕广场。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63 运河文化广场京杭运河与胥江交汇处运河文化①依托京杭运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利用雕塑、碑廊等形式,展示中国历代运河的形成、水运、邮驿等,以及运河对苏州城市的关系;②展示苏州历史上与运河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建设贺铸研究馆;③展示与苏州有关的运河史话、诗词、治水名言等;④利用水幕等技术,展示运河的动态形成与演变;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地标性建筑休闲、科普9、张家港市水资源科普教育馆(1)项目概况科普馆位于张家港市东横河水利枢纽内,总面积650平方米,分为A馆和B馆两个展馆。A馆主要针对业内人士及科普教育爱好者,在普及水生态知识的同时,宣传张家港市近年来水生态建设的成就。B馆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和普通大众,突出科普性和互动性,传播与水有关的知识。(2)规划措施二期建设升级改造,增加建设互动项目,如小实验、小发明等项目,通过让社会公众动手做实验,亲自验证水资源特性和节水等数据,直观掌握相关水知识,力争申报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张家港市水资源科普教育馆张家港市东横河水利枢纽水资源科普①依托张家港市东横河水利枢纽,利用现代科技展示张家港的水利、水文化,尤其是张家港地理地貌的历史形成等;②利用图片、影像以及实验等手段,展示张家港水资源治理情况,让参观者真实感受到水环境污染给生态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强民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科普10、旺山水土保持园(1)项目概况63 旺山水利风景区总面积6.1平方千米,是一处山林植被、农业生态、田园村落、历史古迹保存良好的龙怀福地。清洁的水源,良好的生态使这里不仅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还拥有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等多项桂冠。(2)规划措施进行水情教育科普设施配套,创成省级水情教育基地。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旺山水土保持园苏州市吴中区农业旅游①依托旺山水土保持园,增加水情教育的内容,利用现代科技展示旺山的水利、水文化,尤其是由采石宕口到景区的历史变化过程;②利用图片、影像以及实验等手段,展示旺山水资源治理情况,让参观者加强水资源保护、利用、开发意识;③开发亲水平台和亲水项目,让参与者切身感受水美乡村的生态。省级水情教育基地休闲、旅游、科普11、董浜镇高效节水灌溉基地(1)项目概况基地为苏州市第十五批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于2009年成立了全省首个“民办公助”形式的镇级节水灌溉协会,2013年被水利部命名为“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高效节水灌溉泵站106座,覆盖面积达到31.33平方千米。近年来通过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科普场馆公众开放日、科技下乡、专业技术讲座与培训、展示等手段来普及现代水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营造节水氛围。(2)规划措施63 目前大楼内二层有农田灌溉演变科普展厅,建议后期策划打造成为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董浜镇高效节水灌溉基地常熟市董浜高效节水灌溉①依托董浜镇高效节水灌溉基地,视频直播现场,展示节水灌溉在人力、物理、科技上的优势;②利用图片、视频等对比传统灌溉于节水灌溉,让参观者水情教育有直观了解;③结合灌溉基地的配套设施,普及节水灌溉对目前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知识及前景。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科普12、 苏州湾亲水体育公园(1)项目概况苏州湾体育公园位于吴江东太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内,是吴江区“1058”工程重大生态文明项目之一,集生态修复、景观游赏、旅游度假、户外休闲、运动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生态公园。该公园东接230省道,西滨东太湖苏州湾,与东太湖大酒店比邻而居。(2)规划措施公园占地约0.97平方千米,长达10千米的慢跑步道贯通整个公园,园内各色植物和沿太湖边起伏多变的美景,将为吴江市民提供一个新的休闲漫步、呼吸新鲜空气的天然氧吧,除此之外,公园还拥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休闲健身点、人行步道、停车场等室外场地,壁球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及健身房等室内配套,功能分区明确,充分满足市民日常健身需求,定将成为吴江市民运动健身的好地方。