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思想之比较

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思想之比较

ID:8388340

大小:21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3-24

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思想之比较_第1页
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思想之比较_第2页
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思想之比较_第3页
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思想之比较_第4页
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思想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西方先哲:孔子和柏拉图思想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是人类古代思想发展史上两颗耀眼的长明星,是中西文化“轴心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分别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祖师,对于中西文化各自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两人构建理想国家的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政治主体等方面的对比,简单概括政治思想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并总结他们对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关键词:孔子  柏拉图  政治思想   论语  理想国-7-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思想之比较一、引言   孔子与柏拉图同处于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期。旧的制度因为无法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受到极大的冲击与破坏。在孔子身边,诸侯争霸、战争绵延、礼崩乐坏,整个社会处在“天下无道”的状

2、态之下;在柏拉图的周围,令雅典人自豪不已的民主政治随着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束也已经是繁华不再、战争不断、人性堕落,政治危机此起彼伏。  孔子与柏拉图的经历也极其相似。青年时的他们都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均从政不利。孔子周游列国,游说于鲁卫陈蔡之间;柏拉图则远走意大利,两次赴色拉库斯,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当征途失意之后,都选择教育来推广他们的思想:孔子兴办私学,开中国民间教育之始;柏拉图则兴办了“阿卡德米学园”,来传授自己的理论。二、孔子与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对比——孔子的“为政在人”与柏拉图的“贤人政治”孔子作为中国封建道德的奠基人,始终将道德放在首位,主张通过道德教化最终达到他政治思想中

3、的最高境界——“天下大同”。提倡通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核心的礼治来实现他“有道”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原则。在孔子的眼里,法律与政策都是由人来制定的,法制定得善否取决于立法者贤否;法律是由人来贯彻实施的,没有贤者,再好的法律都只是一纸空文。从这一点出发,孔子强调统治者个人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所以他强调“礼治”、提倡“德治”就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他特别强调个人质量在整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应该把“修身”作为“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条件和基本资格。“为政以人”是孔子对个人道德修养高度重视的必然的逻辑归宿。  柏拉图在设计国家时,以理念论为核心提出建立一个“正义”的理想国。他把正义视

4、为政治的的核心和归宿,将实现“正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理想。他认为唯一能实现“正义”的政治就是“贤人政治”,即由一个有智能、有治国知识的哲学家来当国王,柏拉图认为哲学王通过知识进行统治远比法治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法律远不能同哲学家的智慧相提并论。柏拉涂诳诘:“除非哲学家当上了王,或者是那些现今号称君主的人想真正的哲学家一样研究哲学,集权力与智慧于一身,让现在的那些只搞政治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不搞政治的庸才统统靠边站,否则国家是永无宁日的。”总体而言,柏拉图主张依靠哲学王的个人能力来维护国家的稳定,保障人民获得最大限度的幸福。孔子和柏拉涂都选择了人治,但是其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7-首

5、先,孔子与柏拉涂诳阡然都倾向于“政伦合一”,但是,表现方式却各有不同。在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礼”两大核心要素相互渗透,形成了以宗法制为前提的德治主义。换言之,孔子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使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整个社会组织处于稳定与和谐的状态。而柏拉图则将“善”设置成一种绝对信念,通过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共同作用,构成知识论基础上的伦理政治。它从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它首先考虑的是人如何理性地认识和把握宇宙的真谛,并通过此真谛使纷乱的世界获得井然的秩序同时借助“正义”原则对人类社会进行安排。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孔子的人治思想是建立在人文传统的基础上,

6、而柏拉图的人治思想则是以理性精神为基石的。其次,孔子“为政在人”的德治主义与柏拉图“贤人政体”的伦理政治相比有着不同的践行方式。对孔子而言,礼不但符合“仁”的理想,而且还是推行德治的重要工具。“礼”虽然不及法律具有外在强制力,但却有着比法更切实有效的内化力。特别是在一个以人伦关系为机电的传统社会,通过血亲之爱为本的“仁”的结合,在这一社会中形成了藉以发挥强大效力的心理基础,并依靠一代代人的传承、维系和改造,最终潜化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而柏拉图的理想国主要强调正义是如何统领智慧、勇敢和节制等诸多美德,以符合“善”的理念来建构国家。因为在柏拉图认为,人之行“善”与否,关键不在“能”与“不能”,而

7、在于“知”与“不知”。再次,虽然孔子和柏拉图都强调统治者个人在治理国家中的决定作用,但是却在实现各自终极政治理想的主体范围上存在分歧。孔子将“有道”作为自己的最终政治理想。所以,所有人都必须按照礼制的规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称其身,通过以“忠恕”为核心的“仁”来实现和谐。孔子同时指出只要注意个人道德修养的培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道德质量上的尧舜。所以,“仁”和“礼”在孔子眼里并不是少数人才有资格拥有的奢侈品,而是每个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