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

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

ID:8937817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12

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_第1页
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_第2页
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_第3页
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_第4页
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  例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案例选择——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教学为例    文/杨人真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案例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训练的效果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可见,教学案例的恰当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案例选择;误区;基本要求    案例教学可以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和情境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能有效地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践行新课程理念,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因此,案例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本文就以《生活与哲学》中“人的认识从何

2、而来”的教学(以下称“本课教学”)为例,谈谈教学案例的恰当选择问题。    一、案例选择常见的几种误区    1.为追求时代性而盲目求“新”    有些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为追求思想政治教学的时代性,不从教材理论的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对教学案例选择毫无原则性和针对性,看到新事件、新观点就往课堂中搬,学生无法看出案例与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面对教师的盲目灌输,学生只能盲目地接受。    2援为追求丰富性而盲目求“多”    面对网络信息时代,搜集资料非常便利,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选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分析说明知识点,由于量大且面面俱到,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案例都只能蜻蜓点水般地提一下,结果

3、是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有效突破,学生既没有思维过程,也没有深切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显然有限。    3援为追求生活化而盲目求“实”    有些教师在教学案例选择中为追求生活化,从学生的身边入手选择案例,所选案例不加提炼,如一杯白开水,没有味道,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能有效说明问题。    二、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援应选择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案例    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出版时本身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材中的案例往往容易过时,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选择那些真正反映时代精神、当前社会热点的案例,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鲜活性、时代性,激发学生学习

4、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本课教学中,恰逢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第二天,因此,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就选用了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的现场视频,播放视频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该事件的了解回答嫦娥三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该活动是属于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判断依据是什么。由此很自然引入本课“实践”概念的学习。在讲解“实践的三个特征”时,仍以该案例为背景进行设问:“建造嫦娥三号探测器,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我们能否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建造?”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不难理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征”;紧接着,笔者抓住嫦娥三号发射时与以往不同的一个亮点,即“零窗口发射”(预定火箭发射时间与火箭实际

5、点火时间误差不超过1秒),以此引导学生分析“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征”;然后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靠团队协作完成及本次嫦娥三号登月任务只是探测器登月而无法进行载人登月”作为背景来说明“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应该说,可以用来说明实践含义及其特征的案例有很多,笔者只选用了刚刚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即“嫦娥三号成功发射”这一个案例,并抓住其中嫦娥三号的主要任务、零窗口发射、是否可载人等大家关注的焦点、亮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教师的适时点拨,从而顺利完成了本环节的教学。因教学案例富有时代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挖掘其中的新信息又燃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

6、面,一个案例与多个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又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性。可见,鲜活的教学案例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援应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    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主题鲜明,最具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实例,不是特殊的、独有的个案,并能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本课讲到“实践是认识的与目的”时选用了以下案例:    材料一:2013年11月13日,埃及人高迪运用新的分馏设备,在研究提取石墨烯的实用方法时,他发现了石墨烯许多优良的属性。由于这些属性,用这种方法使用石墨烯制造的电池

7、可以在数秒内完成充电,且电力可以持续很长时间。    问:“高迪是怎么发现石墨烯有许多优良的属性?这说明我们的认识于哪里?”    材料二:高迪的这项创新是电池与超级电容行业的重大转变。高迪表示,以石墨烯为原料的电池与电容将会广泛应用到电脑与电子行业中。    问:“这说明了认识论的什么哲学道理?”    这一案例非常典型,涉及的是科技创新的事例,主题明确,并且是永恒话题,该案例不会因时过境迁而改变其可利用的价值,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既能感受到其中的生活气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