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63 苏州湾体育公园东太湖苏州湾水上体育、休闲①打造较为安全可控的亲水平台,增加亲水运动项目;②依托太湖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公园水文化内涵;③适时举办水文化运动。水上体育公园休闲13、苏州虚拟水文化馆(1)项目概况拟利用最新的VR、AR与互联网技术,创建全省乃至全国首家虚拟水文化馆。整合全市水文化资源,包括水文化遗产、水文化教育宣传资料等,建造全虚拟3D的网络展厅,使游客通过自主点击鼠标观看,如身临其境进行游览。虚拟水文化馆还可进行导览服务,开展知识问答等读者互动活动,成为开展水文化宣传与教育的重要载体。(2)规划措施至2025年,创建完成苏州市虚拟水文化展馆,将各类水文化展示内容纳入,并设立互动项目,与教育和公益平台对接。后期可扩容,将全市水文化基地与展馆数字化、虚拟化。项目名称所在区域项目主题建设引导发展目标特色苏州虚拟水文化馆网络全市水文化内容①将苏州全市水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制作;②通过VR、AR等技术建设虚拟展馆,以直观性与互动性吸引大批互联网游客;③打造为与世界其他高规格虚拟展馆同样水准的水文化馆,举办国际性评比、论坛等活动。全国首家虚拟水文化馆,全市水文化资源一体平台全市水文化内容搜索与导览,水文化特色教育与互动63 第五节水文化产业培育一、主要任务1、水文化旅游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建设水文化旅游地。提升有条件的水利风景区、水文化公园的旅游配套设施,至2020年,完成1-2处水文化旅游地建设。至2025年,完成8-10处水文化旅游地建设。2、推进水文化空间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进生态河湖、水利工程、水情教育基地、水文化场馆等水文化空间与周边的旅游中心地串联,将水利的景观空间融入到周边区域旅游发展中。至2020年,完成10个水文化旅游线路打造。参与或主办水文化节、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至2020年,举办一次国际水文化节庆活动。3、发展水文化与体育运动结合整合全市河湖资源,梳理与水上运动相结合的点,集中规划水上体育娱乐项目。至2020年,打造一批水上运动试点水体;至2025年,形成苏州水上运动品牌,打造主题性国际水上运动节。4、水文化创意产业机构打造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水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至2020年,积极运用社会融资等经济手段,寻找文化创意项目及创业政策,全省率先创成1家水文化创意产业机构。至2025年,逐步形成苏州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63 二、重点项目1、打造水文化主题游线推出大运河文化带主题游线、苏东河-西山水文化风光游线、长江风光带游线、苏州水美城乡游线、生态河湖休闲游线、水利工程科普游线。2、举办苏州“世界水文化名城博览会”以苏州为永久举办地,以“魅力水城”为主题,邀请世界上以水为城市特色的重要城市,以博览会+论坛+活动的形式,每两年举办一次。博览会以水文化为主题,第一届可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为主,以城市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主题,开展相关活动。3、举办系列水上体育项目(1)在苏州市境内的独墅湖、金鸡湖、石湖、盛泽荡以及东太湖等地区,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举办规格较高的赛艇运动,并形成水上运动旅游文化品牌。(2)在原有的环太湖、环金鸡湖的马拉松比赛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整合,可以将环太湖和环金鸡湖的马拉松命名为苏州市春季、秋季马拉松比赛,并适当增加新的路线。苏州所辖市区也可以适当开展马拉松比赛。(3)在2017中国自行车联赛苏州阳澄湖站,及“中国最适合骑行游览线路”的基础上,打造更多的环湖骑行路线,在专业比赛的基础上,与低碳、环保相结合,开展全民自行车比赛运动。63 (4)整合苏州端午习俗中的龙舟赛事,举办级别较高的龙舟赛事,并形成苏州品牌。(5)在苏州举办全国钓鱼锦标赛、全国休闲渔业垂钓比赛等,将中国钓鱼运动向健康化、国际化、市场化发展的方向进行引导,形成运动品牌。(6)以水情、水景、水乡为主题,与田园特色乡镇相融合,打造一批冠以慢生活为命名的城市、乡村(镇)。第六节水文化教育与传播一、主要任务1、开展全域水文化解读工程至2025年,完成苏州市第一批水利典籍点校、整理与出版项目。至2020年,完成蓝线范围内苏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解读工程,主要解读方式包括标志牌解读、多媒体解读、陈列解读及图文画册资料汇总等。启动苏州水利工程、治水科技、治水成就的内涵解读工程。