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42084

大小:288.7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5-01-03

上传者:老李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天津市河东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年河东区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卷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融地理、数术、博物、志怪和神话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山海经》中记载“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记录商代先王“王亥”的“亥”字经常写成上边有一只鸟的形状。这说明《山海经》()A.现实主义风格鲜明B.能够真实还原历史C.可与出土文献互证D.价值源于学者发掘【答案】C【解析】【详解】王国维通过研究发现,甲骨文中关于商代先王“王亥”的书写,与综合性图书《山海经》描述相似,说明《山海经》可与出土文献互证,C项正确;《山海经》现实主义风格鲜明与其融“博物、志怪和神话等内容为一体”不符,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山海经》能够真实还原历史,排除B项;《山海经》的价值源于学者发掘的说法过于武断,排除D项。故选C项。2.《文苑英华》专列唐朝中后期“中书制诰(诰:上告下:古代的一种告诫性的文章)”与“翰林制诏(诰)”两大品类,其中“中书制诰”占四十卷,而“翰林制诏(诰)”却占到了五十三卷。由此可见,唐朝中后期()A.扩大了宰相选拔的范围B.科举制提高了文官地位C.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D.翰林侵夺了三省的权力【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唐朝中后期……其中‘中书制诰’占四十卷,而‘翰林制诏(诰)’却占到了五十三卷。”及所学可知,唐朝中后期,在传统的三省六部制的决策运行体系之外,“翰林”(古代官名)参与机要,承旨办事的比重更大,体现了皇权加强的需要,这对法定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产生了一定冲击,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宰相选拔范围的变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对文官地位的影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中书省负责草拟,翰林制诏多于中书制诰,侵夺了中书省的权力,而不是三省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C项。3.下表所示为有关5--6世纪东罗马帝国的记录。这可用于解释()1东罗马帝国成了一个工商业经济发达的国家,境内拥有大大小小的城市,其居民差不多占到帝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其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号称有百万居民的大都市,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成为“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3帝国境内的多个城市与东方的波斯、印度及中国等国都有密切的商业贸易关系。商品所有者之间因买卖、借贷、诉讼等产生了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A.罗马法律臻于成熟和完备的缘由B.罗马帝国坚持法治化建设C.罗马法调和社会纠纷的能力增强D.罗马法培育公平公正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随着东罗马帝国的扩张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对奴隶主专制统治的挑战和民事纠纷日益增多,这是查士丁尼编撰《罗马民法大全》的背景,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5-6世纪的东罗马帝国,不足以说明罗马帝国坚持法治化建设,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相关规定,不能得出CD项结论,排除CD项。故选A项。4.阿拉伯帝国哈里发麦蒙于公元830年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学术机构智慧馆,下辖科学院、图书馆和翻译局,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活动。在这里收藏了数万册希腊文、古叙利亚文、梵文、希伯来文等著作,为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提供了典籍和人才。这反映出阿拉伯帝国()A.推动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B.实行了文化扩张的政策C.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D.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阿拉伯帝国统治者重视文化,通过国家级学术机构智慧馆领导全国的翻译和学术活动,并且收藏了大量来自东西方的文化书籍,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可以说阿拉伯帝国的文化融合了东西方文化遗产,D项正确;材料陈述了阿拉伯帝国的文化活动推动了其文化繁荣,但无法得出推动了欧洲近代思想解放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提及阿拉伯帝国实行文化扩张政策,排除B项;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扩张历程。据此可知,当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年份事件1605年夺取了安汶岛上葡萄牙人的要塞1611年在爪哇岛的雅加达建立起商馆1623年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丁香产地安汶岛和肉豆蔻产地班达群岛收入囊中1641年获得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17世纪末控制了苏门答腊各个胡椒港口A.建立亚洲贸易霸权B.适应了自由贸易要求C.意图垄断香料贸易D.改变了企业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将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丁香产地安汶岛和肉豆蔻产地班达群岛收入囊中”,“控制了苏门答腊各个胡椒港口”,可以看出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殖民扩张,控制港口,意图垄断香料贸易,C项正确;材料仅提及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状况,不能得出其他国家的状况,所以不能得出建立亚洲贸易霸权,排除A项;材料时间是17世纪,这一时期还未产生自由贸易,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扩张过程,未涉及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6.1845—1854年间,英国领事阿礼国追踪福州出口土货的来源地和运销路线,发现了福州与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贸易网络;梳理上海运销茶叶的路线,发现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贸易网络。这些新发现()A.表明英国开始窃取商业情报B.揭开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序幕C.促使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D.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人发现中国境内的区域贸易网络,这就使得他们可以更方便地掠夺中国的原材料和有针对性的进行商品输入,便利了西方入侵中国的内陆市场,D项正确;英国人发现的是中国内陆的贸易网络,并不是窃取商业情报,排除A项;此时列强还没有开始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十九世纪末《马关条约》签定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B项;这些新发现和晚清政府加大开放力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1908年,威廉二世与英国友人交谈时透露,俄、法曾煽动德国干预布尔战争对付英国,自己予以拒绝并告知了英国。首相比洛因未严格审核谈话记录,导致国内外危机而被辞退。这反映出当时德国A.首相权力受制于民众监督B.政治体制暗藏隐患C.军国主义影响了外交政策D.舆情主导国际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首相比洛因未严格审核谈话记录,导致国内外危机而被辞退。”和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帝国首相对皇帝负责,皇帝专权,反映了政治体制暗藏隐患,B项正确;首相权力受制于皇帝,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军国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国家利益影响国际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8.二战后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曾推出1947年“全球流感规划”、1952年“全球流感监测网络”、1955年“全球消灭疟疾计划”、1967年“全球根除天花计划”等计划项目,但全球合作整体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防疫体系尚未开始建立B.冷战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C.世界卫生组织未发挥应有作用D.多极化趋势尚未真正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的时间如“1947、1952”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防疫推出的多个方案,整体进展缓慢,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政治和意识形态冲突,制约了全球合作,B项正确;由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全球卫生防疫工作,可知全球防疫体开始建立,排除A项;世界卫生组织未发挥应有作用是现象而非原因,排除C项;多极化趋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图统计的是1800至2010年经济发展状况。符合数据描述的选项是()A.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B.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C.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D.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00至2010年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占比逐年上升,A项正确;美国工业就业人口20世纪后期以来逐渐下降,排除B项;第三产业在20世纪30年代才兴起,排除C项;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在二战后下降,排除D项。故选A项。10.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时指出:“有先生有好处,也有坏处。