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42133
大小:207.1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4-09-04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芜湖一中2022级高二年级12月份教学质量诊断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落地者凭借他们为科考而积累的才学,在民众中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他们的活动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发展,这表明科举制度有益于社会教化,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基层自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落第者们的行为,不能体现阶层流动,也不能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C项。故选D项。2.上表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唐朝()唐朝时期官员统计表(部分)姓名出身官职契苾何力铁勒部族可汗镇军大将军高仙芝高句丽人河西节度使李光弼契丹人太尉兼侍中元稹鲜卑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彦大食人翰林学士A.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B.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C.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D.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答案】D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知,少数民族以及外国人在唐政府中担任重要的文武官员,可见唐朝统治政策具有包容与开放的特点,D项正确;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是在元明清时期,排除A项;因俗而治的特点在本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与外重内轻的局面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3.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A.托古改制的策略B.恢复周制的意志C.尊崇儒学的思想D.继承传统的决心【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改革措施多附会儒家经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举措是进行托古改制,以减少变法的阻力,故选A;王安石此举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而非为了恢复周制和尊崇儒学,更不是为了传承传统,排除BCD。4.“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了羁縻性都司卫所,如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设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由当地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但须接受朝廷的统一节制。这种因俗为治的政策,有利于当地的发展。”下列在历史上出现的边疆地区设置的机构或官职与材料中的治理方式有别的是()①北庭都护府②渤海都督府③辽阳行省④驻藏大臣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了羁縻性都司卫所……由当地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但须接受朝廷的统一节制”可知,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羁縻性质的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地方,是一种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护府唐朝的地方制度,由中央任命,①与明朝都司卫所治理方式有别,元朝实行行政制度,辽阳行省与内地均为行省制,由中央直接任命,③与明朝都司卫所治理方式有别,驻藏大臣是清朝政府直接任命的,④与明朝都司卫所治理方式有别,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渤海都督府属于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由地方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与明朝都司卫所治理方式相似,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①与明朝都司卫所治理方式有别,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5.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州③伊犁将军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D.①安西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B项正确;汉代护乌桓校尉,唐代设单于都护府州,排除ACD项。故选B项。6.1866年,清政府在处理与朝鲜的关系时,理藩院“依照传统的礼仪”与朝鲜打交道;总理衙门则“全神贯注在令西人信服的推理的方式上,对于礼仪则不甚重视”。这表明清政府()A.将国际法与朝贡制度相结合B.全面接受了西方外交理念C.摒弃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D.开始采用西方的外交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理藩院”依照“传统的礼仪”,“总理衙门”则“全神贯注在令西人信服的推理的方式上,对于礼仪则不甚重视”可见清政府与朝鲜交涉时,清政府依靠两个不同的机构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这是对朝贡制度与国际法的同时运用,说明此时的清政府既受传统的影响,又注意吸收外来观念,A项正确;据材料“理藩院”“依照传统的礼仪”,说明清政府并未全面接受西方外交理念,也并未抛弃天朝上国观念,排除B、C项;仅据该材料无法得出是否在1866年“开始”采用西方的外交制度,且材料主旨是将国际法与朝贡制度相结合,而不仅仅是采用西方的外交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7.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颁布诏令,强调“振兴商务,为目前切要之图。”新政期间清政府意识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时论普遍认为“兴商为强国之本”,“上古之强在牧业,中古之强在农业,至近世强在商业。”这些举措()A.具有求富强国与救亡图存目的B.使以商立国和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思想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旨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将有助于减少变法新政各方面的阻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了清政府对工商业态度的转变,原来“视工商为末务”导致日益贫弱,因此要求“变通尽利”,而这一转变带有求富强国与救亡图存的目的,A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戊戌变法期间,以商立国和实业救国没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光绪皇帝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其颁布诏令的目的是求富强国、救亡图存,而不是为了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这一诏令颁布后可能会减少变法新政的部分阻力,但不能减少各方面的阻力,D项表述夸大诏令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图为20世纪初《人镜画报》上的漫画作品《心地不明》:在镜前作“立患(宪)”二字,镜中“患(宪)”字的心字底充满阴影。该漫画()A.反映了对维新运动的失望B.批判了满清政府的虚伪C.体现了对立宪运动的排斥D.