至2020年,完成市级解读工作;至2025年,达到解读工程全覆盖。2、推动水文化研究与文艺创作繁荣加强水文化研究、成果宣传和创造性转化。至2020年,成立苏州水文化研究会,举办国际水文化论坛。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水文化研究,鼓励成立苏州市水文化文学、书法、绘画等协会。至2025年,每年完成1-2项全省水利文史研究课题、江苏水利科技项目等课题。至2020年,编纂完成第一批苏州水文化丛书。63 加强水文化创作。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影视、动漫等水利文学艺术形式的水文化活动。3、加强水文化传播建设苏州水文化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全市水文化资源,面向社会宣传和提供教育服务。做好水文化新闻宣传工作,积极运用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利用报、刊、场、馆与网络,积极使用“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丰富水文化宣传内容与形式。认真策划举办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积极举办“水文化周”“水文化节”活动,增进全社会对水和水利工作的深入了解。4、做好水文化教育把水文化教育和水情教育列入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培训内容,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至2020年,市级形成水文化教育、水情教育活动体制,定期开展“六进”活动,发放水文化读本与水情教育读本,进行宣讲。至2020年,每所中小学的图书馆拥有10本水文化读本和水情教育读本。借助苏州水文化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网上答题”栏目,开展面向社会的水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举办水文化知识答题比赛等。组织各地各单位培训,到2020年,全市水文化培训达500人次。至2025年,全市培训1000人次。把生态河湖行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以河长制为宣传主线,大力宣传生态河湖行动典型经验和成效。通过水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二、重点项目63 1、“智慧水文化”苏州水文化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搭建集资讯发布、内容展示、教育服务为一体的全省首家水文化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水文化动态、苏州水情、苏州水文化遗产、水利工程、水利风景区、生态河湖、水美城乡、水文化展馆、水情教育基地、水文化科普、影音展厅、文艺长廊、预约参观、网上答题、游客留言等栏目。网站设置便捷简明的导览系统,使在线游客一键查询相关水文化知识与内容。同时链接到市教育部门网站,鼓励中小学使用平台开展学习,并通过“预约参观”栏目,在线预约水利工程、水情教育基地、水文化展馆参观,组织水主题实践活动。2、“苏州水文脉”典籍工程苏州水利典籍资料丰富,有《新浏河志》《娄江志》《白茆河水利考略》《三江水利纪略》《吴中水利通志》《三吴水利条议》《东吴水利考》《吴江水考》等,已经出版的有《三吴水利论》(1936年)、《吴中水利书》(1936年、2014年)、《太湖备考》(1998年)、《震泽编》(2015年)。整理苏州全市水利相关典籍,形成目录;整理著作,进行点校出版;最终形成全市典籍库。一期完成全市水利典籍目录,点校典籍并出版。到2025年开展《苏州水利史》《苏州水利志》编撰并出版。完成《苏州水情读本》编撰并出版。3、“梦回水乡”系列品牌宣传打造“梦回水乡”品牌系列宣传载体,形成视、听、读、想全方位体验,还原水乡体验,唤醒江南水乡记忆63 。出版系列文化读物,制作全景漫游、虚拟漫游,拍摄宣传视频:包括“食·在水乡”“住·在水乡”“行·在水乡”。口述治水史视频整理;河湖、古镇、水巷、园林、水门、古桥、古井、水埠、水车等名称探源等。4、“文化太湖”品牌打造依托太湖水文化背景,开展具有较高水平及知名度、影响力的文化展示活动,潜移默化弘扬水文化。规划措施包括排演“太湖旧事”舞台剧;举办“印象太湖”唐宋文人书画展。5、“水韵苏州”水文化丛书主题包括水利工程、水利名人、水与文学、水与书画、水与音乐、水与哲学等。6、“图说系列”水情读本通过插图、漫画等形式,编写面向社会公众的水情读本,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向社会传播水文化;“水情教育从娃娃抓起”,编写面向婴幼儿的绘本图册。一期:至2020年出版《图说苏州水利工程》《图说节水小知识》《图说河长制》《图说苏州河湖》。二期:至2025年出版《图说苏州水文化遗产》《图说苏州水与建筑》等。7、“东方水城·魅力水乡”水文化宣传片梳理资料,以苏州丰厚的物质、非物质、文献水文化遗产与治水历史为主题,拍摄高品质的系列水文化宣传片。在相关媒体平台进行播放,制作广告版在影院、市中心、地铁作为公益广告播放。