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微项目式学习视角下思想政治教学驱动性问题设计的探究——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为例.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微项目式学习视角下思想政治教学驱动性问题设计的探究——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为例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结合学科特点,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带着驱动性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研究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提高素养。项目式学习正是这样一种基于特定的项目问题,倡导深度学习、科学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学习方式,但是项目式学习具有时间长、跨学科、任务多等特点,很难落实在常态化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而微项目式学习既可以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又可以规避这些问题,它可以聚焦某一个学科知识点,既保留了小组合作的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制作成果等过程,又可以融入常规教学活动,因此本文尝试在微项目式学习理论框架下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而在此过程中,驱动性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一、微项目式学习的界定项目式学习,是基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学习模式,提倡以真实情境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提升能力。夏雪梅博士在此基础上提出,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富有创造性、实用性的驱动型问题,指导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形成成果,这种学习的过程和经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而本文所阐述的微项目式学习方式,主张运用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按照项目式学习的步骤、结构,将研究的项目问题具体化、微小化。在课堂教学前,基于学科知识,设置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形成初步成果;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同伴点评、讨论、探究,在老师的指导下,最终形成学习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将微项目式学习融入常规教学,成为常规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部分内容。
从以上界定中可以看出,微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特征:(一)微项目式学习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微项目式学习选取核心知识,借助真实情境为载体实现知识的再建构,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情境创设中的驱动性问题,从而构建知识、提升能力、形成素养。(二)微项目式学习注重问题驱动根据学科知识,指导学生提出具有建设性、创造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深入、持续思考。因此,驱动性问题的质量非常关键,问题是否适当、可行,将直接关系到微项目式学习的效果。(三)微项目式学习可操作性更强以解决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目的,微项目式学习往往聚焦某一个具体的、微小的知识点,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利用课堂10~15分钟的时间展示交流学习成果,从而达到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能力、提高素养。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四)微项目式学习注重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在微项目式学习中,学生根据真实情境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会经历讨论与碰撞,微项目式学习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多元化表达的机会。学生可以充分参与学习过程,提升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在实践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与素养。二、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核心知识,提炼关键问题为了能让微项目式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学,本文将以思想政治学科统编教材《哲学与文化》中“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框为例阐述这一理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框题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明白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道理。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提炼出关键问题及核心素养的要求,具体如下:
核心知识关键问题核心素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怎样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3.怎样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科学精神: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理解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增强创新意识。2.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认识,做到知行合一。3.政治认同: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形成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白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和基本观点。4.法治意识:了解并遵守国家政策,增强法治意识。围绕上述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结合教学目标,笔者特选取我国人口问题及生育政策为真实情境,提出“生育政策如何才能达到国家预想的状态?国家如何提供更好的配套措施来提高生育政策的实效?”这样的关键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生育政策的痛点,结合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在与实际生活的对话中建构知识,再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调查报告在班级交流分享,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外依然能够持续性地探究我国人口政策的配套措施,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真实情境实现高阶思维带动低阶思维,选取微项目式学习视角下驱动性问题的优化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从而促使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有效落实。三、微项目式学习视角下驱动性问题优化设计运用围绕本课核心知识和关键问题设计驱动性问题,用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参与特定情境的微项目的探索中,使学生主动查阅资料、积极思考、合作交流。本节课根据核心知识和关键问题,依据以下策略确定三种类型的驱动性问题:(一)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设计驱动性问题课前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进行分组,然后由小组学生搜集当前我国的人口现状及人口政策的相关材料。根据学生分享的素材以及关键问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在教学环节一“你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吗?”设置以下驱动性问题:(1)通过资料搜集,你对我国人口现状产生哪些感性认识?(2)你又获得了哪些理性认识?(3)请总结两种认识的区别和联系。在学生的分享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以直观看到我国人口、生育率、人口结构的各项数据,从而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对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解读后,再确定以下驱动性问题:(4)我国制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5)提炼总结人口老龄化等概念;(6)推测2050年我国人口状况;等等。让学生获得理性认识。最后学生从情境体验中总结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
(二)根据学生预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困惑和教学重难点设计驱动性问题通过预习,学生会对课本的内容产生很多的困惑和不解,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确定和核心知识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关键问题:如何认识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根据这两个关键性问题设置一系列驱动性问题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实践的含义和特点这个关键性问题,围绕课程标准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二“你知道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应对政策是什么吗?生育政策的实施达到它的理想效果了吗?”以二胎政策为例,设置以下驱动性问题:(1)不同时期生育政策的预期目标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2)生育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又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在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生育政策?本节以二胎政策的实践结果为例,让学生讨论分析理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根据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这个关键性问题,依据学生搜集到的二胎、三胎政策,在教学环节三“你注意到三孩政策的发布时间节点了吗?为什么由全面二胎升级为三胎政策”,设置以下驱动性问题:(1)通过人口普查获取相关数据进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这说明了什么?(2)二胎政策的实践让我们对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原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也给后续生育政策的制定带来怎样的启发?(3)二胎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意味着它的实施没有意义?通过互助交流,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到: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二胎政策实施后暴露出不是生二胎的少了,而是更多的年轻人一胎都不愿意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带着这样的冲突问题深入思考和持续探究讨论,认识到政策限制只是影响生育率的痛点之一,教育、医疗、住房等才是影响生育率的源头问题,所以政策的制定需要更有效的配套措施,学生才能更加理解当前的“双减”政策,落实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而只有实施了二孩政策,才能暴露出政策制定者原先对我国人口问题认识的不足,才能调整认知,修正完善后续生育政策,学生落实了科学精神、核心素养。把真实事件的问题理顺了,就很容易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内容,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以上这些驱动性问题,既能体现学生对生育政策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简单到复杂的探索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微项目式学习指导下的驱动性问题的提出,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发学生思考。学生积极讨论,进而领会知识,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发展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三)根据社会实践的需要设计驱动性问题针对国家当前的形势,三胎政策如何实施才能取得国家预想的效果?带着这样的驱动性问题开展小组合作,结合当前的“双减”政策,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我国生育政策的痛点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走访、查询资料、调查等方式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形成报告在班级展开交流,思考国家应该如何提供更好的配套政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为三胎政策的出台出谋划策。同时,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学生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以上三种类型的驱动性问题,能引导学生持续思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与各种材料和文本互动,达到微项目式学习的效果,同时培育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四、微项目式学习视角下驱动性问题实施后的效果评价微项目式学习视角下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落实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有益探索。驱动性问题的提出,依托课本知识,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查阅资料、参加实践、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微项目式学习视角下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也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教师的教学也不是填鸭式的,它使学生富有想象力和探究精神,使教学活动富有活力和创造性,处处体现知识的生成和运用。它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形成核心素养。
微项目式学习视角下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也符合高中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和原则,它能够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综上所述,微项目式学习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正处于探索阶段,在微项目式学习视角下,依据真实生活情境,对驱动性问题的优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目标,为解决政治教学的实际困难,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可行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