表达了革命排满的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中“光绪三十三年”、“20世纪初”、“立宪”可知,该漫画发表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1906年开始),漫画中心字底充满阴影,象征清政府立宪不诚,有很大的欺骗性,这表达了作者对满清政府立宪虚伪性的批判,B项正确;维新运动发生于1898年,早已失败,排除A项;漫画体现的是作者对清政府虚伪立宪的批判,体现不出作者是否排斥立宪运动本身或者带有排满革命思想,排除C、D项。故选B项。9.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因俗而治的治边经验,创造出了不同于联邦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现了新中国特殊的民族国情。材料中的它()A.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愿望B.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解放战争时期在内蒙古最早实行D.奠定了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因俗而治的治边经验,创造出了不同于联邦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现了新中国特殊的民族国情”,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它指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放战争时期在内蒙古最早实行,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愿望,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经济特区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这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所示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头版中有关少数民族的报道。当时报道的这些政策和措施()在少数民族报道中的具体体现出现次数合计报道体现了各民族利益分配的均衡性717报道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2报道了为达到各民族利益均衡而实施的政策、采取的措施3报道了为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达到了各民族经济均衡发展而实施的政策、采取的措施5A.说明少数民族问题是国家的工作中心B.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贯彻C.表明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了改善D.有利于强化少数民族对新政权的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关于各民族利益分配和经济发展的均衡性的报道出现的次数较多,直观地向人们展示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公平发展,又能加强少数民族对新生政权的认同以及对国家的认同,D项正确;少数民族问题是国家的工作中心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党和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经济的支持,而非民族区域自治问题,排除B项;“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D项。11.如表为1949-1952年中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单位:万吨)。由此可知()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年粮棉油黄糖茶水194911344253.728412195013269297.9336.131951143103625.9497151952163134130.675824A.城乡经济差距日益缩小B.生产关系调整调动农民积极性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D.工业化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表格中农产品产量来看都有所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市发展状况,看不出城乡差距,排除A项;材料出没有体现农产品卖到市场上,因此得不出商品化程度如何,排除C项;1953年工业化才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12.先谈判后建交是新中国独特的建交模式。与英国的建交谈判经历曲折。1954年,英国“承认新中国,同蒋介石断绝了外交关系,但在联合国又支持蒋介石,不承认新中国的地位。”周恩来说:“英国只同意我们建交原则的一半,我们就同它建立‘半建交关系’。”即相互建立代办处,不设大使馆。新中国的这一做法()A.使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热潮B.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境地C.体现了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D.展现了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只同意我们建交原则的一半,我们就同它建立‘半建交关系’”可知,新中国初期坚持建交原则并灵活运用策略,C项正确;第二次建交热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使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境地的是“一边倒”方针,排除B项;新中国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排除D项。故选C项。13.据1954年8-9月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的民意调查,在受访的法国民众中,43%的人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比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A.法国与美国对抗的加剧B.经济复苏提升了法国的经济实力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西欧各国要求外交独立D.中国在国际外交领域的良好表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且在1953年提出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有利于新中国外交的发展,所以法国民众更多的支持法国承认新中国,D项正确;1954年法国和美国没有对抗加剧,排除A项;应该是新中国外交领域的变化导致法国民众更多的支持承认新中国,不是法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法国不能说西欧各国,排除C项。故选D项。14.1950年3月8日,联合国秘书长赖伊提出:当一个革命政府对抗现有政府而自称代表某一国家时,我们要搞清楚的问题应该是,究竟这两个政府中哪个事实上具有使用国家资源去指导人民履行成员国义务的地位,判别的主要标准是新政府是否能在其领土范围内行使有效权力,并为本国人民所服从。这一认识()A.打破了美国的遏制与孤立政策B.减少了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阻力C.揭示了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局面D.肯定了新中国的“一边倒”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新中国政府是“在其领土范围内能行使有效权力,并为本国人民所服从”的政府,材料中赖伊的观点显然是倾向于支持新中国取得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项正确;打破了美国的遏制与孤立政策的是新中国同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这与材料反映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新中国面临的复杂局面是恢复经济,稳定政权,不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排除C项;新中国的“一边倒”方针指的是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D项。故选B项。15.《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A.中国人民侵略中国美帝国主义B.合作改造农业生产先进C.技术现代化先进科学D.