8、“苏州治水故事”系列宣传片63 讲好苏州治水故事,包括泰伯、伍子胥、吴王夫差、春申君黄歇、于頔、范仲淹、单锷、郏亶、郏侨、顾士琏、周忱、夏原吉、沈启、归有光、金松岑。可分时期整合进行拍摄制作,通过治水人物与故事,讲述治水故事。第七节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主要任务1、坚持依法治水的法治文化观念完善水利水务法规,修订地方性涉水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水利水务政策,形成全社会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法治格局。加强依法治水的文化内涵研究和宣传,推动法治建设、依法治水氛围建设,推动依法治水的文化观念深入人心。2、弘扬创新科学的治水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践行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基本目标,按照城乡一体、流域与区域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科学治水,推进城乡水利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为建设和谐苏州、美丽苏州贡献力量。3、传承提炼苏州水文化精神大力宣传水利发展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大力弘扬水利行业精神。苏州水文化精神可以归纳为:“上善睿智,融合开放,创新惠民,人水和谐”。4、树立苏州水利形象63 优化设计苏州水利标识,打造苏州水利行业识别系统,在新建水利工程、水文化项目中有机嵌入,树立良好的苏州水利行业的形象。创作一首反映苏州水利人精神的歌曲,在广大水利干部职工中广泛传唱,并力争在全社会唱红唱响,从而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激昂斗志、展示形象。5、推广苏州水利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每年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劳动模范等,进行表彰,大力宣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深入挖掘苏州水利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的典型事迹,拍摄“苏州水利工匠”“苏州水利枢纽与骨干工程纪实”“美丽苏州——苏州水利人的贡献”等专题记录片,加强宣传。二、重点项目1、苏州新时期治水理念提炼与教育加强阐释、研究,形成指引苏州水利事业发展的现代治水理念。在“通江达海,大引大排”基础上,增加人水和谐、生态美丽、可持续发展等新时期治水理念。加强系统内治水理念普及教育活动,让每一个苏州水利人都可以阐释1-2个苏州现代治水理念。2、新时期苏州水文化精神的宣传、解读每个单位要组成3-5人的水利行业核心价值宣讲小组,每年通过中心组学习、主题教育、支部党课、网络党校等多种形式,广泛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水利行业精神,使水文化精神深入人心。63 3、制定《苏州市水利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以“上善若水”“智者乐水”为基本指导,制定《苏州市水利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以基本道德规范引领水利行业风尚。4、苏州水利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一部好的水利主题戏剧作品,一部好的反映水利建设历程、成就的电视剧(或电影)作品,一部好的反映水利人生活图景的图书(限文艺类),一部好的治水理论或行业核心价值观塑造的理论文章,一首好歌曲。对获奖单位、职工与入选作品,颁发获奖证书与奖金。5、苏州水利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五个一”建设“一堂”“一队”“一牌”“一赛”“一基地”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创建活动。“一堂”指建好用好一个道德讲堂,要求为:有道德讲堂场所,有经常化的活动,有规范化的流程,有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一队”指建立一支水利行业志愿服务队,做好志愿者队伍注册登记工作。“一牌”指设置一批水利行业精神提示牌,各级单位要做好单位内部、干部职工身边的水利行业精神、思想道德、文明礼仪等公益广告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行业凝聚力。“一赛”指每年组织一次行业核心价值知识比赛或答题。“一基地”指63 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水文化宣传基地。做到水文化宣传教育在苏州市水利枢纽、重点水利工程、水利风景区、骨干河湖全覆盖,作为苏州水文化精神和水利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传承的场所、基地。6、苏州市“河长”行为规范等制定结合“河长制”工作,率先为“河长”制定特色行为规范。