不要先生,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这也是一条真理。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这一认识旨在()A.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D.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指出“1921年党成立到1935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而民主革命胜利的经验在于,不迷信先生,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B项正确;肯定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与“自己读书,自己写字,自己想问题”不符,排除A项;重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借鉴苏俄革命的成功经验与“我们吃了先生的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1935年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A.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B.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C.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D.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共中央对“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有产阶级”的政策调整,再结合所给时间“20世纪30年代”,可知这一时期日本侵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需要全民族团结抗战,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1945年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35年党的工作中心仍然在农村,排除B项;这一时期中共中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是武装反抗国民党,排除D项。故选C项。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下列两幅图片所示相关成就是() A.我国交通事业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果B.我国在两极格局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成果C.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结出的硕果D.“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激发广大人民自主创新的见证【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正式开始于1955年,结束于1991年,材料中的时间处于两极格局时期,根据图中信息,“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小轿车”,“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可知,中国独立进行研究和制造,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与材料中的时间“1958年5月”“1960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1995年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64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B.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图中的信息,可知,从1978年到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中,农业占比减少,工商业、运输业等占比有所增长。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更多的农民选择从事除农业外的其他行业,因此,有了个体工商业、物流运输等的迅速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无法体现“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问题,未涉及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1983年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农民的伟大创造。农民认为这个文件给他们松了绑、指了路、开了心。邓小平说:“一号文件很好,政策问题解决了。”据此可知,一号文件的出台A.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B.回应了改革初期农民的困惑C.初步解决开放政策问题D.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83年”“农民认为这个文件给他们松了绑、指了路、开了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这时期具有很多疑惑和困惑,材料所述1983年文件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农民的伟大创造,说明一号文件的出台回应了改革初期农民的困惑,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内容涉及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而不是开放的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建立起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的快速跨越。这充分表明了A.工业化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B.制度优势保障了工业化建设C.西方工业化建设速度变慢了D.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比较薄弱【答案】B【解析】【详解】1978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确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我国工业化建设和经济总量的提升,B项正确;A项错在对题干意思的理解跑偏了方向,排除A项;C项错在“西方”,题干说的是中国不是西方,排除C项;D项错在“薄弱”,题干说的是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而不是建设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题,共55分。16.德治法治并重是中华传统法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国传统法律在民事方面赋予基层社会极大的自治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乡约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得到广泛推广。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的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王阳明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在辖区内直接推行《南赣乡约》,以明太祖的《太祖六谕》为蓝本,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到清代,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摘编自赵岩等《(南赣乡约)与传统中国基层治理体系的重建》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摘编自常建华《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到清朝乡约宣讲内容的变化及其作为国家基层治理手段的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宗族管理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答案】(1)变化:由儒学士人教化乡里(教育百姓向善互助)改为宣讲皇帝的“圣谕”(带有强制力),由教化手段沦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趋势:由儒士发起到政府利用和推广;约束力逐渐增强;逐渐与法律合流(教化法律化或约律合流)。(2)特点:出现族会制,具有民主色彩;宗族管理具有近代化特点;宗族之间具有一定平等性,制度化。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民主意识的传播;小农经济的瓦解,冲击传统宗族关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运动的影响;宗族意识的淡化。【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雍正皇帝更是亲自制定了《圣谕广训》,作为乡约宣讲的正式文本”结合所学可知,宣讲皇帝圣谕成为乡约教育主要内容,取代原来教化乡里内容;从地位类看,根据材料“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可知,乡约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取代原来单纯教化手段。趋势:根据材料“明代名臣大儒王阳明、吕坤等人都对乡约 制度或实践有很大的贡献”可知乡约原来由儒士发起,清朝“顺治皇帝首倡乡约,将《六谕卧碑文》加入乡约宣讲中”体现了皇帝的重视,实现由由儒士发起到政府利用和推广转变;根据材料“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强化在基层社会的控制。”可知乡约地位提升,约束力增强;根据材料“使乡约逐渐成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通过乡约巩固国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可知乡约逐渐与法律合流,具有法律地位,成为国家治理的手段。【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可知出现族会制,具有民主色彩;根据材料“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可知宗族管理具有近代化特点;根据材料“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可知宗族之间具有一定平等性、制度性。原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宗族‘从事家族立宪’,可知清末宗族管理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经济解体,冲击传统宗族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各种政治运动的推动,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权利观念增强,宗族意识有所淡化。17.货币是反映经济状况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这都促使其他国家设法与英国开展贸易并从英国引进资本。