开放稳定企业改革【答案】C【解析】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根据“1979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等信息可知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次会议上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所以这一阶段的高频词汇应该是技术、现代化、先进和科学,故选C;侵略、美帝国主义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频词汇,排除A;改造、农业生产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B;开放、稳定、企业、改革应该是80年代国企改革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D。16.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主张共和政体的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此时保王党势力强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代议制度曲折发展,故C正确;这体现不出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故A错误;材料不是强调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故B错误;材料只涉及总统和议会的关系,故D错误。17.1788年,美国国会制定《西北法令》,规定合众国的领土扩张要以接收新的州加入合众国的方式进行,美五大湖南边、俄亥俄河北边的土地,应为自由州;同年,国会又制定《西南法令》,允许在西边、南边新力人合众国的州实行奴隶制。这一法令()A.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南北矛盾B.启动了废除黑人奴隶制的历史进程C.旨在重塑南北政治经济关系D.有助于重建南北战争后国内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和目的题。时空是1788年(美国)。据材料“规定合众国的领土扩张要以接收新的州加入合众国的方式进行……允许在西边、南边新力人合众国的州实行奴隶制。”,可知美国独立后没有急于解决黑人奴隶制问题,而是通过法令重新划分南北方实行奴隶制的范围,以协调南北方在奴隶制上的矛盾,以巩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C项正确;上述法令有利于缓和南北矛盾,排除A项;上述法令未启动废除黑人奴隶制进程,排除B项;法令颁布于1788年,南北战争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18.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答案】C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的英国。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一时期英国政党政治渐趋成熟,而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内对内阁不利的议案会遭到首相所在政党的否决,导致有人所戏称的“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现象,C项正确;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存在集权问题,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内阁和议会的权限是清楚的,排除B项;议会的权力受到压制,不意味着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排除D项。故选C项。19.1801年3月,美国总统亚当斯在去职前几个小时突击任命42名联邦党人为治安法官,而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就任后马上清洗了这些“午夜任命”的官员。1828年民主党安德鲁·杰克逊就任总统后,也用本党党员更换了1/5的政府官员。这些事例说明美国()A.国家治理缺乏专业性B.权力制衡机制已被打破C.官员任命具有随意性D.党派利益影响官员任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前期(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建国后,政治上便出现了党派之分,而在选举获胜之后,新总统会把政府机构中的一部分职位分配给本党以及在竞选中为自己出过力的人员与亲信,说明党派利益影响官员任命,D项正确;国家治理缺乏专业性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和原则,并未被打破,排除B项;19世纪前期美国的官员任命已经形成一些固定的制度和方式,“随意性”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20.有学者认为,罗马法学家只是通过限定法律规则的范围,来指望达到将希腊的分类与概括的方法用作裁判案件的理性基础,就像希腊哲学家从来不曾打算将辩证法仅仅用来论证法律判决和规则,罗马法学家也从来不曾想把他们逻辑一致的裁判天赋转化为一种哲学体系。由此可见()A.罗马法体现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B.罗马法学家具有明显的务实取向C.古希腊继承并发展了古罗马文化D.希腊哲学制约罗马法律体系完善【答案】B【解析】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材料“罗马法学家也从来不曾想把他们逻辑一致的裁判天赋转化为一种哲学体系”体现的是罗马法学家并未将法学逻辑转化为哲学体系,说明罗马法学家务实性特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且该观念与自然法有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学家的务实性,非希腊哲学制约罗马法律体系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21.对于《自由大宪章》第33条“泰晤士河与美得威河及英格兰全境之堰坝或鱼梁……概应拆除”之规定,赫姆霍兹认为∶“理解男爵和教士们追求自由航行固有利益是很困难的,然如果我们还记得这些年罗马法在此方面带来的巨大价值,那么大宪章第33条的相关内容就容易理解。”据此可以推断出A.自然法精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B.罗马法重视对个人权益的保护C.英国法对罗马法可能有所继受D.罗马法符合资本主义时代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赫姆霍兹认为罗马法在保护男爵和教士自由航行的利益上发挥重大作用,以此来解释《自由大宪章》第33条关于拆除堰坝或鱼梁、实现自由航行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了,这反映出英国法与罗马法在某些内容或原则上具有一致性,说明了英国法对罗马法可能有所继受,故选C;材料中拆除堰坝或鱼梁、维护航运自由的法律规定不属于自然法范畴,故排除A;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在保护男爵和教士自由航行利益发挥过很大作用,未涉及到个人权益的保护,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与大宪章的关系,不能体现罗马法符合资本主义时代精神,故排除D。22.英国国王亨利八世(1491-1547)在位时期,大力复兴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中某些具有专制倾向的原则;1534年又颁布《至尊法案》,针对“教皇权至尊”,正式提出“王权至尊”的概念。这些举措对英国历史的影响在于()A.促使英国向法治社会的转型B.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教会势力逐渐淡出人们视野D.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英国国王……正式提出‘王权至尊’的概念”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英国王权的强化,王权强化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项正确;据材料“某些具有专制倾向的原则”可知,王权强化推动君主专制形成,而非促使英国向法治社会的转型,排除A项;材料呈现的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并且近代民族的国家的形成有利于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教会势力从未淡出人们视野,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23.罗马征服高卢后,蔑称高卢人为“鸡”。后世法国的领土主要在高卢地区,法王路易十四认为雄鸡团结且机警,便以雄鸡代指法国。