包括制定统一袖章、制服、登记本、标识,河道巡查、执法文明流程,爱河护河文明礼仪守则,市民投诉文明回复、处理流程等。7、“美丽河湖”“美丽水利人”推选每年开展苏州“美丽水利人”推选,通过树典型、学榜样。推选结束后开展奖牌授予、水利人巡讲、宣传片拍摄制作等活动。每年全市开展1次“美丽河湖”评选活动,展示河道整治成果,提升水利系统内荣誉感与凝聚力。63 第四章实施保障第一节组织领导1、各市、区(县)水利部门要提高对水文化发展重要意义的认识,把水文化建设纳入当地水利水务发展总体规划,与其它水利工作一同部署推进。至2020年,每个市、区(县)结合当地水利水务发展实际,制定水文化规划并正式发布。2、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至2020年,全市各市、区(县)明确水文化建设工作的主管部门、分管领导,确定责任处室,充实人员力量。局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水文化建设工作,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为水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3、加强与城建、规划、文化、旅游、国土、林业、宣传等部门的交流与协调,2019年前,建立苏州水文化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小组成员,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第二节政策制度1、至2020年,制定以下制度:《苏州水文化联络员与信息报送制度》;《苏州水文化考核与奖励制度》;《苏州水文化教育培训制度》;《苏州市水利遗产保护地方标准与规范》。2、至2020年,制定以下政策方案:《苏州市水文化领导小组与实施方案》;《苏州水文化宣传方案》;《苏州市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方案》;《苏州市水文化产业培育方案》;苏州市水利工程建设前期中增加水文化专项研究内容。63 3、编制以下规划:《苏州市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苏州市生态河湖文化建设规划》。第三节人才保障1、每年定期开展水文化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水文化素养;打造水文化人才库与建设队伍。至2020年,全市培养水文化专家20人;至2025年,形成水文化人才库50人。2、与科研院所、高校联系,启动“水文化人才引进”计划。至2020年,招收专业水文化人才12人。与高校、科研院所成立实训基地。第四节资金保障1、争取政府资金投入。2、建立水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和发展资金,严格执行投资计划。3、积极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水文化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机制,保证水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4、统筹使用水利、环保、住建等专项资金,充分利用水文化旅游对水文化发展的反哺作用,继续投入水文化建设。63 第五章实施计划与投资分析第一节实施计划苏州市水文化发展任务计划表类型任务计划安排实施主体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1、水文化遗产调查2017-2018年市县区水利、文物部门2、编制《苏州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2018年市水利局市文物局3、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1)白茆老闸遗址公园2019年常熟市(2)三堰二池五闸遗址公园2020年吴中区(4)垂虹桥遗址公园2020年吴江区(5)吴江塘路遗址公园2018年吴江区(6)禹王庙庙会2018年吴中区(7)吴歌保护与传承2019年市区4、水文化遗产保护规范制定2018年市水利局市文物局水利工程文化优化与提升1、全域水利工程文化景观(1)完成全市重点水利工程的水文化优化提升2018-2025年市区(2)全市范围内水利工程的文化景观提升2025-2035年市、县区(3)水利枢纽科普宣传基地2018-2020年市区2、水利风景区创建与提升(1)苏州引清工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9年市区(2)南湖荡省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常熟市(3)泥仓溇省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常熟市(4)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市区(5)巴城湖国家级水利景区2019-2020年昆山市(6)一干河省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张家港市(7)水利枢纽科普宣传基地2019-2020年生态河湖水文化建设1、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建设(1)浒墅关景观建设2020年市区、高新区(2)高新区大运河文化景观2019年市区、高新区(3)运河文化广场(贺铸研究馆)2019年市区63 (4)横塘驿站2018年市区(5)石湖“吴越春秋”改造(范成大田园诗情馆)2018年市区、市绿化园林局(6)宝带桥—澹台湖整治2019年市区、吴中区(7)莺脰湖文化提升打造2020年市区、吴江区(8)沿线文化导视系统建设2019、2020年市区(6)“苏州虚拟大运河”2019、2020年市区2、重点河湖水文化景观建设(1)环太湖大道及岸线风光带2018、2019年市区、高新区、吴中区(2)长江堤防岸线风光带2020-2022年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3)娄江、胥江、盐铁塘文化景观长廊建设2019、2020、2021年市区(4)开展昆山环护城河、张家港环城河、常熟琴川河、至和塘太仓城区段、浏河塘太仓段、元和塘相城区段、吴江区苏州河、吴中区木光河、黄泗浦文化景观节点建设。2017-2025年县区(5)阳澄湖、尚湖、金鸡湖、明镜荡、石湖、莺脰湖环湖水文化景观建设2018-2020年市区(6)昆承湖、南湖荡、官塘、澄湖(澄湖文化馆)、汪洋荡、淀山湖、太史淀、棋盘荡、盛泽荡、漕湖、南星湖、金仓湖、汾湖等湖泊的文化景观节点工程2017-2025年县区3、水美城乡建设(1)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美乡村建设目标。2017-2020年市区(2)塘浦圩田水文化挖掘展示工程2018-2020年市区、常熟、太仓、昆山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水文化展馆(1)苏州古城水文化馆2019年市区(2)当代治水成就展示馆2018、2019年市区(3)太湖水文化馆2018年胥口水利枢纽(4)苏州水利博物馆2020年市区(5)昆山水文化展示馆2018-2019年昆山市(6)河长制记忆馆2020年市区(7)每个县区建成1家水文化展馆2017-2025年县区63 2、水文化基地(1)省级水情教育基地3家。2017-2020年市区(3)打造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1家,省级8家。2017-2025年市区(2)每个县区打造1家水情教育基地。2020-2025年县区(4)张家港市水资源科普教育馆升级,申报省级。2018年张家港市(5)旺山水土保持园创建省级2019年吴中区(6)董浜镇高效节水灌溉基地申报国家级2020年常熟市3、水文化广场(1)运河文化广场。2019年市区(2)结合重点项目,在重要工程节点打造1-2个水文化广场。2018-2020年市区(3)每个县区打造1处水文化广场。2020-2025年县区4、水文化公园(1)苏州水文化公园2018年阳澄湖枢纽(2)苏州湾亲水体育公园2017年吴江区(2)每个县区打造1家水文化主题公园。2020-2025年县区5、虚拟水文化展示馆(1)苏州市虚拟水文化展馆2020-2022年市区(2)全市水文化公共设施数字化、虚拟化2020-2035年市区水文化产业培育1、水文化旅游基地建设(1)完成1-2处水文化旅游地建设2018年市水利、旅游部门(2)完成8-10处水文化旅游地建设2019-2025年市水利、旅游部门(3)完成10条水文化旅游线路打造。2018-2020年市水利、旅游部门(4)举办1次国际水文化节庆活动2018年市水利、旅游部门(5)苏州“世界水文化名城博览会”2019年市区2、水文化体育产业(1)打造一批水上运动试点水体2018年市水利、体育部门2020年63 (2)打造主题性国际水上运动节市水利、体育部门(3)形成苏州水上运动品牌,打造国际水上运动节。2020-2025年市水利、体育部门(4)系列水上体育项目。包括:赛艇、马拉松、自行车、龙舟、垂钓等。2017-2025年市水利、体育部门3、水文化创意产业(1)率先创成1家水文化创意产业机构。2019年市区(2)逐步形成水文化创意产业集群。2022年市、县区水文化教育与传播1、开展全域水文化解读工程(1)完成苏州市第一批水利典籍点校、整理与出版项目2019-2020年市局(2)完成蓝线范围内苏州物质类水文化遗产解读工程2018-2019年市、县水利部门2、推动水文化研究与文艺创作繁荣(1)成立苏州水文化研究会,举办国际水文化论坛2018、2019年市局(2)鼓励开展水利文史研究、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等课题2018年始市、县水利部门(3)“苏州水文脉”典籍工程一期2019年市区(4)完成《苏州水利史》编撰、重修《苏州水利志》并出版。2021、2020-2025年市区3、加强水文化传播(1)“智慧水文化”苏州水文化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2018-2019年市区(2)“梦回水乡”系列品牌宣传2019年市区(3)“文化太湖”品牌打造2020年市区(4)“水韵苏州”丛书2018年市区(5)“图说系列”水情读本一期:《图说苏州水利工程》《图说节水小知识》《图说河长制》《图说苏州河湖》2018-2019年市区(6)“图说系列”水情读本二期:《图说苏州水文化遗产》《图说苏州水与建筑》2021-2022年市区(7)“东方水城·魅力水乡”水文化宣传片2020年市区63 (8)“苏州治水故事”系列宣传片2020-2022年市区4、做好水文化教育(1)市级形成水文化教育、水情教育活动体制,定期开展“六进”活动2018年市区(2)每所中小学的图书馆拥有10本水文化读本和水情教育读本2019年市区(3)全市水文化培训达500人次2020年市、县水利部门(4)全市培训1000人次2025年市、县水利部门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苏州新时期治水理念提炼与教育2018年市区(2)新时期苏州水文化精神的宣传、解读2018年市区(3)制定《苏州市水利行业职业道德规范》2019年市、县水利部门(4)苏州水利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2020年市、县水利部门(5)苏州水利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五个一”建设2019年市区(6)苏州市“河长”行为规范等制定2018年市区(7)“美丽河湖”“美丽水利人”推选2019年市区第二节投资分析苏州市水文化发展任务计划表序号类型任务计划安排实施主体建议经费一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1、水文化遗产调查2017-2018年市县区水利、文物部门150万2、编制《苏州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规划》2018年市水利局市文物局90万3、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引导经费)市水利局50万(1)白茆老闸遗址公园2019年常熟市1000万(2)三堰二池五闸遗址公园2020年吴中区500万(4)垂虹桥遗址公园2020年吴江区500万(5)吴江塘路遗址公园2018年吴江区200万63 (6)禹王庙庙会2018年吴中区150万(7)吴歌保护与传承2019年市区50万4、水文化遗产保护规范制定2018年市水利局市文物局10万市级合计300万二水利工程文化优化与提升1、全域水利工程文化景观市级500万(工程相关经费)(1)完成全市重点水利工程的水文化优化提升2018-2025年市区500万(2)全市范围内水利工程的文化景观提升2025-2035年市、县区不纳入本次估算(3)水利枢纽科普宣传基地2018-2020年市区不纳入本次估算2、水利风景区创建与提升(1)苏州引清工程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9年市区150万(2)南湖荡省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常熟市(3)泥仓溇省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常熟市(4)石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市区50万(5)巴城湖国家级水利景区2019-2020年昆山市(6)一干河省级水利风景区2018年张家港市市级合计700万三生态河湖水文化建设1、大运河苏州段文化带建设市级引导800万(1)浒墅关景观建设2020年市区、高新区200万(2)高新区大运河文化景观2019年市区、高新区单独专项里(3)运河文化广场(贺铸研究馆)2019年市区单独专项里(4)横塘驿站2018年市区单独专项里(5)石湖“吴越春秋”改造(范成大田园诗情馆)2018年市区、市绿化园林局单独专项里(6)宝带桥—澹台湖整治2019年市区、吴中区200万(7)莺脰湖文化提升打造2020年市区、吴江区200万(8)沿线文化导视系统建设2019、2020年市区100万(6)“苏州虚拟大运河”2019、2020年市区100万2、重点河湖水文化景观建设结合河湖工程专项进行打造市级试点引导300万3、水美城乡建设市级1200万(农水相关经费)(1)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美乡村建设目标。2017-2020年市区1000万(2)塘浦圩田水文化挖掘展示工程2018-2020年市区、常熟、太仓、昆山200万市级合计2300万63 四水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水文化展馆16000万2、水文化基地市级引导经费50万3、水文化广场4、水文化公园5、虚拟水文化展示馆市级1000万市级合计17050万五水文化产业培育1、水文化旅游基地建设市级引导300万2、水文化体育产业市级引导200万3、水文化创意产业市级引导200万市级合计700万六水文化教育与传播1、开展全域水文化解读工程市级100万2、推动水文化研究与文艺创作繁荣市级50万3、加强水文化传播市级引导50万4、做好水文化教育市级200万市级合计400万七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苏州新时期治水理念提炼与教育2018年市区1万(2)新时期苏州水文化精神的宣传、解读2018年市区1万(3)制定《苏州市水利行业职业道德规范》2019年市、县水利部门2万(4)苏州水利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2020年市、县水利部门8万(5)苏州水利行业核心价值体系“五个一”建设2019年市区8万(6)苏州市“河长”行为规范等制定2018年市区10万(7)“美丽河湖”“美丽水利人”推选2019年市区50万市级合计80万市级总合计21530万6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