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摘编自[美]巴里·埃森格林《资本全球化》材料二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当然,全世界都十分明白,美国主导权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导权的易手,事实上,任何单一的国家都无法取代美国的地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只能在多层次的主体间开展多层次的博弈。——摘编自《关于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建立。(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与当今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方面主张的不同方面.(说明:只列关键词,无需展开)【答案】(1) 建立: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英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其他国家纷纷实施金本位制度。(2)原因:西方及美国的衰落;原有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缺陷;新兴国家崛起的需求。范围不同:资本主义世界,整个世界;主导者不同:美国主导,东西方国家共同主导;性质不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公平公正、合作共赢。【解析】【小问1详解】建立: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的象征——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铸币技术难题;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给已经实行金本位制的英国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使其成为经济发展领先国家和外国融资的主要来源国……”,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英国经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根据材料一“……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各国纷纷实施金本位制,最终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其他国家纷纷实施金本位制度。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二“西方尤其是美国在衰落,而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是在美国主导下确立起来的……”,可得出,西方及美国的衰落;根据材料二“……美国的衰落就意味着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虽然不一定是要‘去美国化’,但至少要淡化美国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原有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缺陷;根据材料二“……更重要的是,新兴国家的崛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提出了需求……”,可得出,新兴国家崛起的需求。不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范围、主导者、性质等方面比较“之前所有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与当今中国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方面主张的不同。如:范围不同:资本主义世界,整个世界;主导者不同:美国主导,东西方国家共同主导;性质不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公平公正、合作共赢。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参考文献一、档案1.上海市档案馆藏档,上海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052.北京市档案馆藏档,北京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J002二、近代报刊1.申报2.新青年 三、专著1.唐宝林等:《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3.李剑农:《中国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四、期刊文献1.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历史教学》,2007年第7期2.李长莉:《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6期(注: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与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上述材料可作为某一研究主题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该论文可能的研究主题,并阐述理由。(要求:使用不少于三种类型的参考文献,明确史料价值,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参考答案示例[示例1]主题:新文化运动。阐述: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上海,随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因此,上海市和北平市社会局档案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它是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一手史料;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此,《陈独秀年谱》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示例2]主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阐述: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在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化娱乐,报刊传媒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上海市和北平市社会局档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大城市的生活状况,可以作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手史料;《申报》和《新青年》中的报道内容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面相,其本身也可用于研究近代大众传媒的变迁,因而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是学者的专业性研究成果,可作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参考。[示例3]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阐述:北京、上海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重要地区,上海是中共一大召开地,因此,上海市和北平市社会局档案对于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新青年》杂志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史料;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因此,《毛泽东选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史料。【解析】【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确定论文主题,根据材料“新青年”“《陈独秀年谱》”“《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毛泽东选集》”可知为近代以来思想解放和社会变迁相关内容,可以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如根据材料“新青年”“《陈独秀年谱》”可确定主题:新文化运动。然后结合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阐述理由,如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上海,随后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因此,上海市和北平市社会局档案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因此,它是研究新文化运动的一手史料;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因此,《陈独秀年谱》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根据材料“《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可以确定主题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然后结合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相关知识阐述,如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在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文化娱乐,报刊传媒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上海市和北平市社会局档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近代中国大城市的生活状况,可以作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一手史料;《申报》和《新青年》中的报道内容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面相,其本身也可用于研究近代大众传媒的变迁,因而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是学者的专业性研究成果,可作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参考。根据材料“《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可以确定主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然后根据材料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知识阐述理由,如北京、上海是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重要地区,上海是中共一大召开地,因此,上海市和北平市社会局档案对于探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十月革命爆发后,李大钊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因此,《新青年》杂志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史料;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因此,《毛泽东选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史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