法国大革命后,高卢人反抗罗马入侵时表现出的英勇气概,成为法国人抵抗反法同盟的图腾。普法战争后,法国政府多次以“我们古老的高卢”来代表法国。“高卢雄鸡”这一称号是()A.铭记屈辱以自强的符号B.乐观主义历史观的表现C.法国大革命传统的延续D.法兰西民族精神的象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鸡”原本是罗马对高卢人的蔑称,后来成为团结、机警、勇敢、不屈的法国民族精神的象征,D项正确;法国人用“高卢雄鸡”作为国家象征,更多是为了培养民族认同,凝聚民族精神,而非铭记屈辱,排除A项;“高卢雄鸡”集中体现法国人勇敢、自强的精神,“乐观主义”的说法未能准确概括“高卢雄鸡”的文化含义,排除B项;材料除了提及法国大革命,还提及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和普法战争后,也即“高卢雄鸡”这一称号是法国长期的历史传统的延续,而非仅仅与法国大革命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24.这是一场由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冲突引发的战争,也是20世纪之前欧洲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德意志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之后,交战各国创建了一套外交体系,借此维系相互竞争的独立国家之间的秩序。下列各项中,属于这套“外交体系”的有()①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②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③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④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是一场由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冲突引发的战争”“交战各国创建了一套外交体系,借此维系相互竞争的独立国家之间的秩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卷入其中。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混战的局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签署于二战后期的《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1815年维也纳体系形成后,外交人员衔级制度建立起来;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27题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25.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物政治主张孔子“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子“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韩非“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材料二“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征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唐朝也被称为“律令国家”,因为它把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材料三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并概括《唐律疏议》在中外法制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法治。演变:秦朝:法家思想。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关系:唐太宗授命中书省草拟诏令;魏征作为门下省长官进行审核并驳回不妥的诏令。原因: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礼法结合的典范;唐以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作为蓝本创制法律;古代亚洲一些国家的立法以此为鉴。(3)地位:基础性。必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地方已经滞后;依法治国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解析】【小问1详解】主张:根据材料“‘为政以德’”可知,孔子主张德治;根据材料“‘无为而民自化’”可知,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根据材料“‘故以法治国’”可知,韩非主张法治。演变:结合所学从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汉初以黄老无为思想为指导到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确立儒家思想为主流地位。【小问2详解】关系:根据材料二“魏征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及所学可知,魏征作为门下省长官进行审核并驳回不妥的诏令;结合所学可知,中书省草拟诏令;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国自汉魏以来的传统律法、律令做了一番非常完善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律令制度”可知,《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一部封建法典;根据材料二“《唐律疏议》对古代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的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知,古代亚洲一些国家的立法以此为鉴;结合所学从《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唐以后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作为蓝本创制法律来说明。【小问3详解】地位:根据材料三“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是基础性地位。必要性:根据材料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根据材料三“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知,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地方已经滞后;根据材料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可知,依法治国的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根据材料三“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可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马法虽属奴隶制社会的产物,但由于它对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因此它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其影响更加显著。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在西方,“神的法则”是法律的渊源。对宗教忠实地信奉,使得人们保持了对法律的敬畏。西方历史上,法律不仅脱胎于宗教,而且有些宗教式的规则直接发挥着法律的效力。古希伯来法律与希伯来一神教密不可分,兼有戒律和道德规范的性质。这造成了法律、宗教和道德三者的糅杂和融合。“摩西十诫”就是这种“三合一”的典型。到中世纪,教会通过对欧洲几乎全部信仰基督教的人民适用教会法,使教会法实际上起到了欧洲世俗法的作用。教会所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及其司法程序方面的楷模作用等,均对近代西方法律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公法领域,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在司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摘编自陈敏《中西方宗教对法律影响之异同的探原》(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①②③④任选两个国家或地区说明其在法律建设上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宗教伦理对西方法律的影响。【答案】(1)原因:罗马法规定了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为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借鉴并发展。成就示例:①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为适应统治需要,实行“万民法”;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②12世纪前后,英国普通法逐渐形成;13世纪,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本国法律,他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③13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后法国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④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1878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2)有利于树立法律的神圣性;教规代法,丰富了法律的内容,便利于法律的推广;宗教思想的长期全面渗透,引导了西方法律价值观;形成了西方司法活动的宗教仪式特征。【解析】【小问1详解】影响:根据材料一“反映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和“对资本主义民法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属于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可知罗马法规定了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为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借鉴并发展。国家与成就:图①为古罗马,根据所学知识其法律成就有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时期为适应统治需要,实行“万民法”;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图②为英国,根据所学知识其法律成就有12世纪前后,英国普通法逐渐形成;13世纪,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本国法律,他们构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图③为法国,根据所学知识其法律成就有13世纪后法国建立在罗马法基础上的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法律,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四部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图④为现在的德国,中古时期为日耳曼人统治的地区,其法律成就有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1878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奠定了近代律师制度的基础。【小问2详解】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材料二“‘神的法则’是法律的渊源。对宗教忠实地信奉,使得人们保持了对法律的敬畏”可知宗教伦理有利于树立法律的神圣性;根据“法律与希伯来一神教密不可分,兼有戒律和道德规范的性质”可知教规代法,丰富了法律的内容,便于法律的推广;根据“。这造成了法律、宗教和道德三者的糅杂和融合”可知宗教思想长期全面渗透到法律领域;根据“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座椅的上方,‘美国之鹰’护卫着圣经中的‘摩西十诫’”可知宗教思想起到社会教化的功能,引导了西方法律价值观;根据“在司法领域,西方各国的婚姻法也都规定了宗教仪式可以是婚姻成立的有效形式要件”可知形成了司法活动的宗教仪式特征。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以来劳模形象的演进变迁时期劳模形象评选标准评选内容劳模结构50年代老黄牛劳动竞赛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60、70年代铁人精神发展生产力在“学大庆”运动中表现良好,且在生产技术创新或增收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知识分子也纳入劳模评选范围。80、90年代“当代愚公”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在企业中有重大贡献者。职业日渐多元,由最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21世纪新时代“最美奋斗者”重视人文精神的考察,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对社会有突出贡献,并愈加重视劳动、道德品格及精神要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材料,以“新中国劳动模范变与不变”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劳模群体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多元。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调动广大工农的生产积极性,满足国家工业化、农业生产恢复的需要,党和政府动用一切力量,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劳模运动,劳模的群体主要来自基层的产业工人和农民。60、70年代为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广大知识分子也纳入劳模评选范围。80、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劳模群体来源多元化,强调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纳入了很多企业家和科学家。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模群体是兼具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时代变迁,劳模群体日益多元化,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先,阅读材料,材料涉及新中国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劳模形象的演进变迁,题干要求围绕“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变与不变”为主题,选定角度,拟定论题,这里从变的角度论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不同时期劳模的标准不同,这主要和具体的时代有关,这里选定论题:劳模群体随时代变迁而日益多元。其次,结合事实展开论述。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调动广大工农生产积极性,满足国家工业化、农业生产恢复的需要,党和政府动用一切力量,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劳模运动,劳模的群体主要来自基层的产业工人和农民;20世纪60、70年代,因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党和国家需要调动各阶层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不仅需要铁人精神的王进喜这样的工人,也要调动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因此知识分子也纳入劳模评选范围;20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注重实际贡献,分配方式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包括按生产方式分配,这一时期劳模结构上吸纳了企业家和科学家;进入21世纪,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劳模群体是兼具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强调,劳模群体结构的多元化是对变迁的时代的反映,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劳模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第1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